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农历己亥年正月初六,距离复工还有两天,荆州市弘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出台了农历新年的第一份文件:上调新进员工试用期工资底薪新规。这份“新春大礼包”加上去年公司3次调整员工计件单价,企业的薪资水平已与深圳等沿海地区电子信息企业比肩。
有人说,内陆地区并不适合光电信息企业扎根生长。然而自2009年落户荆州以来,荆州弘晟光电已从产能、销量、员工待遇三方面显现出节节攀升的“旺盛生命力”。数据显示,企业年销售收入从2010年的926万元增至去年的28715万元,9年间增值了30倍,产能排名在全国显示屏LED封装领域中名列前茅。扎根荆州,深耕细作,实现了企业从求生存到高质量发展的跃升之路。
茁壮成长
键合臂飞速运转,将960颗灯珠固定在手掌大小的一片支架上;自动焊线机上,比头发丝还细的0.02毫米粗的线,穿针引线,连接起一个灯珠上的3颗晶片……正月初八,荆州弘晟光电全面复工,在55条新上线的“1515发光二极管”生产线上,新年新征程全面开启。
光电信息行业竞争激烈,在内陆地区发展LED封装领域很是不易。
2009年,福建三安集团子公司荆州市弘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破壳而出”,成为福建三安集团在荆州布局的新生产基地。“依托行业优势和研发能力,助力荆州光电信息产业从无到有,成为福建三安集团布局荆州的初衷和赋予荆州弘晟光电的使命。”荆州市弘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钟志杰说,荆州弘晟光电落户以来,克服了各种发展难题。
率先解决了业内人士所称内陆地区“三头在外”的困局。把采购链、销售链多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地区,吸引高端人才汇聚深圳等发达城市。钟志杰说,考虑原材料无法实现荆州本地配套的问题,先做到满足沿海地区客户需求。在原料、物流成本没有任何优势时,公司仍在深圳设立了办事处,采取常年备货、随时发货形式,将原有到货发货最少4天周期大幅缩短。起步期危机过后,荆州弘晟光电在行业飞速的更新换代中实现了快速成长。
2015年起,荆州弘晟光电年销售额逐年迈过亿元门槛:10122万元、18455万元、25933万元、28715万元,每年增速保持在20%以上;2016年至2018年,在荆州扩产投资15718万元。近3年,福建三安集团为荆州地方经济发展贡献税收近6000万元。
做行业领军者,是荆州弘晟光电未来的目标规划。
LED封装,是个精细活。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产品升级,意味着生产线、生产工艺的全面升级。“新产品检验需要大约1年时间。性能稳定后,将彻底替代原有产品。”钟志杰说,荆州弘晟光电2017年初新上的“2121发光二极管”产品生产线,已进入更新换代阶段,去年底,企业投资兴建55条“1515发光二极管”生产线已实现量产,目前达到了日产1800万颗的量产目标。今年底,还将上线“1010发光二极管”生产线,这是目前LED封装领域生产技术的顶峰。
尺寸越来越精细。发光二极管从“3528”到“2121”再到“1515”,灯珠长宽缩短至1.5毫米,产品面积越来越小,“LED尺寸越来越小,对发光二极管的要求越来越高。”钟志杰说,当发光二极管尺寸越来越小时,LED显示屏就会越来越清晰。
钟志杰介绍,伴随着每一次升级换代,原有生产线至少需要淘汰一半设备,重新购置新设备、引进新工艺。这一切的背后,是福建三安集团提供的全方位研发技术、设备支撑。
产能大幅提升,对人员需求也在扩大。企业新上55条“1515发光二极管”生产线,自动化程度提升,目前情况下1名员工能负责10台机器的生产流程操作,但随着企业不断扩能升级,现有的483名员工已无法满足公司设计满负荷生产需求。“按照计划,我们今年还要增加约100名员工,才能满足满负荷生产。”
为留住员工,荆州弘晟光电从薪资待遇上对标沿海。“让员工共享公司发展成果,是保证员工队伍稳定的关键。只有人员有保障,企业发展才有希望。”钟志杰说,这是公司上下的共识。
荆州基地的不断扩能升级,拉动着地方经济、人员就业、产业转型等多个方面,稳扎稳打的荆州弘晟光电正成为荆州光电信息产业的一张新名片。(记者黄巍薇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