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 2019-8-23 18:35: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青春黄梅 08-06 22:00 阅读 317
谦
益
他是16岁考入华科的高材生,是小有名气的IT精英,也是一位农民,被媒体人称为新知青。在IT界奋斗数年,事业蒸蒸日上时,他放弃一切,归耕田园。在农村数年,他醉心自然农耕,重建人们对健康粮食的信心。他被很多人嘲讽为“书呆子”,而他却说:“我只想为有缘人提供放心食粮。”
李明攀在16岁时,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001年,李明攀大学毕业,成为我国第一批模拟电路工程师,其所在的研发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从武汉跳槽到上海,再到深圳,他的薪水节节攀升。由于表现优异,多次被公司公派到美国、新加坡深造。
就在事业迈入巅峰的时候,李明攀遭遇了一场深重的健康危机,肠胃消化系统几乎被彻底摧毁。李明攀意识到当前社会食品安全问题的紧迫性,化学农业给土壤、水源带来了严重创伤。
这段时间,他的女友周媛陪着他四处求医,在中医的调理和自然饮食的调养下,终于恢复健康。
他把这段经历看作渡劫,渡过此劫,就不想再回头。他并不想当“现代陶渊明”,为抛离尘杂、躬耕自资,到最后还是穷困潦倒。他想改变父辈生命中的死循环:辛苦耕耘一生,用农药和化肥种粮食,损伤肠胃,到了暮年大病一场,一生辛苦赚的钱又都花在看病上。
农民生涯的前两年,基本上是在交学费。种麦子,麦种刚撒下去就被鸟吃了一半;稻子的产量也只有可怜的300斤左右;碾米机也没有,每次碾米,还得求别人。但他不为所动,“如果不能诚信地坚持不撒农药,只是为了赚钱,那何苦来做这个呢?” 他坚决放弃使用任何农药、化肥、除草剂,并大力种植常规稻种,包括一些濒临“灭绝”的老种子。
不撒农药的坚持,也吸引了对自然耕种感兴趣的人。不少人在微博上看到了他的故事,来他的生态农场参观。但也有不少人是抱着质疑的态度来的——“这会不会又是一个忽悠国家资金或者别人投资的项目?”面对外界的种种担忧和质疑,他只能自我鼓励:大家认为农业苦多累多,不值得去做,无非是看足球比赛的观众心态罢了。真正在球场上的球员,但求一胜,旁人如何看不必在意。
自然农耕的前两年,李明攀田里的粮食产量连别人的一半都达不到。因为坚持不施农药,他们的成本又比别人高很多,仅仅除杂草一项,人工费用就是一笔大开销。
面对杂草和害虫,他在古人的智慧中寻找答案,《农政全书》《齐民要术》等是他床头常备的。他尝试用自然的方法治理田地,用紫云英做的肥饼施肥,在水稻苗株间保持合理的距离,阳光直射地表,减少害虫的繁殖。没有农药的田地也让青蛙、蜘蛛有了容身之地,渐渐地形成生态平衡。
在重重困难之下,李明攀创办的谦益农场依然在5年之内实现了盈利,2017年流水额超过2000万元。在谦益农场的淘宝店铺中,商品从刚开始的稻谷、小米,扩展到深加工的豆皮、面条。除淘宝、京东、微信商城等电商渠道之外,谦益农场还和湖北家乐福超市、华中科技大学后勤集团等单位合作,提供蔬菜和稻米。
数年间,他的基地不断扩充,从湖北黄梅的100多亩地,到十堰、山西、河南,黑龙江和江西等地也插上了谦益农场的红旗,共计1万余亩。
从满腔热血的IT工程师,到孤身投入乡村的创业者,李明攀从“白面学生”变成了一名“黑脸农夫”。和当年常常熬夜加班的生活相比,李明攀已经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一箪食一瓢饮”,李明攀找到了自己新的生活追求。
荣誉出品 | 共青团黄梅县委
本期监制 | 田聪聪
本期审核 | 曾秀艺
本期编辑 | 梅小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