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事儿——志愿情怀 三十四 多雨时节,丝丝凉意中淅淅沥沥的声音常给人些莫名的惆怅,让人怀念的四月——怀念志愿燃放的点点滴滴,怀念快乐脚步里那平凡的感动。 市血站下乡采血工作按计划、按步骤稳步的推进。知道采血车回老家的那一刻,我几乎有些雀跃了。 老家位于魅力荆门北,素有“城北门户”之称。古时因这里青山碧水、风景秀丽,众神云集,相传是仙家衣食起居的地方,故名“仙居”。 清晨,“滴滴答答”欢快的拍打着手中的伞。乘着回家的心情展望着同乡无私的爱心,六点整即至长宁大道·荆门移动公司前静静候着采血车随行。 4月6日《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回家》。我们都知道仙居相对人口密度低,常年在外务工的青壮年又较多,那时基层政府的宣传方式也不是恰到好处,无偿献血就没有更广泛的推广开来。 一路颠颠簸簸。和往常一样,采血车按时停靠乡政府大楼前。 天公不作美,依然风雨飘摇。慢慢的,乡亲们如约而至——有附近的村民朋友,有10公里外临近我们村的老乡;有乡、村干部,个体商户、自由职业者,这其中就有同学邱宏、丁德贵的弟弟……,地地道道的方言无所顾忌的攀谈更显亲切。 午间,相约和邵、余、邱等同学小聚。席间,邱宏问我:“扎针怎么一点都不疼呢。”“那是自然,为你打针的可是刘主任呢!”和同事一样具备高业务水平的的刘金嫔,手法快、准、稳、轻,总是在与献血者愉快的交流中,轻松的完成采血,最大限度减少了献血者的疼痛感。 雨,纷纷扬扬。不断有人携着爱心前来,那瘦小的大姐、那汶川务工归来的美女执着的坚持献上400ML热血绝不仅仅是一时的热情。 4月7日清晨,和志愿者刘可新相会五一路登上献血车《无偿献血志愿服务——走进转斗》。由于突起大雾,能见度较低,献血车弃行高速绕207国道前往。 8:00,抵达胡集镇转斗社区,已等候在此的村民朋友纷纷走上前来,献过血的拿着献血证,初次参与的急切询问。 边指导填表边愉快的和询问的朋友交流,来来去去的欢声笑语中再次见证了农民朋友的献血热情。 “献血是有好处的,可以改善我们自己的身体状况。”参与多次无偿献血的朋友身体力行的用那浓浓的乡音现场当起了解说员,以自己所知所解引领着乡邻:“献血就是给自己做免费的体检,还能促进血液循环。”“自己献够了1000ML就终生免费无偿用血了。”“还有、还有家属也等量用血呢。”…… 正午时分,热情不减。有来赶集受到感染回家拿身份证又来的,有美女带着男朋友来的,有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就从田地里骑摩托车赶来的,有陪着朋友来献血也随之挽起了手臂的。 有位农民大哥说:“今天在家门口看到这么多老乡献血,还有认识的医生护士、老师在献血,我啥顾虑也没有了,只要能献,我豁出去了。” 有村民献完血临走时说:“这次组织来献血,没有收到信息。下回你们啥时来,一定提前通知一声呀!” 至献血车返程前,依然断断续续的有村民前来。一位骑着自行车匆匆赶来:“听隔壁子说可以献血,我也想来献哈爱心,帮助哈别人。”因为没带身份证,恋恋不舍的遗憾离去之时表示:一定抽空到胡集献上这份迟到的爱心。 多年前常来常往之地,4月8日再随献血车前往。《无偿献血志愿服务——走进胡集》,高楼林立中感觉道路变宽了、街道洁净了,商场、超市、酒店、KTV、品牌店比比皆是。 8:20,迅速摆放好无偿献血流程、公益宣传广告牌,桌、凳及遮阳棚。环顾四周,已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常,耳边跳动的音符述说着春天的故事,那欢快的节奏挥舞着青春的翅膀,动感的旋律诠释着生命的阳光。 很快,胡集中学帅气靓丽的老师们走上前来填写信息、进入献血程序。 胡集卫生院的同志在周围发放无偿献血宣传资料,马上就有附近出租车、麻木师傅加入到了献血的队伍。 “中原磷都”胡集,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人口众多且素质较高,故每月10号是定期采血的日子,自然可见其居民觉悟、热情非同一般。 我没见过你,可我知道你——中午时分,胡集镇政府经常参与献血的雷先生出现在献血的队伍中,用其获奖献血征文的原稿来表述:“吾之献血史,早可上溯至1999年。掐指算来,竟十年有余矣,献血证亦换了几本,尚有出差在外献血800cc未计入其列。然则好几次荆门血站采血车到胡集采血,吾因事下乡错过献血,竟酿终身之憾事,似愧对需血者,更似对患者不诚也,每想至此,吾心惴惴不安。” 