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宜之间,天门要敢于做强--从出行的相对距离说起。
汉宜线天门南站要争取Z字头列车停靠,方便普通旅客长途出行。
先谈一下火车出行的相对距离拉近--出行时间和成本降低(以宜昌东为例)。
汉宜线/长荆线/未来沿江高铁汉宜昌段,宜昌算是水旱无忧的铁路三线节点福地,需要优化提升的是南北方向(特别是南下)。
现状,比较汉宜线/长荆线其他城市(武汉以西)宜昌东车次优势:高铁/动车/普车,直快和Z字头都比较齐全,比较方便的。
从地理位置看,宜昌在湖北偏西,但借帮焦柳/宜万和长江旅游客运也恰好成为一个小枢纽。比较最便宜的出行成本,Z字头/个别普通直快,宜昌东到武汉最优惠的票价在44-47,动车高铁最便宜的70元左右(票价差异大,偏高的车次更多一些)。
汉宜客运专线上好象仅保留了一对普快(中间不停其他站,3小时,而其他走焦柳-长荆线要5个多小时,开行速度对比100/60-70),Z字头汉宜线也几乎不停中间站(部分停荆州)。这样似乎把宜昌东到武汉的相对距离拉近了(出行时间和成本降低)。而宜昌区域东部三县市,则没有这样的优势和幸运,枝城站最弱不方便,当阳-武汉车次减少-有时要在荆门转。
转看天门,位置和前景不错,要做的是加强经济实力,软硬件环境和公路客运/公交配套对接和边界地带合作,逐步提升车站的级别。
相比汉西第一站-汉川东和马口汉川站,天门-武汉(或其他方向长途)要相对距离拉近--出行时间和成本降低,就要做大做强,争取丰富的客流/物流和好的车次(车站服务/区域影响力)。
怎样做大做强?为避免城市灯下黑和虹吸,天门作为相对独立的中等城市要有自己的产业地域特色/生态吸引力/和定力。开放开发不停滞,只有环境/风气好了,农工商形成产业氛围和生态链,留驻本地人,吸引外来人口和人脉资本。完善车站服务/增强区域影响力,包括未来城区高铁站和重视现在东南一隅的天门南站(优势有三:距武汉近/票价单价/滨江,天门工业园可作为天门高新区或经济开发区的拓展分部组团)。
不管现在的行政级别和城市规模,天门的规划要重视区域内的大镇(深圳网友提出的划块并镇-跨行政区划的产业新区设想是必要的,城小镇过多-区域功能分区分片不明晰等,不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另外,沿江铁路开工后,天门要成为小枢纽(不同于普通过路站点),就要完善联络支线/货运铁水联运,并争取支线列入远期加密干线规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