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5548|回复: 0

[黄石崛起] 山村四十年(1978-2018) 作者 茗上行舟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6

主题

6

帖子

15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15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9-5-15 11: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84年,因失恋如法跳水。
如法叔退伍了,回家后先是在村里当民兵,后来学习电工技术,负责村里的水电收费和线路维护等工作。
经人介绍,家里给他物色了一个对象,是五里外的保安镇株树村人。根据习俗,在确定亲事前,女方要来看人家,实地考察他家的状况、村里的口碑评价,过了这一关,才能确定下这门亲事。
女方考察团由一袭女眷组成,都是女方长辈,比如姑嫂、婶娘等等。如法家很穷,爹奶、父母、弟妹一家七口住在三间破土坯房中,结果考察团茶也不喝、掉头就走,眼看着这门亲事就要黄了。
如法叔很憋屈,想不开,就跑到村上水库跳水,村里一帮小伙子闻讯赶紧去水库救人。及到水库堤坝一看,他游得正欢呢!看见大家来了,就向水库对岸游;一伙人又赶忙跑到对岸去,他又往回游,如此三番,把大家搞疲了,知道他不会轻生,就索性不管他,都返回村里去了。
山村因为有水库,水质清澈,没有污染,所以大人小孩基本上都会游泳,整个夏天男人们都不在家里洗澡,把水库当作天然澡盆。
如法叔游了一会,觉得没意思,也就起岸回家了。后来这事传到女方耳朵中,女方觉得小伙子重情重义,同时看他也是一表人才,就图这个人吧,终于喜结连理。
如今,一晃三十五年过去了,这些都成了笑谈。如法叔和美婶恩恩爱爱,生下一儿一女,儿子考取交通大学,现在在黄黄高速当巡警,为村里的烟花鞭炮通过黄黄高速,走向省外销售出过不少力。
1985年,农民企业家省府奖。
自引进湖南人来村里传授鞭炮生产以来,因鞭炮技术含量不高,纯手工作业,鞭炮工艺便迅速传播起来。村、乡分别组建了较为规范的鞭炮生产企业,山村家家户户生产鞭炮,男女老少齐上阵;闲时在家加工鞭炮,忙时从事农业生产,日子渐渐富裕起来,成为那个年代的明星村;在山村的影响下,周边方圆十里的村组也加入鞭炮生产。几年功夫,鞭炮竟成为山村乃至乡镇的支柱产业。
高考落榜生汪中林作为鞭炮产业的领路人,他组织一帮年轻人远赴湖南拜师学艺,邀请湖南浏阳和江西万载的师傅来山村传授鞭炮制作技术,改变了山村千百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产局面,村民依靠手工加工业,迅速实现了脱贫致富。
当然,他除了事业上的丰收外,也是当时山村乃至本乡的翘楚,盖起小洋楼,全家人买了人寿保险,每年外出旅游。后来组织村民利用荒山引种柑橘,发展农林经济。
他敢想敢闯敢干,一身正气,一心为村民谋出路,为乡镇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一年他荣获湖北省农民企业家荣誉。
1985年,计划生育力度在加大。
“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的口号写满村里的土墙,农村开始实施二胎政策,村里不少婶娘和叔爷都去做了结扎手术。计划生育政策其实70年代就已经开始在农村宣传,发放节育器材、实施节育手术,但那个时候没有强制性。
