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加油!”每天傍晚,无论是在大冶灵乡镇政务大楼后院的塑胶球场,还是在岩峰村岩刘湾依山傍水的运动场上,村民们都能现场看到一场场激烈的篮球比赛,亲身感受运动氛围。
近年来,灵乡镇按照“点上经验、面上推广”的原则,大力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让体育器材进乡村、进农家,让居住条件得到改善的村民,能够积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 该镇岩峰村、谈桥村是具有着浓厚红色基因的村庄,不少的村民都是红军、新四军的后代。近几年,村民响应乡村振兴号召,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如今,一栋栋新楼房拔地而起,村民搬进了崭新的房屋,过着幸福的小康生活。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后,村民参加体育健身的愿望越来越高。灵乡镇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在上级文体部门的帮助下,在这两个村实施农民体育健身试点工程,把体育器材搬进乡村,走进村民日常生活。 刚刚打完篮球的村民刘兵告诉记者,村里不论男女,还是老人、小孩,只要有时间,都会邀到一起,来体育场锻炼。做运动,能够使他们更健康。 刘兵的话刚说完,村里的老人刘洪艳接过话茬说,“以前没有这些健身器材的时候,一些村民吃完饭,就去玩扑克或打麻将。现在有了这些健身器材,就把年轻人从牌场拉到了球场。” 岩峰村党支部书记刘辉高兴地说,自从村里完善这些体育设施后,参与锻炼的村民越来越多,体育锻炼成为该村的一个新时尚。在参加锻炼的过程中,村民之间相互交流、谈心,化解了不少误会,村风民风也因此得到很大的改善。 据了解,灵乡镇除了先行试点的岩峰村、谈桥村有较为完备的体育设施外,全镇300余个自然村落95%以上都建有体育活动场所,配备运动器材2600件(套),成为村民劳作之余锻炼娱乐的新去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