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聘 电话响了,又是事故报告,老郑脸色很凝重。 老郑是天然气公司的人员,年纪五十岀头,总部机关上班,副主任的职务,负责全公司的车辆交通安全的工作。电话是下属单位打来的,报告刚发生事故的过程。之前,来电单位报告了一起车祸,间隔不满一周,又出了事故。接二连三的坏消息,旁人听了都要蹙眉,主管负责人老郑听了,心里更是难受。 惹祸的单位,连续几年为公司安全行车的先进典型。老郑整理过该部门的经验,还大力向其他部门作宣传。其安全美誉,公司尽人皆知。眨眼间,光荣的先进集体成了事故的重灾区,老郑心里如打翻了五味瓶一般,不是滋味得很。 该单位是他精心培养的典型,司机队伍全部是挑选的技术硬、经验足的业务能手,人员安排可谓是精品豪华版的组装。如此之深的下功夫,同样也脱不了“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 的俗套。辛辛苦苦花费的心血,一下全泡了汤,这个打击让老郑有点伤不起! 此时春节刚过,喜庆的气氛还没散去,恶讯就接着来叩门。车祸出得真不是时候!老郑真象冷不丁被人敲了当头一棒敲了似的。对老郑而言,这是一个关键的节点。一是他眼下正有一个晋升的机会,预期的好事恐怕要被这突然袭击弄得鸡飞蛋打。二是春节是个敏感季,这个节骨眼上,大小屁事都要当成一年的预兆。开年不吉利,是凶兆,传到司机当中,肯定要增添他们的心理负担。反过头来又叫老郑的差事雪上加霜。 本来,开车是高风险的行当。干的是跟速度和颠簸抢饭吃的活,稍不留神就车毁人亡。这不是唬孩子的诳言,也不是斗闷子的玩笑,是涉及千家万户性命攸关的正经事。搁在过去,先要烧香拜佛,有个正式的仪式,才能动车运行。那时的人见识少,思想迷信。把开车看得很神秘,运行中还有很多忌讳。象“翻”、“压”、“撞”之类的字眼不能乱言语,怕遭报应。这叫忌口,又称 “讨吉利”。 现在不兴这一套,忌讳的做法也十分荒唐可笑。忌了口,不见得讨得来吉利,反而昭示了害怕车祸的恐惧。不过,在心理学上,“讨吉利”有合理的成分,与消除心理障碍沾点边。行车安全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保持平稳的心态,安全行车就有五成的胜算,这是被大家公认的经验之谈。 老郑是个看重心理作用的人,前几年,部门来了一个新成员,案头文字做得好。当时老郑也是刚到机关工作不久,虽然人员关系处理得好,口碑也不错,但是自打来了新成员的这天起,每次部门例会,主任总是点名表扬新来的人。说什么经她的文字一总结,部门的工作显得干的份量更足。上司的话,老郑听一次没往心里去,听多了心里就特别郁闷。凭心而论,许多事从计划安排到具体落实,都是老郑一手操办。到头来,所有的成绩却记到了别人的功劳薄上。老郑心想,自己干的是哪门子事呀?从早忙到睌,竟成了替别人做嫁装的“傻老冒”!心里很窝火,却不能跟旁人言语半句,只有回到家里跟老婆吐槽。 妻子仔细地问了详情,次日又去了老郑的办公室看了看。回家告诉老郑,说他的办公桌放错了地方。老郑的办公桌原本放在办公室的南面,一扇大窗正好在桌子的上方,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是整个办公室最佳的地方。妻子讲,老郑的生肖属鸡,新来的成员属狗,两人命里相剋。“鸡”与“狗”对峙,总是处于下风,再要坐这样的地方办公,风水上就有“犯煞”的意思,不如移到北面背光的墙角处,以弱弱为强这一招,来一个反制,就能破解被动的局面。老郑半信半疑地听从了老婆的建议。 果然,局面就很快的发生了逆转。上司说老郑能顾全大局,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号召大家学习他的团队合作精神。自从调换的座位之后,老郑受表扬的频率越来越高,这使他战胜竞争对手的信心更足了。三个月之后,新成员就调到了其他部门,老郑心中压抑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老郑一想起这事,就自我感觉良好。当初如果没有老婆的建议,他也许就失去了与对手拼搏的信心和勇气,这精神胜利法的作用,老郑的确不敢小觑。转眼之间,让他没料到的是,曾经使他感觉良好的“心理作用”,现在却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全公司现在有大小车辆二百多台,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节后事故连连,消息一旦在他们中传开,结果不堪设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情况有;“张三感冒,李四嚏喷” 的情况也不能排除。脆弱的心理防线一旦被攻破,车祸就会来势汹汹,如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反应,其情其景,只怕恐怖得拿门板都挡不住!果真如此,不要说老郑面子上挂不住,就是职责考问也脱不了干系。说得更恐怖一点,副主任的位置也可能保不住。…… 天然气公司管理严格,内部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法。其人员管理构架,由金字塔式的等级台阶构成。上一级的人员,牢牢地掌握着对下一级人员的考评。