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3
版主
   
- 积分
- 3810
IP属地:湖北省仙桃市
|
沔阳为什么在汉江以南而称沔阳,这个问题好像讨论了很久,近来无事,翻也翻百科,终于理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沔阳这个名字最早是出现在公元503年,梁武帝拆竟陵郡设沔阳郡,我们就围绕这段时间的历史来说.
梁武帝萧衍本是南齐竟陵王萧子良府中幕僚,是当时非常出名的竟陵八友之一,竟陵王萧子良原本大权大握,位极人臣,极有可能接替其父亲的皇位。永明末年,齐武帝欲传位于萧子良却终立萧昭业,子良发动政变却归于失败。“竟陵八友”对于此事的态度迥然不同,王融身先士卒,萧衍临阵倒戈,范云等人则持观望态度,并未给予萧子良实质性的帮助,子良最终忧郁而死。而后来皇太孙萧昭业即位为帝。萧昭业只知享乐,不理政务,对大臣的劝谏也不接受。萧衍协助掌权的大臣萧鸾(即后来的齐明帝)废掉萧昭业,拥立萧昭文即位,三个月之后,萧鸾废萧昭文,自立为帝。萧鸾死后,萧衍逼迫萧鸾之子萧宝融禅让帝位。在公元502年建立梁朝。
或许因为梁武帝与竟陵王的这段渊源,加上竟陵八友的名气太大,梁武帝才在上台之后急于去竟陵化.在即位的第二年即公元503年,梁武帝拆竟陵郡,设沔阳郡,郡治设在云杜县(即现在的京山城关新市镇),因为其在汉江以北,所以命名为沔阳郡.而现在我们所说的沔阳县,原为州陵、惠怀两个小县,公元550年合并为建兴县,县治在今沔城镇 ,公元607年沔阳郡治所由云杜迁往汉江以南的建兴县,建兴县县名改为沔阳县,往后的一千多年,沔阳郡的名字多次变化,竟陵郡,复州,沔阳府等治所也在沔阳与竟陵以及钟祥等地多次转移,而沔阳县的县名一直未变.这就是沔阳县的来历.
以下为百科资料:
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始于本地置郡设县,因地处沔水以北而称沔阳郡——是为建制之始。后为北魏所夺,西魏时置建兴县(今湖北仙桃市)。
据《隋书》记载,沔阳郡,后周置复州,大业初改曰沔州。统县五,户四万一千七百一十四。
沔阳,梁置沔阳、营阳、州城三郡。西魏省州陵、惠怀二县,置县曰建兴。后周置复州,后又省营阳、州城二郡入建兴。开皇初州移郡废,仁寿三年复置州。大业初改建兴曰沔阳,州废,复置沔阳郡焉。
云杜县,西汉置,故治在今湖北京山县新市镇,属南郡。东汉,曹魏,晋因之。刘宋属竟陵郡。梁朝天监二年(503)为沔阳郡治所。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废云杜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