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开眼界!古代的“田赋发票” 您见过吗?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荆州社会 正文 来源: 荆州电视台 时间:2019-04-07 16:29
荆州新闻网消息(记者范振宇 覃茜)现在喜欢收藏的人越来越多,收藏的种类五花八门,比如邮票、古钱币、古画、古董家具等,但您听说过有人收集古代和近代税赋凭单的吗,也就是相当于那个时代的“发票”,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位痴迷这些的收藏人赖晓平,一起来见识一下他的宝贝。 纸张泛黄,笔迹依稀可见,按不同年代整理归集,这些就是56岁的赖晓平收藏的400多张田赋纳税凭证及工商票据。从嘉庆元年到解放初期,时间跨度155年。其中最早的是这两张“耗米执照”和“南粮执照”,都出自嘉庆元年。票版为竖式,文书格式规范,盖有官方印章,内容为雕版印刷,具体信息用毛笔字填写。 “耗米”指旧时官府征收钱粮时以弥补损耗为名额外加征的部分。“耗米执照”是官府补征后发给粮户的一种收据凭证。赖晓平根据文字信息猜测,被征收人应该是过去蒲圻也就是现在赤壁一个叫“李志均”的人。“南粮”是明清时从江苏、浙江等南方多省征集并由水道运至京师的粮食。这张“南粮执照”交的粮食比“耗米执照”要多几倍。 不同于前面的实物征收, 84年后的光绪伍年已开始征收银两等货币了,这张“钱粮执照”就有记载。 如果某一年收成不好,被征收人逾期交税,可能要交一定的罚金。赖晓平说,民国早期的这张“罚金收据”比较少见。 清代中后期实行“摊丁入亩”税赋制度,废除“人头税”,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清末民初,除缴地丁银两还有各种税。到了民国中晚期, “田赋凭单”上的税种名目更多,比如:正税、县正捐、县学捐、国民兵团捐等,用于当地政府政界、军届、教育、维护社会治安等支出的费用,最后合计成一个总数。 明清时期,地丁、田赋、盐课及漕粮为主要财政来源,晚清至民国,关税、统税及盐税比例提升,且与工商业发展紧密相关的营业税、印花税等渐次开征,商税成为近代税收变革中最为活跃的税收之源。赖晓平收藏了不少民国时期的公司发票、印花税。田赋是中国旧时政府对拥有土地的人所课征的土地税,新中国成立后,田赋改称农业税。2006年,国家宣布免除农业税。自此,实行了两千多年的田赋缴纳制度宣告结束。 【编后】赖晓平是名医生,这些都是他十几年来工作之余的自费收藏,主要是从赤壁、嘉鱼、麻城等地淘来的,有的已经成为系列,为华师、武大研究古代、近代经济史的老师提供了研究参考资料。赖晓平打算以后办个农民文献博物馆,把这些珍贵资料留下来,也为中国税收历史研究提供实物佐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