层层辖制,不留死角,没有盲区。这一套模式的管理效果忒灵,塔顶管理层发号施令,塔底几千号人的行动,就如安装了同步器,步调就会惊人的一致。凭借这样的运行方式使该公司济身为现代化管理的先进行列。在这样的企业当差,哪个不是提心吊胆,谁还敢遇事懈怠、推诿?没人敢把豆包不当干粮,把虾米不当海鲜!老郑的顾虑有自己的道理。 老郑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很不容易。俗话讲,义气结英雄,效益聚人才。天然气公司是垄断企业,独家经营,效益是没得说的,因此藏龙卧虎,人才如云。然而,反观老郑却是个一无关系、二无学历,赤条条的标准“裸汉”。如此一名不闻者,放到员工的人群里,就如同小数点之后的未位数,是随时都可以忽略不记的小角色。令人倍感意外的是,老郑竟能够在人才济济而且还是一家具有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企业做行管工作,而且做到中层的级别,真是个奇迹! 老郑原来是国有燃气企业的一名普通工人,随着“西气东送” 工程的实施。老郑所在的国有企业转化成了中港合资的天然气公司。原来的国资企业有广泛的社会优越条件,因所有制为公有,企业的职工定格为企业的主人,名义上是企业资产的拥有者。合资改变了现状,国有制不复存在,职工不再是企业资产的拥有者,随之也丧失了企业主人的身份。这一变化,老郑他们就象过去腰缠万贯家财的地主老财,由坐享其成的“富豪”,突然间沦为靠卖苦力渡日的“长工”。身份的陡落实在是残酷无情!原来的国企职工吃的是“大锅饭”,过的是养尊处优的好日子,现在身份跌价之后,不仅失去了稳定可靠的保障,而且时刻还得为养家糊口操心着急。这突如奇来的变化弄得一邦人懵了圈,有些想不开的职工因此一蹶不振。 好在老郑性情懵懂,落差巨大也没影响他的工作情绪。在新的环境里,他反而由普通的员工变成了管五、六个人的“小掌柜”。可这芝麻官当起来并不轻松,因为,当时员工仍然是国有企业里的作派,懒散自由惯了。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管理起来有相当的难度。 老郑是个直性子,又没有高等教育的文凭,每次给下属的考评,都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结果,不是弄得这个鸣冤,就是那个叫屈。嗓子说哑了,跟这班人也辩不出个黑白是非来。他真想撂挑子不干,可转念一想,捧的不再是铁饭碗。过了这个村,未必后面还有店?他只好硬着头皮死撑。 有一天,老郑终于想出了个好办法。他拿出自己的积蓄,花大价钱买了一台摄像机。老郑估摸着,有这件东西在手就可以免除嘴皮子的辛劳了。果然,又到了考评的时侯,老郑拿出考核表放到下属们面前。一个个看到了对自己不高的评分,气不打一处来。正要分辩。老郑打开摄像机,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面面相觑。原来,他们的行踪一一记录在案。员工们对老郑跟踪、盯梢的行为十分愤怒。不过在铁的事实面前,一个个都哑口无言。 尽管老郑采用的办法不光彩,效果却很灵验。打这以后,员工们老实、规矩多了,老郑的工作也轻松了许多。后来,这事传到了香港老板那里,香港老板对老郑的做法大加赞赏,认为老郑不仅敢于管理,而且善于管理,是个难得的管理人才。老郑由香港老板钦点,从不入品的芝麻官,一跃成为公司中层行管人员。一下跳过五、六级。老郑也因此成为公司史历上,因业绩晋升最快的第一人。 眼下,老郑又遇到了晋升的机会。他的顶头上司老傅已退休了,主任职务的位置空缺快三个月了。老傅使用的那张仿红木的办公桌,与那个蒙着真皮的靠椅,每天安安静静放在那里,这对老郑极具吸引力。 关于空缺职务的人选,老郑试探过主管领导的意思,从领导的口气中老郑得知,初步拟定由他接替,最后定下来,还得董事会上拍板。他牙根就没想到,在关键档口,基层事故接二连三,这无疑对他的晋升希望是至命的打击。真是驰风遇逆流,放舟遭旋涡。 实际上老郑面临的两大难题,一是保住既有的成果,再是争取新的利益,要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并不复杂。略微分析就能发现,原有成果和新的利益,这两条线同时交集到他的工作业绩这个点上。业绩好,既不会被追责,又能得到提升;业绩差,结果就相反。 不过,业绩好与差的标准很模糊。就老郑负责的工作而言,业绩由客观效果和主观作为两部组成。业绩好又分为多种情况:主客观都好,业绩好;客观差,主观好,业绩也好;客主观一般,考评者说好,业绩同样好。如果拿当下流行排榜打比方,第一种情况是金牌,第二种是银牌。而考评者说好是王牌。经这一比划,复杂问题就简单化了。老郑对接下来的工作,心中十分有底了,对再造奇迹也有了信心。 于是他决定,一、召开事故现场分析会,公司各有车单位派专人参加。二、举行安全知识讲座,所有司机分期分批参入。三,集中重点对象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四、在公司内部大张齐鼓地造声势,让安全行车深入人心。老郑心想,这几条举措投入实施,必定会有好回报。即便止不住安全滑坡的颓势,也能大造声势,让别人看看他的主观努力。亏本嫌个吆喝。值!再者说了,多吆喝几下,也可以为在董事会上替自己说话的人挣个脸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