|
向产业工人致敬
冬夜宁静的夜晚,我却怎么也不能平静。
因为出差在外,晚上去临街的小饭馆简单的吃过饭后就回到了宾馆看书。
我有个习惯,看会儿书看累了,便拿起手机里看看手机上的新闻,或者浏览一下微信朋友圈的信息。每次出差在外,大抵每天晚上都这样度过。只是,书,永远是我喜爱看的文学和诗歌类的书籍,我在外出差,书是不离我手。而,微信上的信息却与我看书的心情有不一样的感觉。在微信上,从来没有风平浪静过,当然,以我的性格也不可能波澜不惊。往往大都随微信信息里起伏的波浪而心情也跟着上下跌宕。欢乐总是有的,而感伤的事也不会在微信里更少。至于所谓励志的,我也就浮光略影般的带过。倒是,每当读到现实生活中穷困的事,我就会如哽在喉的想起了我的童年那时我父母生病而家里又不得不举债治病的那些悲伤的往事。
但,我今晚不是写我的往事。只不过,今晚我所写的内容与往事无关又有关。
我就那样翻开手机,也没有多想和往常一样浏览网页和微信群。浏览了几个文学诗歌微信群后,看着文人墨客们在群里的热闹,我总是近距离欣赏,远距离品味而很少不参言。在文字里,我爱热闹,更爱如山的慈祥与水的宁静,其它什么样的热闹统统与我无关。我心中的诗与文学,是需要独立与安静的。
我见过太多的热闹,只是战斗的旗帜流淌的血泪。而我与那样的热闹格格不入。甚至我会敬而远之。
是的,我就那样一一浏览着。
当我浏览到小学同学群里的时候,我看见了爱华同学转发的“爱心筹”。
“爱心筹”是这两三年兴起的一个面向社会为家庭困难的得了重病的人的捐钱的爱心筹,也就是举社会之力献爱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弱势人群。每一年里,我总会看见几个类似的“爱心筹”在帮助困难的家庭筹款。每当如此,我也伍元,或者五十元不等的尽一点自己绵薄之力吧。
想想也是, 哪个人没有困难的时候呢?
于是,我点开了爱华同学的“爱心筹”。这样一看才知道是我们煤矿一位工人得了重病急需要帮助。没有怎么细看,这种情况也不需要细看,我立即通过微信捐了一百元钱出去。
本以为,捐了钱出去,心情总会平浮一些,我仍抓起刚才撂在旁边的书看起来。只是看了几行便难于继续。
这几年,自媒体发达,经常会读到许多重病患者需要帮助,有病情说明有图片什么的。但每每读到如此情况,悲悯之心总会让我难过,让处于颠沛流离生活状态,每一年也都会走进医院的我,想到在医院看见的一些遇境而难过。
想到这些,今晚我无心再将书读下去。我又细细的翻看了爱华同学的那则来自于我老家——四川省旺苍县陈家岭社区一位危重病人的求助信息。不看不知道,这一看才吓一跳。
“从照片上来看,他怎么很像我的同学唐蓉成的哥哥啊?……”我心里这样疑问着。
“……肺癌晚期,已经花光了家里和亲戚朋友借了的十几万元。人到中年,是家里的顶梁柱,根本不敢相信自己得了绝症,孩子还在上大学也需要钱来供养……”
这是一位躺在病榻上的矿工和一位善良的慈父无声泣涕与求助。我是矿工的子弟,曾经也是矿工。因为同属于故乡人,看见这样的帖子更让人揪心。于是,我又在APP上捐了一点钱为矿工为故乡人尽一下自己的绵薄之力。
我的故乡叫陈家岭,是一座煤矿,1958年由我的父辈们从四川乃至外省来到那里来支援国家建设而修建的老煤矿。煤矿红火的时候有几千上万人,在能源短缺的年代,第一代矿工们用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护卫着祖国的建设和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后,父辈们渐渐的带着自己残病的身体退休了,而他们未完成的任务交给了像我一样的矿工子弟的肩上。但,煤矿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国家补贴下红火过一阵子后就慢慢走下坡路了。特别是,九十年代后期到2000年初期,中国对国企动大手术。于是,企业破产,每个矿工按照工作的年限领取不同的微薄的钱买断工龄,然后失业。
