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促进仙桃打造“仙桃园区”、“仙桃智造”、“仙桃旅游”三张新名片,助力仙桃建设千亿GDP板块的考量,建议加快推动仙桃“飞地经济”发展。 一、理由: 1、飞地经济已经成为区域合作模式的有效形式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突破口。湖北省“一芯两带三区”新发展战略,给资本、技术、产权、人才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带来极大推动,企业在区域合作中的主体地位会得到强化,成为整合资源、配置要素的基础性力量。 武汉作为大都市区的“主中心”,龙头带动和辐射功能不断凸显。但武汉国土面积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10位,发展空间有限,同时受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及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亟待拓展空间和进行产业调整转移。 2、武汉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要充分发挥武汉主中心作用,强化空港、水港、陆港的集聚辐射功能,加强基础设施对接,推进“港、产、城”协同发展,拓展“飞地经济”合作,探索实行区域股份合作制,推动武汉产业链、公共服务资源向周边城市延伸。目前,武汉三大园区,已经与周边很多地方进行“飞地经济”合作。 ——随着光谷中心逐步东进,光谷东在强大的政策支持和资源聚集之下,以令人惊叹的速度不断扩张和发展,带动了地处光谷东片区的鄂州葛店一路高歌猛进。如今,葛店已从曾经的默默无闻,发展成为一片与光谷创新创业连接最近的热土。其中,武汉—鄂州的左岭大道主线全线通车 10公里,大道串起4000亿投资。左岭大道通车,将鄂州莲花湖(梧桐湖)新区、庙岭、葛店,武汉左岭、花山新城、化工新城乃至武汉新港连为一体,为打通东湖高新区与鄂州无缝对接的黄金通道奠定了基础。东湖高新区有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这里的产业投资可能会达到万亿元。以此通车为起点,再用五年时间,争取把左岭新城建成光谷发展的重要一极,成为湖北省乃至全国高科技发展的重镇。 ——洪湖新滩“飞地”,按照武汉标准和理念进行建设。园区最宽的道路达到双向六车道,旁边还有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化带,达到武汉开发区的标准,甚至园区内使用的电话区号都是027。目前,园区内签约引进工业项目已超过100个,已建成投产项目34个,在建项目32,总投 资超过400亿元。 根据规划,新滩新区工业用地34平方公里,基础配套35平方公里,总共69平方公里。在吸引企业入驻的基础之上,还将通过一系列基础配套完善,打造一个聚集30万人居住的产业新城,实现从“区”到“城”的跨越。随着诸多重点企业与优质项目的入驻,新滩新区不仅成为“大车都”合作共建示范区、产业转移承载地,也成为洪湖经济发展先行区、城市功能升级区。其中,绿地·经开国际城,定位为2000亩滨江宜居产业新城,囊括城市服务、居住生活、政务办公、名校教育、商业休闲、一站式旅居生活场等众多配套功能,承接经开的产业人口转移,服务新滩的企业居住需求。 项目一期包括一座高度为158米的商办中心,建成后将成为“洪湖第一高”;一座洪湖标杆级高端国际商务酒店——铂骊酒店,已于2018年10月20日正式开工,预计2019年底建成开业;一座按照洪湖市政府要求定制的7000方市民中心,此外则包括2.8万方的商业、3栋公 寓以及院墅与高层。二期则主要为居住业态。 ——随着孝汉大道武汉段同步通车。通车后,从孝感市区到天河机场仅需15分钟,孝感与武汉的联系将越来越紧密。不少临空港的物流企业已经北迁孝感。未来,按照“园区共建、收益共享”的原则,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将与孝感进一步深化合作,利用临空港在通用航空、电信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方面的先天优势,合作共建汉孝一体化产业园,共同打造科技创新走廊、先进制造走廊、商贸物流走廊、临空经济走廊。 3、按照国务院最新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国家级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后允许调区、扩区,整合区位相邻、相近的开发区,建立飞地园区,对收储的低效用地,相应提供规划调整、简化审批等便利,促进发展。“邻近仙桃的武汉开发区,已率先积累飞地合作区经验,将进一步扩大共建区,并探索新的模式和机制,为区域转型升级提供空间”。 