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914|回复: 0

公安札记:小桥村的旧时光(4-6)-莲叶

[复制链接]
来自
广东
精华
3

114

主题

178

帖子

265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265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9-4-8 2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村庄里的小桥
夏天夜里小桥上会有许多人乘凉。那桥砌出两道栏杆,他们有的就坐在那栏杆上,拍拍芭蕉扇聊天。有的没了地坐,就近在旁边人家搬一搬椅子,也加入到聊天的队伍里来。天南地北,无所不至。
渐渐月上树梢,渐渐起露水,人声寂下去,只听得近处桥下流水响,鱼儿跃动,远处田间地头青蛙在鸣,虫子在叫。
小桥很老了。
村里老人的去了,大都在去安葬的时候在那里停一停。黑漆漆的棺材上覆着红布,有小孙子在骑棺。那孩子这时也不闹了,一脸凄容,没了往日的调皮,贞静得很。乡下人没有丰功伟绩,在去生的路上,也有管事的先生会说一说老去人的生前事,还有待村里人的好。
全村的人这时都聚在一起,也算是和去世的人作最后的告别吧。大家安静地听,站在最前面举着扎好的白幡。那经幡高高的,在风里飘,颇有几分壮观的景象。麻雀从树枝上飞起,盘旋着掠过高高的经幡,又高高地飞过人家的屋顶而去。
老人的女儿一直在嘤嘤地哭,小声地哭,而后大声地哭,叫着娘、叫着老子,拉长的声音,抑扬顿挫,还数着长辈一点一滴的好,或是自己在长辈生前尽了怎样的孝,或是含沙射影数落怠慢了娘老子的哥嫂弟妹。就有旁边的女人也开始抹眼泪了。人群里有人开始小声说话,说老去人在世时的好,说去了不知几时可以托生?
似乎是怯怯的,有一两声锣鼓点子敲了起来,而后所有的锣鼓点子都动了起来,热闹了起来,只听得“起哟……”一声大吼,八大金刚齐发声,齐抬起棺木,人群逶迤散开,送葬的队伍开始悠悠而行。
我是怕看老去的人在坟地下葬的,不敢跟在他们后面,只远远看着。道路漫漫,行人只管骎骎去不已。
人群散去的小桥格外的寂静。我小小的心就有了深深的寂寥。也明白,此去是永不相见,此去是渐去渐远渐无信。
孩子们的忘性总是大的。第二天又在桥墩上爬来爬去了。有时,我们趴在桥上歪着脑袋看水中的自己,也看水中的游鱼、萍藻,还有倒映在水中的天、云、树影、野鸟……。微风掠过,水面上漾起微波。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然后互相融合。
在离小桥不远的地方,有一棵大杨树。大杨树的树干高耸入云霄,树干上伸出无数的枝杈,浓荫遮蔽里,整个小桥就笼在一片幽静里了。
春来杨树发新枝,嫩嫩的新绿衬得小桥亦有新气象。孩子们刚刚脱了厚重的棉衣,在小桥的石面上恨不能打滚。
夏天的时候,遍地骄阳蝉鸣,小桥却阴凉。
小孩子最爱到钻到桥下面去玩了。我们打了赤脚,慢慢地把脚横着挨过小桥边的那道斜坡,就可以靠在桥墩边玩水了。有的孩子小,怕掉下河,抱着桥墩。有的干脆就在那里学狗爬式了。脚打在水里,发出啪啪的水声,那水溅得老高,溅在旁边小孩的身上、脸上,也不恼,只是笑。
水岸边,各种不知名的野花星星点点;小河中,各种小鱼明晰可辨。有人拿一根细竹条,在水面上拨来拨去,开心得很。