我还记得,那几年尚在煤矿工作的大姐夫那种无奈,绝望与无助的表情。是啊,就那样,国家说关就关,把几千人推向了自谋职业的艰难的历程中。于是,我的矿工同学们也一个一个随着打工洪流南下或者北上找工作找一家人的饭吃。然而,除了自己的身体,没有文化没有技术的第二代矿工出去是艰难的。
我曾经和一位比年级稍大一点的矿工哥哥聊过此事。他出去摆过地摊,上过工地,也洗过碗……。总之,只要让人活下来的,无论什么事都去干。受尽委屈白眼,忍受着无尽的屈辱。
其实,那些身体健康的矿工还好。出去了,至少凭着自己的身体卖点苦力尚能勉强糊口,而有些身体不好,又有病的矿工只能蜗居于煤矿,命结束于此了。
我的同学也是我们家不远的邻居,儿童少年时期的玩伴王士华同学便是如此。
有一年我春节回去的时候,听说他得肝癌晚期住进了矿社区医院。我抽空去看了他。
虽然那件事已过去很多年了,我至今还记得那天他躺在病榻上的情形。
脸上蜡黄,眼睛深陷,因为实在太瘦,整个脸部仿佛只是一张皮绑在了头骨上,眼睛就是一个有些转动的窟窿,而说话及其微弱,在大白天仿佛是夜晚游走的亡魂,让人既怜悯又不寒而栗。
我坐在他的病床前,他已经认不出我了。是带我来的大姐告诉他他才如风中的残烛无声的点着头。
那时,看见自己从小的玩伴那般的行将就木,心中有说不出的酸楚和泪眼。后来,我给了他家人两百元钱就默默的走了。那天,走在煤矿的路上,心情格外沉重,看见那么多在外漂泊打工背着背包回乡过年的矿工兄弟,看见我所认识的微微颤抖风烛残年的老矿工,心里有说不出的悲凉。
其实,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家强盛了,多数老百姓也富裕了。特别是以前最穷的农村农民,即或,最偏远的山区,国家扶贫的力度一年一年在加大,为他们修路,给他们盖房。凡事有的惠民政策几乎都给了中国的农村农民。因为,中国几千历史告诉中国的执政者,农民稳定了中国也就太平了。这些都可以理解。
只不过,我是矿工出身,我最能理解如今产业工人的艰难。要我说,中国改革开放最对不住的就是这些曾经为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了国家的整体利益下过岗的产业工人。虽然,这几年国家也意识到这一点,有棚户区改造等惠民项目。但,他们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在就业和医疗保险上没有稳定的措施。他们既不是城市人,也不是农村人。他们成了国富民强下为生存游走的贫民。曾经他们是吃皇粮而如今如丧家之犬流落街头的老矿工。行此意借此文,强烈呼吁国家和政府给这些曾经为中国的建设发展而作出巨大贡献的产业工人,给他们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他们的孩子书有所读。让共和国富裕的队伍别让这些产业工人掉队。
写到此,我又翻看了同学群。从爱华同学和松柏同学那里得到证实,这位“爱心筹”的对象正是我初中高中的同班女同学唐蓉成的哥哥。
愿唐大哥能在众多善良的人的帮助下战胜病魔,健康的走出病房。他的家庭需要他,他上学的孩子需要他!
写这篇文章借此给病榻上的唐哥和他的一家人慰安。同时,也是给曾经艰难度日而没有为国家添乱的坚强的广大的产业工人以呼吁和鼓励。
向产业工人致敬!
2019.1.6.深夜动笔,1.7.早晨匆忙完成于8: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