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 徐仲举)近日,一段张家口市某机关干部与值勤民警发生口角,并起争执的视频流传于网络,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虽然张家口市次日即发布对该干部进行停职调查的通报,但这起“抖官威”事件并不是个例,而是近段时间来屡见报端的类似事件中的一起。“抖官威”频发,我们该如何纠偏,将“官威”变成“官为”?
从怒斥群众“听不懂话”的长春市南关区教育局副局长谭某;到威胁来访村民“敢进我办公室,作死你个鳖孙!”的河南项城市秣陵镇党委书记张某;从怒骂交警“老子不给你批,你能转正?”的阆中市人社局机关工作人员;再到边打牌边享受女副乡长捏脚的广西河池市宜州区龙头乡党委书记韦某。“抖官威”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全国各地,严重破坏了公职人员的社会形象,必须要刹住官威霸屏的不正之风。
纵观这些“官威十足”的干部们,有一个特点是其所共有的,那就是迷失了自己的身份。党员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兵”,而不是高高在上享受特权的“老爷”。这不仅应该是党纪法规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更应该是全体公职人员对自己的约束。一旦这个态度摆不正,注定会迷失自己,做出种种令人瞠目结舌的荒唐之举,成为社会大众谴责的对象,留下损害自身形象的污点。
其次,没有认清自己手中的权力“来自谁,为了谁”的问题,也是这些公职人员拿着权利抖官威的重要原因。公权法授,一切权力来自人民,也应该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所共享。但是,这些抖官威的公职人员,往往忽视了这个问题。将法律赋予的公权力沦为了满足私欲的工具,将原本应该为人民服务的职能转变为自己违法乱纪时的挡箭牌。权力观出现了偏差,服务意识不够,才会口出狂言、肆意妄为,破坏党员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在类似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被官威所伤害的对象也常常是交警。代表国家公权力,正在执法工作中的交警,代表着法律的权威,维护着人民的利益。但是这少部分官威十足的公职人员,为了个人的私利,却要将法律赋予的权利凌驾于公权力之上,这是对法律的漠视,更是对公权力的曲解,由此也可以看出其自我约束的欠缺和学习意识的不够。尊重法律,慎用公权,这是对公职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公职人员应该不断学习警醒的内容,如果放松了学习,忽视了对自己的教育,出现思想上的偏差从而导致口出狂言,也是其咎由自取的结果。
此外,没有理清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将原本的服务关系变为“管理”,也是类似问题出现的原因。公职人员来自人民群众,也要为人民群众服务,而不应该把人民推到对立面,激化矛盾。虽然几日前为警察正名的新闻表明,虽然的确有极个别曲解事实、蓄意报复的群众存在,但是绝大多数的群众都是好的。因此在与群众沟通交流中,更应该秉持一颗讲理的心,而不是一味的试图用公权力去压制,否则注定适得其反。
为官不应想着怎么抖官威,而应多考虑怎么“官为”。多用手中的权力为民服务办好事,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真心的支持和拥护,而不是因为抖官威而成为社会公众谴责的对象和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话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