那时,艳的父亲会划着渔船悠悠而来。桥洞那么小,艳的父亲划着船,轻快地从桥洞里穿过。船头上,顶着红色冠子的鸬鹚威武得很。它们一身黑衣,在童年的我的眼中,难免带点神秘的色彩。偶尔,鸬鹚会一个猛子扎进水里,叼起鱼来,艳的父亲会马上来到鸬鹚跟前,卡住鸬鹚的喉咙,那鸬鹚只好呕出嘴巴里的鱼来。我看见了,又觉得那鸬鹚实在是可怜得很,同时,我又担心那摇晃得厉害的船会翻了过来,好在站在渔船上的艳的父亲是毫无惧色的,我也明白我不过是瞎操心罢了。
桥面上,会经常有人驮了东西在这里叫卖。
我那时最爱吃肖老汉的泡粑粑和栀子花。栀子花是这样写的么?我一直有些疑问的。不过,没有人告诉我到底怎样写?大约是他做的吃食的形状像栀子花,就叫了这样的名字吧。
泡粑粑软乎乎,香喷喷的。买一个拿着,热得烫人,也不怕,在手里颠来颠去,待到稍凉,在小伙伴羡慕的目光中再细细地咬一口,那滋味,没得比。栀子花有些硬,我吃过安安长牙时的磨牙棒,想起肖老汉做的栀子花的味道,觉得比那还要好。
那时,泡粑粑五分钱一个。栀子花四分钱一个。只是,五分钱,四分钱我们也是难得要到手的。那时穷,家里哪里还有闲钱给我们零花?有时,趁着家里没人,偷偷地在鸡窝里拿一个两个鸡蛋到肖老汉那里去换。那篮子里放的鸡蛋可不敢拿,母亲都有数。常常是母鸡刚下窝,在门口自得地“咯咯------咯咯------哒……”地叫,趁着大人们不在家,我们就去拿了藏着了。鸡窝里的蛋是刚下的,少一个两个大人们大约会不知道吧?
有时,我们也找母亲要钱。她吓我们,说肖老汉有肺结核。肺结核,我们是知道的,传染。从此,我们偷鸡蛋的次数少了下来。看见肖老汉,还会跟着说,他的东西吃不得,他有肺结核。肖老汉看我们一眼,笑笑,说一句:这些伢们,就挑着他的担子慢悠悠去了,留下我们在那里呆呆望着。现在想起来,肖老汉挑着担子走路的模样是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
等到大了,问母亲,肖老汉真的有肺结核吗?母亲说,哪里有哟,那时穷,没钱,只好这样骗你们。嗨,肖老汉,我们真正冤枉死你了。真正对不住了。
农闲时节,也有外村的老汉拉着板车在小桥边来爆米花。
穿灰色中山装的老汉通常坐在桥墩上,一边抽烟,一边喊几声爆米花啰,然后就等着我们围过来了。爆米花吃大人们一般都是同意的,一斤大米爆米花,一斤大米抵爆米花的钱。米是自家种的,孩子也出力了,大人们还是舍得的。
那时,爆米花机黑乎乎的圆肚子最吸引我的目光了。我很奇怪,那个脏兮兮的圆肚子怎么可以把白净的大米变成蓬松的米花呢?
不过,想归想,我的疑问很快就在爆米花“砰”的爆炸声和小伙伴们的嬉笑声中飞走了,只剩下浪漫的笑容与热闹闹的喜悦。
5,端午
小时端午前夕,总是我和妈妈去拔芦苇叶子。
小桥村的芦苇叶子大都生长在瓦池河边。碧绿的芦苇叶子有一股子清新的气味。那时的我是不知道它就是《诗经》里最著名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里的蒹葭。只是莫名的,我就喜欢它。我想,大约是芦苇洒然的姿态让我有亲近之感。
我父亲拿了柴刀去斫来黄经草和艾蒿。黄经草用来扎粽子。艾蒿挂在门楣辟邪。到了晚上,母亲用艾蒿熬了水,要我们一人喝一碗,还给我们洗澡,说是喝了,洗了艾蒿水夏天蚊虫不染身。
端午最重要的当然是包粽子。母亲把芦苇叶子的两端用剪刀剪去,用清水煮了包粽子。洁白细长的糯米是田里长的,芦苇是地里生的,黄经草也是地里生出来的,用先一年捡来的晒干了的树兜在大锅里慢慢煮,慢慢熬。风不断地吹来,植物的清香在小院里不断地游走,很温和,很自然,真实又卑微。
父亲会说端午是纪念屈原的日子。还告诉我们屈原是楚大夫,楚就是楚国,我们这里就曾经属于楚国。呵,那时,心里会无端生出几分自豪。