记得76年唐山大地震,全国一片恐慌,一村老少都搬进村里集中搭建的防震棚,窝在棚里面,估计臭气熏天;但小孩不知天灾至,只知道人多、快乐。有人将避孕套吹成气球挂在防震棚顶梁上,惹得一帮孩子好奇不已,没见过这么大的气球。有小伙伴从家里翻出用过的避孕套也吹气球,大人狂笑不已,说是装炸药用的,我们也就相信了。
有一次,几个小伙伴聊生小孩的事,我说男人也能生,并举证说如果男人不能生,村里的叔叔为什么去做结扎手术呢。我哥说不服我,就动粗把我鼻子打出血了,他慌了神,正好碰上卖冰棒的,六爷买了一些,每人一支,我哥把他那支给我,估计是贿赂我,想让我闭嘴。冰棒吃了,然后回家向父亲告状,父亲又把他揍了一顿。
1986年,闹洞房、很黄很暴力。
这一年木华家娶媳妇。分田到户几年来,农村经济发展很快,村民基本上都衣食无忧了。村里平时娱乐活动少,闹洞房就是最大的娱乐。
前些年撒帐闹洞房,现在的年青人觉得那是老一辈人的玩法,是陋俗,也太脏了,搞得新房像打仗一样,自己身上也好不了多少。他们认为新社会、新风尚,移风易俗,后来逐渐将公爹、大伯、小叔拉去闹,把公爹和儿媳妇,或者大伯与弟媳组合在一起为大家敬茶、敬烟,最多就是有人乘乱起哄推搡几下,揩揩油而已。
渐渐地,大家都有经验了,主家人一般都会提前提防,特别是重点危险人物,比如公爹、大伯、小叔都会识趣的早早躲起来,防止被闹洞房的人逮住,拉到洞房中去闹,避免难堪。
后来闹洞房逐渐变味,变得很黄、很暴力。有人故意拉下电闸,趁黑趁乱亵狎新娘,闹得新人不得安宁,又不好发毛;还有人把新郎拉到洞房外面,拴上房门调戏新娘;这样的事情闹出来后,大家纷纷谴责,认为太不像话了。
再后来闹洞房就文明了许多,主要是以新郎新娘为主,一般也就敬烟、敬茶,做做小游戏,闹一闹气氛,看时间差不多了,就相约打牌或者干其他活动去了。
1987年,桃树林改种柑桔。
村里的桃树有些年限了,出现了严重老化、生虫情况,桃子质量也明显下降,产量逐年萎缩。一般来说,桃树的生命周期也就15-20年左右。队长富爷和中林叔就思考着将桃树更换,引种其他果树品种。
那时,宜昌柑桔比较有名,种植规模也大,本地的矿山乡(现在的陈贵镇)已经进行了大量种植。柑桔的生命周期比桃树长,水土气候非常适合,也不生虫,因此村里自然就选择种植柑桔了;期间也种过苹果树、花红等品种,因为水土气候不服,最终没有成功。
村后的山林全部种上了柑桔,并采取承包方式进行管理,承包人每年向村里上交承包费,这成为村级经济的基础,也为后来的村办工厂积累下不少资金。至今,村后山林中仍有不少柑桔树,还在结果子。
1988年,朱奶镶牙、文华爷戴表。
朱奶个子不高,圆脸,一口的龅牙,形容一下就是未见其人先见其牙的模样,估计她一直对牙齿不满意。后来日子逐渐富裕起来,有了闲钱后,找个机会去隔壁镇把一口龅牙全镶了,八块钱一颗,共计花了80多元。回来后一开始她总是抿着嘴,球爹觉得怪怪的,感觉不对劲,后来知道她花了大价钱去镶牙了,球爹把她骂得要死。
文华爷名字虽然叫文华,其实是一个文盲,名字都不会写。文华爷为人爽直,性格开朗,与大家相处和谐,就是有点“容易得”的感觉,什么事情,不管办不办得成,到他嘴里就没有什么难事。
他买了一块上海牌机械表,每天戴在手腕上,一手拿着锄头,一手将袖子高高挽起,好像是怕别人看不到。村里人见了就撩他,问几点了,文华爷伸出手腕凑到人跟前说你自己看吧。时间久了大家都知道,原来他根本就看不懂手表读数,大家都笑岔气了。
这些年,村民日子渐渐宽裕起来,吃穿用度不愁,手头也有了闲钱,山村人也就有了美的需求。
1989年,不生男孩不罢休。
