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
新闻资讯
05-31
康宏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全景图。(黄梅县委宣传部供图)
康宏产业融合示范园小龙虾加工车间。(视界网 胡露峰 摄)
4月底,黄冈召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场推进会,参观的是工业项目,典型交流的是加工企业。“过去谈农业,开口就是面积和产量,现在更多地关注企业和市场。”参会的黄冈市农科院院长陈展鹏感慨。
这种安排源于一组尴尬的数据:
黄冈历来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2/3,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20%;地理标志产品73个,全国市州第一;花生、禽蛋产量全省第一;棉花、油料产量全省第二;粮食、茶叶、水产品产品和生猪出栏量全省第三。
黄冈还不是农业强市——直到2016年,才成为湖北第7个农产品加工产值过千亿元的市州,去年黄冈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是1.86:1,而全省是2.4:1。
大而不强的背后,是黄冈农产品加工业链条不长、企业不强、品牌不响。迈入“千亿时代”,如何补短板?
明晰发展路径
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农业、农村、农民,一头连着国际国内市场,其发展水平是农业强市的重要标志。“对黄冈而言,抓农产品加工业的意义还在于,这就是抓乡村振兴、抓工业强市、抓产业扶贫。”市委副书记张社教表示。
2018年,黄冈农产品加工产值1231.88亿元,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09家,在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中占比33.5%,带动7万多农民就业,农产品加工业承担着75%以上的产业扶贫任务。纵向比较,农产品加工产值是2014年的1.54倍,4年来年均增长10.7%,成效不错。“这得益于黄冈有一个明晰的农业产业化路径。”黄冈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梅建新说,2012年,黄冈确定“两转四用”——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现代管理经营农业,用农产品加工引领农业,用品牌战略打造农业,推动黄冈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2013年,黄冈启动“个十百千”——即每个优势农产业培植一个大型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十大特色产业,力争十大加工业产值过百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过千亿元。
2006年伊利乳业落户黄冈后,带动当地奶牛养殖从零起步,短短几年时间就成长为全省养殖规模、产奶量最大的产业。如今,伊利酸奶黄冈工厂成为世界第七届军运会唯一酸奶供应企业。
英山茶叶种植面积、年产干茶量两项指标均居全省县市第一,但其大量茶叶被外地茶企收购加工,一个县的茶业产值比不上宜昌采花毛尖一家企业。
黄冈人从上述两个例子深受触动:市场、企业才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让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才是最优选择。“过去忙催耕催种,现在忙招商引资。”梅建新介绍,2013年,黄冈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招商分局成立后,连续多年举办农业产业招商推介会,签约项目中不乏中粮粮油、襄大农牧等重量级行业龙头。
去年,黄冈实施能人回乡“千人计划”,动员和吸引1000名有雄厚经济实力、有社会责任感的能人,每人回乡投资一个千万元以上高质量农业产业项目,为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和引进增长点。据初步统计,2018年全市引进的1314个项目中,种养业项目594个,休闲观光项目266个,农产品加工业项目194个,分列前三位。
壮大龙头企业
去头、剥壳、抽肠、分捡……5月23日,位于黄梅县小池镇的湖北康宏产业融合示范园内,小龙虾加工车间一派繁忙,6条生产线上1200名员工在紧张忙碌着。这个示范园由湖北康宏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打造,是鄂东地区小龙虾最大加工生产链,总投资10亿元,5月初投产,年可加工小龙虾2万吨,预计年产值约5亿元。
康宏粮油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部位于黄梅县经济开发区。在政府支持下,该公司走出地域限制,牵手省长投集团引进股权投资,正着力完善“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建设,去年以15亿元营收荣膺“2018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排行榜”第289名。
据介绍,康宏粮油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订单农户”模式,发展30万亩连片优质稻示范区,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1元的价格,收购订单农户的稻谷20多万吨,带动农户年均增收4000多万元。公司去年生产大米15.89万吨,出品的“二度梅”大米入选“荆楚好粮油”后,迅速抢占武汉终端市场。今年初,该公司紧跟市场脚步走,引导农户探索稻虾生态种养模式,建起小龙虾加工生产链,打消农户卖虾难的顾虑。
像康宏粮油这样的省级龙头企业,黄冈市共有72家。去年年产值过10亿元的加工企业有伊利乳业、中粮粮油、湖北襄大、馥雅食品等10家,其中规模最大的李时珍医药集团完成产值33.2亿元,占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总量4%的二十强企业,贡献占比60%的税收。“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体系中居于关键地位,它融合生产与加工流通环节,也引领产业的发展方向。”黄冈提出,以实施大别山地标优品工程为依托,重点培育10家金种子企业、20家银种子企业,新增产值过1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3家。
培植产业集群
“全球艾,看中国;中国艾,看蕲春。”5月9日,蕲艾再次刷屏朋友圈,在全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排行榜中,荣登第39名,较2018年第46名前进7位。
2015年,蕲春明晰“养生蕲春,从艾出发”的发展路径后,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多业态融合延长产业链条,蕲艾产业快速崛起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数据显示,2018年,全县蕲艾种植基地18万亩,36个蕲艾种植专业村,涉艾企业1850家,蕲艾产品870多种,年产值30余亿元,从业人员7万多人,4万多名贫困户从中受惠。“引进招商局集团、省联投等大企业后,蕲艾产业初步实现集群化生产。”蕲春县委书记赵少莲介绍,该县在河西工业园规划建设占地2100亩、总投入20.5亿元的蕲艾产业创新创业园,包括培训、研发、仓储、加工及其他配套服务,可实现产值100亿元,目前一期已完成,二期将在9月底竣工。
客观地说,黄冈市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区域内的产业集中度,还是规模优势和市场占有率都不够。但崛起的蕲艾产业集群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根据市情,黄冈提出,围绕一县一支柱,重点打造黄州蔬菜、红安苕、英山茶叶、麻城菊花、罗田中药材等区域特色产业,优先、无偿提供公共品牌给龙头企业使用,支持建设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产加销一体、产业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集群化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