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5608|回复: 1

[鄂东崛起] 黄梅县召开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启动仪式暨业务培训会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 2019-8-23 18:46: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梅县召开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启动仪式暨业务培训会
来源:卫健局
时间:2019-08-23 评论 (0条)
   
为落实省、市卫健委《关于做好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有关工作的通知》工作任务,8月21日下午,在县妇幼保健院召开了黄梅县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启动仪式暨业务培训会。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分管领导、妇幼科长及从事儿童眼保健技术人员;县人民医院眼科分院和县妇幼保健院相关领导及从事儿童眼保健工作人员,共计80余人参加了培训。  
会上学习了《黄梅县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实施方案》,就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屈光不正的诊断及预防》、《眼保健工作规范》等相关内容,安排了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授课。同时,就下一步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会议要求,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大科普宣传力度,积极开展村级妇幼健康管理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切实做好我县0~6 岁儿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眼保健与视力检查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9-8-24 19:13: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色故地行】黄梅县大河镇吴祥村:红色吴祥红更艳
黄梅政府  昨天


1

◆红色档案◆



黄梅县大河镇吴祥村,解放前为考田镇。全村现有172户663人,村域面积3295亩。1930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在吴祥村以鄂东南红八军四、五纵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十五军,军长蔡升熙,政委陈奇,下辖两个团,共2000余人。1985年,为纪念这支英雄部队,湖北省委、省政府拨款修建红十五军诞生纪念地,建立纪念碑。





只因一次邂逅,铸就世代血脉,化成永恒风景。



盛夏时节,沿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向山而行,在一个面临碧水、背倚青山的路口处,矗立着一座半人高的石碑,上面刻着4个红色的大字:“红色吴祥”。石碑后,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黄梅县大河镇吴祥村。



1930年,一支千里远来的红军,在此地汇入了湘、鄂、赣三省的革命力量,创建了一支新的红军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这次历史的偶遇,成为这座山村永久的记忆和流传至今的传承。





01

一支从湖南辗转走来的红军



同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其他红军部队不同,红十五军这支部队是从外地远道而来的。



1928年7月,彭德怀、藤代远率部在湖南省平江县举行平江起义,起义后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并建立湘鄂赣边界革命根据地。



1929年6月,红五军第五纵队1000多人从湖南平江来到鄂东南,在大冶地区开展游击战。1929年12月,潜伏在国民党独立十五旅内的共产党员程子华,在第五纵队配合下举行“大冶兵暴”,第五纵队迅速壮大。1930年6月,红五军第五纵队与鄂东南地方武装合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同时,红八军与红五军又合编为红三军团。随后全军南下攻打长沙。



1930年7月,红八军留守部队分别与鄂东游击队、赣北游击队合编,成立红八军第四纵队、第五纵队,先后北渡长江,进入蕲黄广地区作战。1930年10月,红八军第四纵队、第五纵队在黄梅县考田镇(今黄梅县大河镇吴祥村)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下辖一团、三团,全军2000余人。




1931年1月,红十五军与红一军在麻城福田河合编为红四军;1931年11月,红四军又与红二十五军合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从1930年10月成立,到1931年编入红四军,红十五军的番号只存在了3个月。但在3个月中,红十五军转战于大别山地区,激战10余场,还曾于1930年11月攻占过安徽省太湖县城,名动一时。1955年授衔时,红十五军诞生了11名开国将军。



红十五军建军时的两个团,作为我军的英雄部队和主力部队,历经红军、八路军、解放军等多个历史时期,其建制一直完整保存。红十五军一团现为西部战区某集团军109团,红十五军三团现为东部战区某集团军106团。在这两个团的战斗序列中,分别走出过开国将领102位和115位,两个团都是军中赫赫有名的“百将团”。





02

一座从水库中"抢"出来的纪念馆



1930年10月,红十五军在吴祥成立时,吴祥村1300多人中,有700多人参军,1000多人为革命工作。红色基因从此深深融入了吴祥人的血脉。



1959年,黄梅县兴建永安水库,吴祥村2500余亩全部被淹,全村1500多人中1100多人外迁,400多人从沿河平原后迁到山区。毁家纾国,吴祥人没有半点抱怨;告别家园之际,他们没顾得上收拾细软,首先想到的是红十五军的军部——吴家祠堂的安危问题。



当时,政府并没有在吴祥村建立革命遗存保护设施的规划,但吴祥人自发行动起来,把祠堂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根石条都仔细清理下来,小心翼翼地搬到新的吴祥村,一一按照原样重建。在军长蔡升熙住过的卧室,吴祥人架起当年的板床,摆好当年的书桌,铺上当年的被褥,宛如主人仍在的时光。



1985年,经陈康中将、蓝侨少将等开国将军的现场认证,吴祥村被确定为红十五军的诞生地。湖北省委、省政府拨款修建了红十五军诞生纪念地,并竖起了纪念碑。吴祥人再一次自发行动起来,他们在党史部门支持下,多方收集整理历史文物,将吴家祠堂改建成红十五军军史馆和吴祥村村史馆。2018年,吴家祠堂被确定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黄冈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吴祥人几代人的守护,终于让吴家祠堂等来了它作为革命遗存的荣光。



2017年夏,永安水库干旱退水,有村民在水库中发现了两块五六百斤重的大石头。经辨认,这是原来摆放在祠堂前的两块旗杆石。当年因石头太过笨重,靠人力难以搬走,所以留在了水库中。这一次,村里找来挖机,将两块旗杆石“请”回了祠堂,让吴家祠堂彻底恢复了旧貌。





03

一个以红为标志的美丽山村



红色,是吴祥村的底色,也是新时代吴祥村对外展现出来的亮色。打造红色旅游目的地、建设生态宜居幸福村,是近几年来吴祥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攻方向。



2012年以来,为了配合红十五军纪念馆的建设,村里在上级的支持下,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对村容村貌进行了持续整治,实现了组组通路、家家通水、户户联网。村里建起了村口广场和红十五军纪念馆广场两个广场,有50多户村民主动拆除了自家的旧屋和茅厕。现在,村里屋成列、路成线、树成行,四季有花,处处皆景,让周边的村羡慕不已。



2013年,黄梅县烈士陵园因建设搬迁,原本土地就十分稀少的吴祥村热情地张开双臂,拿出50多亩土地,在红十五军纪念园旁建起英烈园,将3700多位英烈迎到村中安息。在此基础上,吴祥人还准备建设占地107亩的鄂皖赣边烈士陵园,让更多的英烈魂归这块红色的土地。



以“红”振人心,以“红”促发展,以“红”护生态;红色文化,绿色氧吧。2018年3月,由中国建筑上海设计规划研究院制定的《红色吴祥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完成。这份规划,为吴祥村描绘了未来5年的发展蓝图。



——调整优化传统农业结构,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建设生态农业,发展高效农业;



——以旅游发展为背景,对闲置土地开发再利用,优化土地使用效益;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到“食有特色、住有条件、行有基础、游有内容、娱有项目”;


(网络配图)

——完善环卫设施,丰富村庄景观设计,红绿交融,营造山水田园吴祥村;



——充分挖掘利用生态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红绿结合打造一个宜居、宜游、宜业的红色吴祥村。



红色吴祥,未来将更红更艳。



记者 占焕军 杨辉 商中胜
通讯员 王政 吴句兵
图片:记者 周伟

来源:黄冈日报2019年8月23日头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