一阵接着一阵的鞭炮声,在山村寂静的夜空中响起,逢春哥终于生下一个男孩,这是他的第八个孩子,前面生下七个女孩。
这些年来,逢春家什么时候生下男孩是一村人的心事。每次怀上后大家都在期盼;临盆那天,大家都在等鞭炮声,如果放鞭炮就说明生了男孩。结果是一次次的失望,没有听到鞭炮声,第二天早上见他眼睛肿得像桃子,知道又生了女孩。农村人的说法是旺财不旺人,为这事,一家人求神拜佛什么都干过。
现在终于生下男孩,一村人都为他高兴。只是苦了嫂子,大姑娘都17岁了。好在这些年鞭炮厂生意好,养八个孩子经济上没有问题。如今七个女儿都已成家,最小的儿子现在也30多了,在大冶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前年嫂子六十大寿,七个女儿出资办了一台文艺晚会为其庆生,一时风光无两,想想嫂子也是先苦后甜吧。
山村的传统观念很强,不生男孩誓不罢休;八十年代计划生育执行得相对宽松,罚点款交点钱就过去了,生四五个孩子的多;九十年代严厉起来,计划生育是村干部的头等大事,也不单纯罚款了,对超生户实施强制打胎、扒房、坐牢等等手段都用上了。
1990年,西太公结扎添孕安明叔怒斥大夫。
农村强力推行二胎政策,超生罚款、强制结扎等措施不断。西太公已有一子二女,被计生部门罚了款并强制去医院做了结扎手术。没想到第二年又生下一子,计生部门找上门来,要从重处罚他。
西太公一贯风趣,等到计生干部上门就一顿抢白:明明是你们押着去做的手术,你们技术不裸效,害得我又生一个,不找你们扯皮就不错了。那东西日夜要用的,又不能搞点水泥和石灰封住。说得计生干部又好气又好笑,灰溜溜走了,也没受到什么处罚,这事就过去了。
安明叔生有四男二女,是乡里点名的重点计划生育管理对象,这次自然就被抬到乡医院手术台上做结扎手术。
听说当时做手术时,医生按照程序清洗身体、酒精消毒、准备手术器械;安明叔一声不吭,等到医生拿刀准备动手时,他怒目盯着医生冷声说道“你还真的做噻?”。医生摸不着头脑,但被他那冷峻的目光和话语镇住了。安明叔接着说“马上给我包扎好,放我出去!”医生看他那样子知道不好惹,只得遵从,打上纱布包扎好,他假装一跛一瘸的走出来,就这样混了过去。
大家都这样传说,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只知道手术后的第二年他又生下一个儿子,凑齐五男二女。
1991年,鞭炮业出户进厂。
鞭炮产业引进来最初的几年,除村办鞭炮厂外,家家户户都是生产作坊。用两条板凳板对板,一头用铰链连接,就做成一个简易的炮筒生产工具。搓炮筒时,一手用铁签粘上鞭炮纸,一手拉动上面的板凳就搓成一根炮筒条,农闲时节满村都是搓炮筒的声音。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掌握,村民们也经历了从最初对鞭炮生产危险性的畏惧,到渐渐得心应手起来,感觉不到有多危险。
鞭炮生产最危险的工段是配药,其他环节只要没有明火,一般都相对安全。那时除村办鞭炮厂有配药工段外,家庭作坊基本上都是为村办鞭炮厂配套加工,从厂里领出配好药、紧好口的炮饼,回家插上引线、编成串、包装好就行了。
那些年,鞭炮生产还是发生过一些安全事故。乡鞭炮厂一次爆炸事故死伤六人;村鞭炮厂配药车间因高温自燃引爆,所幸无人员伤亡;家庭作坊生产中,有人把摊在地上的火药当做蜂窝煤用火钳夹,结果造成烧伤的;有人在床底放引线,坐在床上抽烟聊天,抽完后将烟头扔到床底下引燃引线,人被引线气浪掀出几米高的事故。
