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 2019-1-23 14:19: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领导文萃】转向质跃升 对标美实强——实施乡村振兴的黄梅行动
黄梅政府 前天
近日,农村新报特刊《三农研究》2019年第1期刊发县长屈凯军署名文章《转向质跃升 对标美实强——实施乡村振兴的黄梅行动》,详细介绍了我县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努力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经验。现予以全文刊发,供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学习。
转向质跃升 对标美实强
——实施乡村振兴的黄梅行动
黄梅县县长 屈凯军
黄梅是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六成,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关键在全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努力打造富裕美丽文明幸福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提质导向首先要对农业进行全域化布局。北部山区,重点发展蓝莓、油茶、楠竹等特色经济作物,建设40万亩农旅一体观光区;两湖地区,重点发展“虾稻共作”等综合种养模式,建设40万亩农业示范区;沿江地区,重点发展蔬菜产业,建设20万亩精细农业发展区。进一步加快杨柳湖农业产业示范园、康宏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乳业生态产业园、小池绿色蔬菜产业园、独山停前蓝莓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打造一批资本集合、技术集成、产业集约的特色农业示范区。同时加快发展融合型农业。
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带动专业合作社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致力于把基地变景区、把产品变商品、把农房变农家乐,积极培育生产、生活和生态相结合的主题农场、特色农庄、观光农业基地,加快推进农旅融合。
要加快发展品牌型农业。支持农业企业抓好黄梅青虾、黄梅鱼面、黄梅禅茶、黄梅荷叶茶、黄梅挑花、黄梅堆花酒等6大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设计与标准制定,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三品一标”认证,多举措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
绿色发展靠大气力“治”
要做好“治”的文章。深入实施湖北长江大保护“九大行动”和十大标志性战役,常态化推进“雷霆行动”十项整治,落实好河湖库长制,坚持一河湖一策,加强河湖流域和龙感湖生态治理和修复;扎实推进退塘还湿、退房还岸、退人护水、退捕还湖,加快完成龙感湖渔民转业转产工作;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方案,摸清土壤污染底数,加强土壤环境分类管控,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要做好“补”的文章。强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厕所革命、精准灭荒、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补齐农村环境突出短板,整治提升村容村貌。
要做好“统”的文章。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做法,在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上精准发力,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保护好美丽山水田园,让自然与人、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绘就新时代美丽乡村新画卷。
山美水美还要“魂”美
乡村之美,不仅是好山好水,更应有文化之魂。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引导农民树立互助和睦、诚信友爱、尊老爱幼等文明道德礼仪,形成人人弘扬传统美德、家家树立文明新风的生动局面。要深度挖掘本土文化,强化乡土文化保护传承,把传统乡土文化的根留在农村,推动黄梅禅宗文化、黄梅戏文化、红色文化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融入“禅风水韵、吴楚乡情”地域风格、江南园林元素,建设一批“颜值高”“气质佳”的特色小镇,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创建为抓手,加快农家书屋、体育健身等文体设施建设,实现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广场全覆盖,大力推动文化下乡,用优秀的文化供给提振农村精气神。
让“获得感”更为直接
坚持共建共享,着力建设幸福乡村。乡村振兴要依靠农民,更要为了农民,让他们充分享受乡村振兴的红利。要深化改革第一动力。推进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让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要激活人才第一资源。大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农业龙头企业骨干,建设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打好“乡情牌”“乡愁牌”“事业牌”,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工程,锻造一支有抱负、有本领、有担当、有作为的“三农”专业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要夯实脱贫攻坚第一责任。聚焦深度贫困村和深度贫困人口,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强力推进精准建档、整村推进、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光伏扶贫、安居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低保兜底和精神脱贫“十大工程”,全过程精准施策,全方位传导责任,全社会合力攻坚,确保实现2019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
组织引领要查实情、出实招、求实效
坚持固本强基,着力建设和谐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要强化组织建设,实施“红色头雁”工程,打造一支讲政治、守规矩、重品行、有本事、敢担当的农村干部队伍。全面整顿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严格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坚决惩治微腐败,坚决打击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要强化乡村治理,加快建立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的乡村善治体系,完善农村网格化管理机制,持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造平安乡村、和谐家园。要强化责任落实,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构建起市、区县、乡镇、村四级书记齐抓乡村振兴格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把农业农村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坚持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倾斜,聚焦制约乡村振兴的突出问题,查实情、出实招、求实效,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