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芙蓉:孝亲敬老众人赞 湖北省利川市东城街道办事处笔架山村11组土家族农妇朱芙蓉,几十年如一日孝敬手残公公与聋哑叔公的美德,在群众中有口皆碑。8月11日,笔者慕名前往采访了她。 8岁丧母 困苦铸造孝魂 朱芙蓉出生于1974年。1982年,她小学一年级尚未毕业,母亲因病治疗无效,便抛开她和两个妹妹撒手人寰了。她见父亲一人难以肩负起耕种责任地和照顾三个孩子的重担,只好含泪辍学。 从此,朱芙蓉每天除在家煮饭、洗衣、看护两个妹妹外,还要上坡拾柴、打猪草、种庄稼。日复一日,她在家庭困苦中铸就了必须为父亲分忧解愁的孝魂。 她和两个妹妹一天天长大成人,对父亲的衣食住行无不关心备致。她父亲一直没有续娶,刚于去年78周岁后寿终正寝。 孝敬公公 钱财视为粪土 1993年,朱芙蓉与牟方平结为夫妻。牟方平的父亲牟来成在两岁时掉进火坑,右手指头被大火烧焦成疾,一生不能干繁重复杂的体力劳动,而且患有多种重病,每年都会被送进医院,医疗费少则三五千元,多达三五万元。 “公公生了病,尽管我们家里没有积蓄,哪怕是贷款、砸锅卖铁也要送他住院治疗。”朱芙蓉如是说。 牟方平是牟来成的唯一儿子,父亲的生存开销,也只有他一人承担。为了撑起这个家,朱芙蓉将农耕和家务全部包揽,牟方平先是到沿海地区连续打工9年,近年来回到市内一直在建筑工地揽活。 公公每次病发,都是朱芙蓉亲自送到医院,开始要背着公公到各科室轮流做捡查,挂上液体后便去餐馆买“病号饭”,许多时候还得挽扶或身背公公进厕所。 赡养叔公 胜似亲生子女 朱芙蓉有个叔公名叫牟来银,先天聋哑,一生没有结婚,今年已满74岁。 朱芙蓉嫁入牟家不久,看到年近半百的叔公独自生活在一边,食饮、起居无常,便与公公、婆婆和丈夫商量达成共识,将叔公合并一体生活,并负责终身赡养。 之前,牟来银嗜烟酒、喜辛辣,以致体质下降。朱芙蓉便用手语手势劝导叔公戒烟戒酒戒辛辣,常买回瓜子、果糖、粑粑等点心和牛奶让叔公食用,终于将其“怪癖”戒掉。 牟来银也是因为“戒品”而渐渐养成了长年要吃零食和喝午奶的习惯。朱芙蓉对记者说“我每月至少要买200多元的小点心和200多元的牛奶,专供叔公食用。” 朱芙蓉十分重视叔公的穿戴及卫生,每年至少为叔公添置两套新装,每月至少为叔公洗涤被子一次、衣物四次、鞋袜七八次,洗头四次,还专门购买了理发工具,每月亲自为叔公理一次发…… 连续26年多以来,朱芙蓉赡养哑叔付出了难以估量的心劳与现钞,可她无怨无悔。 冉长清、钟代高/文、图
来自群组: 荆楚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