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想念母亲的日子,离母亲远在千里之外。那时我大约只有六、七岁的样子,走在放学的路上,常常莫名地总是想象着母亲的样子,想象母亲会出现在我的身边,想象着前边行走的一个女人就是我的母亲来接我!那样子想了好长好长的时间。后来想念母亲,是我离开母亲在外上班的日子,一次次地,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灵深处捡拾起来的和母亲在一起的细节越来越多,这些点点滴滴的记忆碎片,触动着我心底最细腻的地方。 惯常的印象里,母亲很平常,做的事也都是平常锁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于常人的地方。对于我们姐弟,母亲同普天下大多数母亲一样,尽到养育与爱护的责任。母亲虽然没有上过多长时间学校,可母亲却读过许多书,记得小时候,母亲常常给我们讲中国四大名著,《安徒生童话》、《封神榜》之中的故事。特别是弟弟长大了一点之后,每天晚上临睡前,听母亲讲故事成了我们的必修课。 母亲不善言辞,年青时脾气有点暴躁,工作也很忙。小时在父母亲身边生活的几年里,我几乎没有同母亲说过许多话,母亲也没有和我们说过太亲密的话。记忆里记得最多的的是,总是在母亲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我们吵闹着母亲要这要那,然后母亲便莫名地生气了,结果便是,或者我们无趣地走开了,或者是以我们挨打了哭泣了结束。母亲总是忙,忙工作忙家务,忙得脚不离地,而我们总是让她不省心。 在我第一次离开家出外求学的时候,母亲送我去千里之外的学校,我们只买到火车站票,没有座位,母亲和我蜷缩在车箱的角落,母亲晕车,不论怎样,一天一夜都没有吃东西。可是一路上,母亲没有半点埋怨,也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一声累。记得那时,我只十几岁时,好象还不到会心疼母亲的年龄,曾经在心里还偷偷地埋怨过母亲不该把我送走。 小时候的我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有时还瞒着母亲做点出格的事让母亲操心。大约上小学高年级时,一个星期天下午,我没有告诉母亲就心血来潮跑回奶奶家去了。晚上母亲居然回奶奶家找到我接我回家,一路上,母亲心事重重地看着我,边走在田间小径上,边给我讲一个朋友女儿的成长经历。现在想起来,那天晚上母亲该是多么的心急如焚啊!那时没有电话,母亲又不知我的去向,她寻问我的几个小伙伴之后才知道我的去向,可以想到,母亲借着微弱的手电筒光,在夜晚坑坑凹凹的小街上寻找我的样子。一个十二、三的女孩儿独自离开母亲的晚上,母亲一定是彻夜未眠的夜晚,她一定翻来覆去地想了许多事情,关于我的离去的猜想,关于通过怎样的方法让我理解她的一番苦心,她一定是和我现在教育孩子的心里一样矛盾重重,忧心重重。 少年时的我,爱把心事藏在心里。因为这样子特闷,母亲很少为考试不好而大声责怪我,更别说挨打了。直到现在,偶尔开心地讲起小时的事,妹妹常开玩笑地说,她小时候总是挨打,我常常是漏掉了。每当考试没有考好,我一回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来,每次妈妈总是轻言细语地叫我吃饭。每次这样时,妈妈总是在一旁默默地观察我,生怕她的言语会伤到女儿少年的心。 中考的那一年,我没有考上重点高中,妈妈看我整天关在房间里而忧心重重,不知道怎样劝我,一连十几天,催着妹妹偷偷地观察我在做什么,生怕我会做出蠢事来。现在想起来,我那时近乎无意识的使性子,却让妈妈担了多少心啊! 记得我感冒的时候,母亲总是在半夜里叫醒我按时吃药。在我生病的时候,母亲总是想方设法地做饭菜,送到我的床头,生怕我没胃口,吃不下饭。这种无声胜有声的爱一直伴着我成长。 真是“不养儿不知母辛苦”,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就越来越体会到:母亲的爱,虽然没有伟大的宣言,没有惊天动地的激越,虽然她不似轰轰烈烈的爱那样有许许多多的爱的承诺,但是她那平凡里孕含的深沉,那琐碎中孕含的伟大,对我们子女却是与生俱来的生死爱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