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太爷的爷爷距今有120年了,在钟祥县做过县太爷,算到我这一辈有6辈了,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我现在应该称天祖。
钟祥县志应该有记录。
那时应该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还有科举制度,我家天祖有两弟兄,家境殷实,应该算是大户人家,要不然没有人有能力供养读书习武的,哥哥是个文举人,弟弟是个武举人——也就是我的天祖。文举人嫡系下来现在有50多人,武举人嫡系下来现有近300人了,我就是武举人第七代嫡系传人。
钟祥县是很古老的,管辖荆门沙洋京山,那时候荆门沙洋京山还只是乡,大约十户为甲,十甲为保。钟祥县地处大洪山脚下,城北是大山,土匪猖獗,匪患严重。城南是湖或者沼泽地,几乎每年遇到洪水灾害,贫困出刁民。那钟祥县城虽然古老,但是城北是土匪,城南是刁民,县太爷是换了一茬又一茬,不是跑了就是被土匪所杀,不好管理,因此县太爷一直空缺。
县城不能一日无主,荆州下来官员特使在马良山下开设考场比武,选拔武举人当钟祥县太爷,那时候的县太爷估计就是带几个打板子的杂役(代替现在的公检法),比武那一天,科目是骑马射箭,看谁的能力强,骑在马背上射箭是很难的,不要看现在电视剧骑马射箭百发百中,那是演戏是假的。几个回合下来,比武的几个人都没有射中,考官一看这回又落空了,吩咐考场监管(就是看把心的那个考官)到最后一个如果没有的话,就假装喊中了,结果我的天祖是最后一个骑马射箭也没有中,但是考官在远处喊:中了中了,就这样稀里糊嘟成为武举人。随后几天荆州派人过来送来大红顶子,派往钟祥县任县太爷,我天祖家杀猪宰羊、敲锣打鼓,庆祝一番那是后话。
钟祥县太爷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是催缴公粮,那时的公粮主要来之小江湖、大柴湖,但是年年水患,刁民又多,哪有钱交公粮?我家天祖估计也是20不到,毛头小伙,胆子还是很大的,就派人把未交公粮的保甲长全部抓来吊打一番,说什么时候交了就放人,胆子小的保甲长就急忙吩咐家人连夜挑来粮食,胆子大的也是被吊打一番,最后还是乖乖送来公粮,人被打了粮还是交了。这种做法我们后人也不好评价。
第二把火就是平息城北大山里的匪患,这个就是有点难度了,派人盯梢跟踪、然后剿灭等手段,打压了一批,那时候土匪基本都是分派姓,但是从此县衙与土匪冤仇越结越深,我天祖心里也明白,晚上睡觉都是几个地方,要么睡地窖,晚上房间床上做个假人以防不测,果然有一天,被得罪了的土匪派人来了,大门是进不去,但是土匪能飞檐走壁,上房揭瓦,在房顶上轻轻淘了一个洞,铁叉射进来,好在天祖早有防备,被射杀的是假人。后来土匪挥刀来信,公然要刺杀县太爷。
家人耽心,只好辞官,那时候还不能辞官,只能装病回沙洋乡里老家。
真实的故事,我们上一辈老人都是这样讲的,只是细节有不同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