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北京
- 精华
- 0
中士
 
- 积分
- 218
IP属地:北京市
|
十年前,机缘巧合接触了东湖社区,著名的“宜襄大战”深深的吸引了我这个看客,通过这个平台让我更深刻的了解了我的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感受到兄弟城市之间你追我赶的热血激情,第一次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城市竞争,城市竞争就是比产业规模,规模为王,谁的项目多,谁的项目大,谁的GDP就高,谁的财政收入就高,谁的发展潜力就大。 “一主两副”、“三个三分之一”、“两圈一带”各种省级战略的加持下,各种产业规划不断布局,无数招商项目落地开花,让我觉得,宜昌大有可为!襄阳也大有可为!建设大型城市、特大型城市指日可待。两个城市必将能携手共进,成为中部地区最闪亮、最活跃的地级市,终将成为能和外省省会一战的明星城市。
十年间我在十里洋场开启了职业生涯,随后走过了江浙沪包邮区,走过了广深惠珠,现混迹于京津,每到一处都不自觉的和家乡做比较,比城市面貌,比人文环境,比城市管理水平,比营商环境,比市民素质。。。走的路越长,看的事越多,懂的也越多,感悟也越多。
十年,弹指一挥间。现如今“大湾区”、“千年大计”、“都市圈”、“省会首位度”成为最热的词,城市间的竞争已经随着城市化脚步放慢而进入新阶段,从强省会、国家中心城市到都市圈,从沿海城市群到“大湾区”,政策驱动效应显著,一线城市和强二线网红省会的虹吸效应将进一步加强。青岛和大连的光芒日趋暗淡,济南吞并莱芜,广佛同城就是最好的例证。
社会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由过去的“千方百计上项目”到现在的“三去一降一补”,过去三四线城市竞争的“政绩”很大一部分现如今成为了过剩产能、过剩库存、重大金融风险、高成本和短板。三四线城市人口结构和资源聚集能力的先天不足,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阻力和制约。
现如今我国城市格局依然发生了深刻变化,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城市群、京津雄三足鼎立的世界级城市群已然显现,资源要素的聚集将在未来进一步加强。中部、西部、沿海、东北等国家中心城市进一步强化省会首位度的进程,并在未来将会加快打造国家级城市群(长江中游武长南、海峡西岸、北部湾、成渝、黔中、滇中、中原、山东半岛、关中等)。
时至今日,无论是川鄂咽喉还是七省通衢,环顾四周皆为强邻,北有中原群雄、东和南有长江中游、西有成渝。顺江而下来宜昌定居的人越来越少,南下襄樊的北方人也越来越少。远离国家中心城市成就了十年前的宜昌襄阳,但今天意味着边缘化,意味着享受不到国家城市化发展的最后政策红利。国家中心城市们还不够强大优质的人才也在流失,要保持城市竞争优势只有腾笼换鸟,吸引地市们最优质的企业、资金和人才,宜襄两地就是最后两口肥肉。
时代变了,斗则两伤合则两利,两地接壤且同为湖北最强地市,9102年了,两地仍未通高铁,仍未形成抱团取暖同舟共济之势,仍在暗自较劲,同质化竞争仍在,诋毁、谩骂仍在,这样的格局、眼界和境遇还能有明天?还能有未来?
若能打破藩篱,共筑万亿规模经济体,则未来大不同。这可能吗?不可能!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