4、仙桃处于新一轮开放发展的关键时期,仙桃急需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投入,要求通过跨区联合发展“飞地经济”,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二、问题: 规划问题、土地问题、资金问题成为制约仙桃“飞地经济”建设的“瓶颈”。 三、建议: 1、仙桃市结合全省“一芯两带三区”战略的落实,结合武汉大都市区的发展规划,结合武汉仙桃“同城化”战略的实施,开展顶层设计,出台指导性意见,进一步明确仙桃“飞地经济”建设的思路、原则、模式和政策。 2、科学规划飞地。依据飞入地、飞出地的资源优势和产业需求,制定区域发展规划、飞地布局方案和梯次产业转移方案。2019年,坚持问题导向,重点解决仙桃市高新产业园、西流河、沙湖等地方与武汉开发区、武汉东湖高新区、武汉临空港开发区合作建设“飞地经济”的问题。支持其他镇办园区创造性进行“飞地经济”建设。探讨仙桃市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园合作建设“飞地经济”的新模式。
3、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给飞地经济建设创造条件。在落实年度交通任务的同时,重点推进仙桃全局性,战略性的交通项目: (1)2019年加快武汉—仙桃“快速公路”规划建设,争取突破性进展,有效解决其规划问题,土地问题,资金问题。武汉—仙桃“快速公路”,由仙桃东城大道延伸到蔡甸区永安街南部,与未来的东风大道高架桥对接是最优的选择,并按双向六车道标准设计建设。同时认识到连接军山次之,连接柏林再次之。武汉—仙桃“快速公路”的建设,要打造成为“武仙千亿产业大道”,根本改变区域发展旧格局。 (2)2019年加快推进武汉东风大道高架桥西延长线规划建设。 (3)以汉宜高速公路四改八为契机,坚持“部分路段原地拓宽,部分路段截弯取直,南移建设”的原则,有效的解决仙桃东部下查埠、长淌口、西流河出入口问题。 (4)2019年加快谋划“武汉地铁10号线仙桃延长线”规划建设;加快仙桃城市轨道交通及仙桃城市高铁枢纽(含仙桃—洪湖—监利铁路及新汉阳站—仙桃—荆州铁路)规划建设。 (5)确保沿江高速公路仙桃段沿线西流河、彭场、杨林尾出入口的规划建设。 4、积极学习外地经验,促进“飞入地”园区发展。 (1)学习鄂州、洪湖、孝感在“飞地经济”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 (2)组织有关人员赴苏州、昆山实地参观学习。苏州有“三张名片”,分别是“苏州园区”、“昆山之路”、“张家港精神”。要全方位学习苏州发展的经验。苏州采取“飞地经济”模式,在全国大中城市GDP排行榜上位居第四名;苏州工业园在全国开发区综合排名上位居第一名。当下,昆山一天可创造“10亿元的GDP,1亿元的财政收入”。也就是说,昆山100天,可创造1000亿元的GDP,100亿元的财政收入。 (3)加强对深圳等地“飞地经济”的研究。深汕合作“飞地经济”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最东端,西接惠州,东连汕尾,距离深圳60公里,总面积468.3平方公里,下辖鹅埠、赤石、小漠、鲘门四镇。2018年12月16日,深汕合作区正式举行揭牌仪式,这是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后的标志性事件。同时也意味着,合作区将不再由深圳、汕尾两市共管,而是转由深圳全面主导。 在产业的大量流入下,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深汕合作区”)即将迎来人口大爆发,企业大迁入。企业大多是深圳企业,比如:华为、华润、腾讯、深业集团、深圳特区建发集团、深圳振业集团、深圳赛格、深圳天健、盐田港、中交城投、中城建、中广核和恒大等。深汕合作区这块深圳的飞地,原来发展得慢,后来管理权交给深圳,由深圳单一管理后,出现了目前快速发展的势头。 5、加快建立“飞入地”保障机制。 (1)成立仙桃市“飞地经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管理、推进“飞地经济”建设。 (2)强化督查考核。把发展“飞地经济”纳入考核各镇办园区的绩效范围,一季度一通报、半年一总结、年终进行排名。 6、积极探讨将“武仙新区”(筹)规划作为武汉“长江新城”规划的组成部分,一并申报“国家级新区”。 推动武汉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的调整优化,推动仙桃发展“飞地经济”,推动以318国道为经济主轴的“武汉开发区—仙桃—荆州—宜昌”打造成湖北的“万亿经济走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