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
江南时报网
11小时前
“喔唷,又落雨哉!”“落吧,我伲再也不用为黄梅天霉这霉那担忧了,也不必整日灰头土脸,照样开开心心地喝喝茶、打打牌、聊聊天……”
日前,一群老人在姑苏区沧浪新城吴门桥街道新郭社区老年活动室,边喝茶,边聊起了新郭人过黄梅天的今昔。
陈留根,今年已73岁**是横塘乡新郭大队、第七生产队队长,聊起新郭人过黄梅天的今昔,他非常感慨。“过去过黄梅天不是‘过’,而是‘熬’,屋里墙壁发霉,烂泥地冒水珠,发出阵阵难闻的霉味。最怕的是‘倒黄梅’,黄梅天延长更难熬。”
陈伯伯回忆,上世纪70年代,新郭大队、第七生产队共有45户农家,家家都是平房,屋里都是烂泥地。一到黄梅天,尽管居住在这里的农家地势较高,但仍然非常潮湿,日子难熬。家里的墙壁因潮湿生出绿色的霉点,客堂间、灶间、房间都是烂泥地,冒出滴滴水珠。连续个把月的黄梅天,大半是雨天,待在霉味浓浓的家里,真难过。为了防霉,农户都早早把夏收的小麦公粮交给横塘粮管所。家里喂猪的饲料,还有留着常吃的山芋、南瓜等,都要离地搁放,免得受潮霉变。即使这样,一不小心,饲料、山芋、南瓜还是会发霉。直到农历“**六晒霉”,家家户户翻箱倒柜,把棉衣、被褥、毛衣等衣物拿出来晒晒透,这样才算熬过了黄梅天。
2009年,新郭人迎来了苏州城镇化建设的新时代。原来的农田,成了官庄前小区,新郭人成了市民,住进了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层住宅楼。
陈伯伯得到4套安置房,与大儿子同住。闲不住的他,给新郭社区老年活动室打打杂,给老茶客烧水、送水,每月还有2000元的收入。他经常与原来的村邻居聊聊天,好消息一个接一个:张家的孙子考上了大学,李家的外孙快结婚了……即使黄梅天来临,新郭人再也闻不到霉味,也不需担心家里的东西会发霉。陈伯伯住5楼,不论在家还是在宽敞的老年活动室,感觉黄梅天与平时的雨天没有多大差别。进家门,换拖鞋,脚踏地砖、地板,天气闷热,开开空调,抽抽湿,感觉蛮舒服。现在每到农历“**六”,新郭人晒霉晒在阳台上的都是羊绒衫、羽绒服、呢大衣。新郭人过黄梅天,越过越阳光了。
随着陈伯伯年龄的增长,两个孝顺的儿子不让他去老年活动室打杂了。陈伯伯考虑到自己的健康,欣然接受了儿子和媳妇的孝心,开始享清福了。黄志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