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5345|回复: 0

[古塔茶馆] 奋斗的岁月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9-3-12 14:39: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添加时间 : 2019/3/9 15:18:50
作者 : 王协望   来源 : 黄冈新闻网
 
我生性爱山,命运也与山紧密相联。

上世纪70年代初,我从黄梅县一个普通农家离别故乡,来到了山的怀抱,那便是举世闻名的“青铜文化发祥地”——大冶铜绿山。它的采矿、冶炼史可追溯到3000年前,那时我们的先祖就在这里开铜矿、炼青铜。我不仅成了一名新时期的采矿工,还成长为采矿队的生产队长,带领1000多人,使用轮胎高达两米的大卡车,斗容10立方米的大型挖掘机,孔径310毫米的牙轮钻,日夜挖山不止。

露天采矿有两大特点,一是山道弯弯。拉矿石的大卡车要从多个“S”弯盘旋出坑;二是始终处于边缘地带。采矿场作业平台是一级级的台阶,台阶高度12米。那里寸草不生,夏天地表最高温度超过60℃,冬天冷气流在坑内回旋,常被误为老虎吼。

我就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度过了40个春秋。能成为铜绿山矿生产第一线的采矿人,我感到十分荣耀。那时全矿区编制内有5000多名职工,曾连续10年人均上缴利润超万元,是全国有色行业的排头兵。

站在这巨大“天坑”的制高点上放眼望去,那弯曲环绕的运输坑线,俨然成了时代脉搏跳动的音符。坑内层层叠叠的运输线所承载的不仅仅是真金白银,而是新时期建矿以来三代矿山人的青春、热血、汗水与梦想。

当年,从北京来矿区采风体验的文艺团队,他们中有作家、诗人、记者,他们朗诵的诗作依然在这片热土的上空回荡:“古矿喜逢新时代,刚风猎猎拂战旗”……

亲爱的铜绿山,我就要和你告别了!身背的行囊里装着在这片热土上获得的奖状、证书,还有钢笔、盖有铜绿山矿鲜红大印的笔记本。穿越40余载时空,构成了我事业成就的组成部分。这些物件的伴随,欢笑时,用它赞美人生;伤痛时,用它调理伤口。今天,我要回家。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叶落归根,我的根,在黄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