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028|回复: 3

姑苏行之寒山寺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29

400

主题

7026

帖子

4038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38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9-3-9 22: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滴滴打车送我们去寒山寺的时候,我好似如梦方醒。

    绵延不绝的钟声,从记忆深处袅袅响起,那一幅美丽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月升月落,乌啼千年;江枫瑟瑟,渔火酽酽;泊在江上的客船,深夜不眠的双眼。美轮美奂的画面,从小就铭刻在心底。时光流转,经典永恒。唐代诗人张继的这首诗,成就了一座千年古寺,而这座清凉古寺的夜半钟声,也改变了诗人一生的命运。

    那种兴奋的心情,仿佛我们将要拜访的,不是古寺本身,就像是去觅一首诗,去寻一阕词。

    寒山寺座东朝西,京杭古运河从寺前缓缓流过。与寺毗邻的江村桥横跨河上,安静从容地守望着周边众生。典型江南水乡的地理环境,为古寺名扬海内外埋下了诗意伏笔。

    黄色的照壁,苍翠的古树,飞檐翘角的殿阁,金壁辉煌的寺塔,挂落、藻井嵌饰的游廊……幽深静谧中彰显着庄严肃穆。落月池,映月亭,愁眠坡,听钟坪,觅诗廊……一系列的诗意景点,无不在宗教氛围里透露出浓浓的人文气息。

    山门殿的神龛里,供奉着一尊弥勒坐像。袒胸露腹,慈眉善目,笑迎八方客。佛像两侧则是那副经典的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进入罗汉堂,我们首先瞻仰了观音像。参观五百罗汉的时候,虽然心怀虔敬,却到底不似年少有数罗汉的兴致。倒是一些与佛教有关的小典故,在儿女们的指点中,生发一种缘来如此的惊喜。只是一跨出佛堂,迅速还俗,那点难得的小感悟,也一并消逝在过往的风里。

    大雄宝殿前铸有“大化陶熔”的铁香炉周围,香客络绎不绝。虽然香客众多,却是井然有序。没有喧哗,没有寺僧迎来送往的假象。仿佛一切都出自礼佛者本心,因而更显庄重虔诚。我虽非信徒,入殿以后,依然双手合十,静心礼拜。小野曾问我,是否信佛?我沉默一会回答说:“形式上我是不信的。平日心存善念,不以恶小而为之,佛就在心中了。”

    在寒山寺走马观花的游览中,我发现有多处景点的命名都与寒山拾得两位僧人有关。比如主庭院左侧花坛的一边刻有“寒拾遗踪”,曲折迂回的游廊边有井名曰“寒拾泉”,大雄宝殿后墙背面正中墙上,有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所画寒山拾得“状如贫子,又似疯狂”的石刻像,还有专门的殿宇“寒拾殿”,以及殿里供奉的真人大小的木质塑像等。所到之处,都有他们二人的遗踪,这种现象虽让我觉得不寻常,但并没有深究,更没有把寺名与这两位僧人联系起来。


    对寒山拾得两位僧人的最初认知,是在林清玄的散文《寒山月光白》里。得知他们二人不仅是唐代震古烁今的大禅师,还是照耀文学史的大诗人。文中盛赞他们的诗“仿佛月光华美,照彻天心”。且他们生活在世俗不到之处,不受俗礼,不为俗师,最后出得国清寺不知所终。

    “不知所终”这四个字,成功地带偏了我,以至于看到这许多与寒拾有关的景点,居然还没有把这古寺与两位高僧联系到一起。直到看了寒拾殿的文字介绍,才如醍醐灌顶。寒山寺在唐代以前称“妙利普明塔院”,自寒山拾得到此住持后,才改名寒山寺。

    据说寒山拾得两位高僧是文殊、普贤两菩萨化身,清代雍正皇帝敕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即民间喜闻乐见的“和合”二仙。“和合”寓意为“和睦平安,百年好合”。旧时举行婚礼的喜堂内常高挂和合二仙的神像,以图和气好合的好口彩和好气氛。依稀记得以前在什么地方见过两位神仙的画像,当时只觉得他们长相奇特,还一度以为手持荷花的仙人是八仙中的何仙姑,但画中分明是个“男神”,真正是“不识庐山真面目”。之前参观的苏州民俗博物馆里,也悬挂着二圣的神像,倒是名副其实。

    寒拾殿上面一层为藏经阁,在庭院里一眼就可以看到阁楼屋脊的正中,塑有唐僧师徒四人的雕像。乍一看到的时候,有些忍俊不禁。但一联想到西天取经的渊源,还有这与之呼应的藏经楼,只要看过《西游记》,便会觉得这组雕塑实在是顺理成章、恰到好处的杰作,而且在弘法堂内,确也供奉有唐玄奘的铜像。

    来到普明塔院的时候,我们只是仰望了高高的佛塔片刻,并没有登临。就如同经过听钟楼时,本想进去敲钟听音,感受一番“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的境界,可是排队的人实在太多,我们要赶时间,也只稍留片刻,欣赏了一下正门两侧的对联“钟声明慧眼,月色照禅心”,便匆匆离开。

    我们最后浏览的是塔院碑廊。《枫桥夜泊》这首诗,让寒山寺名扬千古,钟声诗韵,穿越历史,悠扬至今。许多的历史名人,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珍贵的手迹。一诗六碑,集北宋翰林学士王珪、明代诗书画三绝巨匠文征明、清著名学者俞樾、民国年间国史馆馆长张继、及现代大画家刘海粟和中共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几位大家的墨宝之大成,蔚为大观。

    除此之外,还有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手书“还我河山”,明代苏州才子唐伯虎的《化钟疏》,清代金石名家邓石如的隶书对联“处世劳尘事,传家宝旧书”,晚清教育家康有为“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风。勿使丰干又饶舌,化人再到不空空。”诗碑,牌匾“寒山寺碑廊”,则由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题……碑帖太多,我们来不及一一浏览,便用手机把所有诗碑都收录下来,待踏上归程时再慢慢欣赏回味。


    徜徉在塔院曲折回环的碑廊,仿佛堕入时光遂道,一下就穿越到千百年前那个月落乌啼的夜晚。只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寺内,钟声悠悠,清音绕梁;寺外,车水马龙,红尘万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1

49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11514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9-3-10 22: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那年和女儿**苏州,偏偏没有去寒山寺,因为时间关系。看来是得二次再去了!
那些文化底蕴,让这些历史的芳华永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9

400

主题

7026

帖子

4038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38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9-3-12 10: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流苏 发表于 2019-3-10 22:29
记得那年和女儿**苏州,偏偏没有去寒山寺,因为时间关系。看来是得二次再去了!
那些文化底蕴,让这些历史 ...

江南水乡,适合邀女儿同游,哈哈。。寒山寺真的值得一去,不为礼佛,就为那绵延千年的诗韵钟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123

2万

主题

60万

帖子

7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人在天涯ξ灵气袭人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776184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服务奖章东湖水王勋章东湖精华勋章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24-5-25 18: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活着应该快乐,因为你会死很久。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如果你涉世未深,我会陪你看遍世间繁华;如果你历尽沧桑,我会带你坐十遍木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