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我在《大湿地》作者群中的进言,觉得对公园的发展有点帮助,特抄录如下,以期得到更多有识之士的参与!
今天休息,说点与“沙湖湿地公园”有关的话题。
《大湿地》的创立,应该说,借了这个东风。作为它其中的成员之一,应该做点什么呢?
我不知“沙湖湿地公园”的起止点。但,作为生活在这附近的人,印象中,应该是上止(也就是西边),联合大院;下止阳明。
这之中,纵横不到四十里,有没有亮点?就我的印象,有!
我们可数一下:以沔阳大堤为界,堤外,有联合大院、灞港、吴家芦沟、旦坮、阳明、五湖;堤内,有蚱蜢塆、滩湖、游湖、回芦沟、石山港。
如果将这些地名用线连接起来,趣事来了,它呈椭圆形。
刚才我说过,纵横不到四十里,竟汇集着如此密集的地名,有没有故事?回答是肯定的:有!
什么故事?
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些名中,分古地名和现地名。
现地名:联合大院。应该说,它是围湖造田的典型!
它之中,有一个飞机场,七十年代产生。当时盛产芦苇,芦苇生虫,人工难以根治。后经沔阳县委请示省委,由省军区派“运五”飞机喷洒农药,才得以根除!但在飞机场旁边,有个棕树塆。至于是何树?不知!而就在棕树塆之中,有条小沟,沟里盛产一种草,名叫麦黄草,鸭子吃了,生出来的蛋,腌制成咸蛋,才有流油、呈硃砂红的效果!沔阳盐蛋因此而盛名!
说了现地名,再说古地名。
也是以沔阳大堤为界,也是从西向东数!
灞港、吴家芦沟,吴家芦沟在七八十年代,还有住户三五家,现在有没有?不知!
旦坮。旦坮只闻其名,不见其原住民。但巧的是,我的父辈,曾在附近挖出过棺材。棺木厚达四五寸。这说明什么?说明以前有人烟,且还富有。可惜,现在只落得堆放芦苇了!
阳明。阳明,去过的人都知道,它象两艘舰船。居住着王姓人家。有趣的是,历经洪水,房屋不倒!这是古。
那么现呢?
阳明,可说是血吸虫窝子,但却出过空军,叫王会玉,沙湖中学学生。与我哥汪财茂是莫逆!与宋观清哥、吴正炎哥是同班同学!现在又牵上了电。今昔对比,故事多多!
五湖。
现在搞了个放濠节,可见政府的眼光了!
但,又有谁知?放濠日,既是渔民的丰收日,却又是行人的灾难日!
为何要这样说呢?
因为放濠的地方,也是行人行走的地方。
可谓自古华山一条道!
这之中,不知有多少溺水而亡的冤魂啦!
似乎没有生还的例子!
可巧的是,吴正炎就是唯一一个生还的人!
据正炎哥讲,他冲进去时,凭着顽强的求生欲,双手攀爬网纲出来了!
说完了堤外,再说堤内。
蚱蜢塆。
蚱蜢塆是在阳明与保丰电排站之间。
在群里,见过张文捷的一首诗,题目就叫《蚱蜢塆》。
也不知此公是否是我所熟识的那位?但他的捷,不是这个捷,而是杰出的杰。
如果是,只怨这个世界太小太小了!
那么,趣事又来了。
他个新口人,能写出我家门前的事,可见他是采过风,用过功的!
老同学,可别怨恨我的调侃!
下面就是滩湖、游湖了。
游湖又叫金鸡地。说是宋氏先祖在此打鱼,夜宿沙滩,凌晨听见鸡叫,从此扎下根来!
下面是回芦沟。
回芦沟又叫水牛滩。据传,七十年代,曾有王姓人家的父亲,在自家房中看见过。是头白牯牛,说还用裤腰带栓住过。后来,母亲回来见了,害怕,又放了。等到父亲叫了儿子回来,听说此事,狠狠地骂了母亲一顿。
这是古。
现呢?
从张四清叔家往西,都是坟墓,七十年代都还存在。到了八十年代,坟墓全部迁走,才形成现在偌大个村落!再有,这里还有一座水塔,属深水井。当时,是张桃阶的队长!而现在,水塔依然,却已物是人非!但,作为队长,其功绩,有水塔作证!
再就是石山港。
石山港以张姓居多。据传,石山港出土匪。七十年代曾听人讲,有的人家,还存有抬铳!
试想一下,当时,匪患猖獗,居民为了自保,不武装能行?久之,也就匪民一家了!
这是小的“沙湖湿地公园”,辐射出去,多远?沙湖镇!
沙湖镇有什么?盐蛋、皮蛋,吃;贝雕,观赏;魁星阁,名胜。但在这名胜之中,街上还藏了条祖师爷沟,可惜,挖掘的不多!
今天说这多的目的何在?
就是我们这些喜欢舞文的人,应多从这方面下手。它,一、丰富了自家阅历;二、为前期文案工作打下了基础!相信以后拍风光片时,用得着!
注:1、《大湿地》,为沙湖人自创的杂志,采用的是何种方式刊载、发行?不知(只能说是我自己不知罢了)。主编为吴国荣,在沙湖镇经委(?)工作。
2、在此,要感谢文友边志伟,是他,更正了我的说法。如,“棕树塆”。我的原文为“枯树塆”;再如,“运五”,我的原文为“直升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