我看电影知道端午喝雄黄酒了可以除蛇虫百脚。白蛇娘娘就是喝了雄黄酒现了原形,吓死了许仙。白蛇娘娘与许仙的故事小桥村人自然是知道的,因为全中国的人都知道呀。白蛇娘娘真正好看,只是喝酒了在床上现出原形的镜头,把我吓得躲在了妈妈的腋窝了。
端午也是女儿出嫁了归宁娘家的好日子。我母亲是在家吃老米,总会在端午前夕就包好粽子,要我和弟弟送到两边的婆婆家去。我们是乐意去的,送了粽子过去,两边的婆婆总会给我们一角两角的纸票让我们带回来,那样,我们就可以用它买肖老汉的泡粑粑与栀子花,买小商店里的瓜子糖果了。
乡下人大都会在先一天准备好新鲜的蔬菜挑到集市上去卖,给孩子们换油条、包子、馒头吃。
记得在很小的时候,小桥村人过端午会做包子做馒头。新麦刚收,也不知是谁家弄来了老面,发起了包子馒头,而后,全村的人都做出了包子馒头。初夏的阳光里,空气里都流淌着新麦的味道。其实,包子呢,仅仅是菜包子。馒头,顶上点了红,好看得很,像桃子。
说到桃子,那时我婆婆种了桃树,到农历五月,桃子熟了,半青半红的桃子咬开会有甜汁汁、红艳艳的汁水。婆婆留到端午那日,用大葫芦瓢装得满满的给我们,放在桌子中央,堆起来,小山一样。
我隔壁的阿姨出嫁端午回家,不知如何她就变成客人了。手上拧着大包小包回娘家,她母亲呢,也杀了鸡专门款待她。她过来和我母亲说话,我母亲请她喝茶,客客气气的,她呢,也安详地坐着,看见我,叫我的小名,而且站起来,从口袋里摸出糖来给我,亲热得很。还给我折纸扇,我满心都是欢喜,只觉得节气真是夏天了,又可以穿花裙子了。
6,《龙船调》
在我八岁九岁以前或者再把时间往前推一些,我是看过村民们自编自演的《龙船调》的。
过年前后,农活都忙尽了,春节了,村子里队屋侧的老树和靠近河塘边上的枝枝蔓蔓的植物,在冬天又是另外一种体态,把村里人家都映出了几分闲静了。此时乡下人开始自编自演《龙船调》,舞龙舞狮之类的节目了。
舞《龙船调》、舞龙舞狮时小桥村人大都赶来了细看,一拨人高高兴兴地演,一拨人开开心心地看。大路上人来人往,男人女人穿上平日里舍不得穿的好衣裳,小孩子的口袋里这时都有了自家办的吃食,瓜子、豌豆、碎米子糖、麻花、黄豆酥、芝麻糖、甘蔗……
我是女孩子,对舞龙舞狮没有兴趣,只喜欢看《龙船调》。
《龙船调》是流行在湖北一带的乡下俚曲吧。记忆中好像大人孩子都会哼唱几句。
“正月里是新年哪咦呦喂
妹妹我年哪呵喂
金娜银儿索银哪银儿索
那羊鹊叫啊捎着莺鸽
白:妹妹要过河是那个来推我吗
答:我来推你吗
艄公你把舵搬哪妹娃子我上了船
……”
龙船是用什么材质做成的呢?我实在记不得了。小时候的我,也大约从来关心过这船是怎么做、用什么做的,只记得红的绿的绸子包裹着船身,好看得很。而站在船中央的汉子化了妆,比我平日里看见的乡下女人妩媚多了。
那时男扮女装的大都是一个姓代的叔叔,他擦红红的胭脂,脑后拖一根长长的、乌黑的大辫子,双手扶着船沿,在船身里扭来扭去,是颇有几分婀娜之态的,且他本身生得白净,那时又年轻。
船身外的艄公身着明黄的对襟开衫,头裹包巾,拿着缠着红绸的木桨在龙船旁边作划船之状,一俯一仰间,夸张得很。
跟着后面敲锣打鼓的汉子们一起鸣锣,一起止鼓乐,一起唱白。大家都欢喜,大家都高兴。旁边看的姑娘们婆婆们这时也少了平日的正经,露出开怀的大笑。
乡下人过年时演《龙船调》、舞龙舞狮子时真是一个大风景。演的人在认真地演,看的人在用心地看,使得家家户户,连桥下流水,村里草木,皆有喜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