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5581|回复: 6

[特别关注] 襄阳伏羲雕像

  [复制链接]
来自
浙江
精华
1

69

主题

233

帖子

1330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330
QQ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9-7-8 14: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襄阳伏羲雕像


伏羲雕像.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江西
精华
0

1

主题

449

帖子

1039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039

IP属地: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

发表于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 2019-7-8 17: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认定是伏羲?我还以为是齐白石呢。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2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21384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 2019-7-8 18:3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伏羲,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62

主题

4962

帖子

5350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350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9-7-11 09: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襄阳岘山做伏羲像的依据

1、文献

史引东汉皇甫谧所著《帝王世纪》云:“伏羲葬南郡,在襄阳”。
(唐朝)司马贞《史记·三皇本纪》云:“按皇甫谧,伏牺葬南郡”。
(南宋)罗泌撰《路史》云:“伏羲……世纪云葬南郡在襄阳”。
(清代)马骕撰《绎史》云:“帝王世纪庖牺氏在位一百一十年崩葬南郡”。
(清代)夏力恕《湖广通志》载:伏羲葬南郡少昊葬长沙舜葬零陵。
乾隆版《钦定四库全书》、《通鉴外纪》、《世说新语》、《元和郡县志》中亦有详细记载。
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将其列为“三皇”,即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太皞伏羲氏为“三皇”之首、“百王先”。太皞伏羲氏,风姓也,蛇身人首,母曰华胥,燧人之世履大人之迹于雷泽,生伏羲,蛇身人首。有圣德,为百王先。仰观天象,制嫁娶,取牺牲以充庖厨,造书契以代结绳,画八卦,都陈(宛丘,今河南淮阳古有宛丘),“葬南郡,在襄阳”或曰:“冢在山阳高平”。今河南淮阳有太昊陵。

2、实物

襄阳伏羲庙是世人为了纪念远古的伏羲帝王在襄阳紫盖山上用石头建的庙,庙中立有伏羲石像一尊,庙前有石制牌匾一付。

3、传说

伏羲陨落之后葬在南郡襄阳的岘山中。世人为了纪念这位远古的伟大帝王在襄阳的紫盖山上修建了石头建的伏羲庙,庙中立有伏羲石像一尊,庙前有石制牌匾一付。直到南北朝时香火一直十分兴盛,而且时常有紫雾缭绕,故称紫盖山。但世风日下,战乱不断,饿殍遍野,民风也不如上古时期淳朴。已升天为神的伏羲天帝看到这一切,心中痛惜,化为凡人下届点播世人。但是当时在伏羲庙的一位年轻人不仅不领情还对伏羲神像不敬。伏羲一气引来一阵天罡雷风,刮倒了紫盖山上的伏羲庙。从此伏羲庙又化为砂石散落山中。而庙前的石制牌匾也被刮到了南边群山间,并化为一座山峰,因为这座山是伏羲庙的牌匾所化,而且又形似匾所以被襄人称为匾山,后讹音为扁山。石像也同时飞落到南边化为一座山峰,因为此山奇险陡峭故俗称尖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

6139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贵宾

仙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28847

东湖服务奖章东湖水王勋章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9-7-29 20:59: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伏羲冢
《南齐书》载:“时襄阳有盗发古冢者,相传云是羲王冢。大获其宝,玉履,玉屏风,竹简书,青丝编等。竹简宽数分,长二尺,皮节如新。盗以把火自照。”
《南史》载:“永明三年,兼尚书左丞。时襄阳人开古冢,得玉镜及竹简古书,字不可识。王僧虔善识字体,亦不能谙,直云是蝌蚪书。”
另据同治《襄阳县志》引《南雍州记》称:“古冢于习家池北,后沈约亦得数简,以示刘绘。”蝌蚪文为上古文字,传说中是神仙使用的文字。故云伏羲冢在凤林山(亦名卧龙山),也有紫盖山说(岘山中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94

主题

503

帖子

673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673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9-7-29 21:03: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襄阳伏羲洞又名圣人洞,文献记载“伏龙山(今俗称歪头山),县南二十里。宋曾巩知襄州日祷雨此山,有应。山上有伏龙庙,山中有圣人洞,相传唐时一老翁游此,形貌异常,因以名洞。”这一记载,说明唐朝开始有圣人的传说和圣人洞的叫法,宋代曾巩在山上祈雨,伏龙庙应当自唐或宋代就已存在。《周易参同契》:至圣伏羲,庶圣孔子,圣雄文王。传说唐时游伏龙山的圣人即为升为天神的至圣伏羲,而岘山为伏羲肉体所化。
洞如天斧劈开呈“|”形,似伏羲“一画开天”,岩洞深10米,高6米左右,宽2米多,越往里走越窄。洞外层岩形成的横窟,十分新奇,曾是佛教、道教争相祭祀之地,沧海桑田它们静静的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岁月的更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0

40

主题

947

帖子

973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973

IP属地:北京市

发表于 北京市 2021-5-28 11: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qibo12 发表于 2019-7-8 17:13
怎么认定是伏羲?我还以为是齐白石呢。

张纪中也可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