一起起安全事故的发生,敲响了警钟。山村人意识到这种生活与生产混杂的作坊式生产的危险性。也就是这一年,村里组建了股份公司,鞭炮生产出户进厂,远离生活区,掀开了新的篇章。
1992年,柏武出走股份公司。
柏武是鞭炮厂最早的一批员工,算作鞭炮产业的元老。那一年村里组建股份公司时,因为其兄柏文已经算入股东之一,根据利益均沾的原则,一家不得有两个股东,他自然就落选了。为这事,他很是忿忿不平了一阵子,想不通,老婆也骂他没用被人欺。
后来见大局已定,又不甘心作为工人去股份公司上班,就一气之下离开山村,夫妻俩一起进城卖水果去了。后来生意逐渐稳定,就盘了一间门面,儿女都接去城里生活,成为山村最早一批进城的农民。
后面陆续进城学艺、谋生的就多了起来,有在青岛开汽车修理店、并在青岛买房安家的;有落户广州办厂,业务拓展到香港的,更多的是在武汉、黄石、大冶定居,或打工、或办厂或做生意。
现在算来,山村进城安家的差不多占三分之一,平时住城里,过年过节回乡下住一阵子,只剩下一些老人和妇女。当然也有大起大落的,一个堂弟早先在鄂州经商,一度生意很是兴旺。由于起步早,90年代初就已经在外购房落户了,偶尔回来时一口鄂州口音;后来由于心太贪,欠下巨债。
1994年,琪春娃只身闯深圳。
西太公好酒,酒量又不大,喝高了耍酒疯,常常拿儿女婆娘开刀,闹得鸡犬不宁。琪春是西太公的长子,他让琪春跪搓衣板,手上举10多斤重的青砖,把娃儿举得冷汗直冒,旁人还不能说情。
十四岁那年,琪春因为不堪家暴离家出走,一路扒火车来到深圳。举目无亲,无处容身,白天到处瞎逛找事做,夜里就和一群流浪少年在高架桥底下露宿。
一天夜间一个温州小老板把他们几个都收了。温州老板做棉絮加工,也就是黑心棉。此时的深圳正处于高速起步阶段,外来打工者很多,棉絮供不应求。琪春人不大,遗传了西太公的机灵基因,很快就得到温州老板的信任,让他负责送货,每天骑三轮车将加工好的棉絮送到各个销售点,顺便收款。他渐渐得到温州老板器重,工资也提高了不少。
因不堪西太公折磨,太婆便和两个女儿一起投奔琪春,太婆在家接一些手工活兼卖菜,两个女儿都就近进厂工作,日子逐渐稳定下来。后来琪春因为嫌打工挣钱慢,离开温州老板去赌场看场子,此后走上邪路,被判十年。还有一个小弟,小小年纪闯汉正街,身穿女士衣服推销女士服装,也因为走上邪路,进号子去了。
之前几十年,小山村从来没有一个坐牢的人。
1995年,富爷与酒的不解之缘。
富爷名字叫柏富,我们都叫他富爷,其实穷得一塌糊涂,一家五口人住一间半土坯房。其实,那个年代大家都穷,取名叫富也许是留一点期盼吧。
富爷好酒,一顿酒要喝一上午,喝高了就东扯西拉,舌头打勾,最后溜到桌子底下,一村的妇女围着看热闹。也没有什么好菜,酒也就是那种劣质酒,纯粹是穷开心吧。
富爷苦孩子一个,父母双亡,族人帮着拉扯大成了家,日子过得紧巴的很。一年冬天,他上后山林场想砍一些杉树枝当柴火烧,正砍着被看林人发现,抢他的柴刀,回抢过程中看林人的手划破了,大喊杀人。结果被民兵押送公社关监狱(那时各乡镇都有监狱)。后来挂牌游行,纸牌上写着杀人放火犯汪柏富,名字打上×,戴上纸壳做的尖帽子,两个民兵持枪押着,全乡几十个村庄轮流游行,自己还得一边敲锣,一边喊“我是杀人放火犯汪柏富,大家要学好千万莫学我”。
我们一帮小孩不懂其中心酸,只觉得好玩,跟着游行队伍屁股转,还有样学样把富爷的儿子剑疤也押着戴高帽、挂纸牌全村游行。
这一年,亲戚家办婚事,富爷赴宴,亲戚知道他好酒,就安排人陪他多喝了几盅;然后放电影,大家都去看,他早早睡下。富爷有气喘病,结果窒息而去,富爷一辈子好酒,最终也没逃脱跟酒的缘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