阳光不乏幽默的他和两位同事愉快的交流中很快的捐献了各自400ml血液。 有句口号:我不认识您,但我谢谢您!此刻,就让我们真诚的祝福这世上千千万万和雷先生一样的爱心朋友健康、平安、快乐、幸福! 无偿献血工作是一项长期开展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广泛的参与,特别是占着50.32%比例的农村。随着无偿献血的阳光政策逐步深入人心,随着采血下乡镇活动的常态化,我们相信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加入到无偿献血行列不断壮大我们的爱心队伍。 那时随车志愿相遇卫丰兄,钱小妹,刘主任,副站长王莉、刘海涛等,都会听到那句“欢迎”。从拾桥、后港、仙居、转斗、胡集、文集、沙洋、五里、马良监狱……志愿服务到荆楚理工学院爱心活动和成分献血相遇都会听到刘主任的那句“你好呀”及离去时的“谢谢你”,没有及时回声只是时常偶尔点头示意,致后来和诸多朋友一样的多次相见时再无言语。 这个不礼貌,不是刻意于某人,是生活中的一贯表现——不惯于招呼美女和领导。很多人对此提出了意见,现回想起来一如相关朋友给予的真挚批评——不讲礼貌并不是不懂礼貌,只是没有形成讲礼貌的良好习惯。但对于无偿献血自愿者或相关志愿者朋友,我还是能够表现足够的基本文明素养。 每一次经历,都是一种成长;每一次微笑,不必期待喜悦的收获;每一次反省,都是为了更好的提高自己。 我醉,岁月无动于衷;我醒,岁月不羁前行。每一次挥手,都是为了新的开始,不必感怀迷失自我,这是岁月留给成长最好的礼物—— 热血存仁善,真情气自雄。感恩春送暖,快乐本相同。(平水韵·新韵) 附: 豪情满怀,文明践行价值观——我眼中的市文明办王立军(志愿者系列NO.10) 2017.01.16 践行美德,爱心再传承 促进和谐,文明我先行 午间,电脑前静坐,手机铃声乍然响起,熟悉的号码熟悉的声音:“勇,中天街献血车现停在什么地方?”“前几天刚辗转停靠在东方百货门前,下午时间是13:00到17:00。”“好,我马上去。”他就是无偿献血金奖获得者王立军,十几年来参与无偿献血的热情丝毫未减,成分献血与全血捐献相互交错,只要献血间隔期一到,就会欣然的挽起衣袖献上自己的那份热血。 年龄稍长的他,依然是我们这帮兄弟不二的榜样。他经常和我说:文明在哪里?文明就在举手间。挽起衣袖,伸出手臂,奉献他人之所需,也开心了自已。 从义工志愿行到文明交通,为了文明之花茁壮成长,他的身影随处可见。他常常说:全面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要争做文明人,有意识的遵守文明的规章制度。 你看,道路上随处可见闯红灯的车辆和行人,更有甚者,醉驾的人比比皆是。他们不懂得遵守交通规则,还抱怨交通制度耽误了他们的时间。文明在哪里?用王哥的话说:文明在我们前行的步伐里。如果大家都能静下心来认真想一想,当前大部分人还能遵守交通规则也时有交通事故发生;如果没有了交通规则,没有了交通管理,那会是什么样?文明其实就是一盏规则的灯,照亮着我们前程的光明。 从志愿者朋友的友好交往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全身心投入,他总是豪情挥洒,不遗余力。用志愿者朋友牙医哥的话说: 必须点赞,老王是大家的榜样,一直觉得他尽职尽责。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舒心的春风,爽朗着我们的心情。 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化引领颂经典。朋友聚会时,他总会吟上几句,引经据典于唐诗、宋词、元曲、圣贤经。细细品味——如听智者教诲,如同挚友交谈,如品国酒醇香,是难以言喻之快乐享受,更是一种文明的传承。元旦那天,他和荆门名人勋明兄亲切交流:中华文明是世界文化中的璀璨明珠,是民族自信的源泉,是我们共同的财富。我们每一位华夏儿女都是中华文明的受益者、承载者和传播者,也有责任和义务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和优秀美德。得到在座朋友们的大力赞许。 从文明引领到爱心扶贫,他出现在哪里,文明之花就开在哪里。 同行时,他时常感叹:公交车上,有些人对老弱妇孺熟视无睹、对残疾人不屑一顾;生活中,有些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碰见摔倒的行人目不斜视……。这难道就是我们所说的文明?当然不是。文明在哪里?举手投足间——哪怕随意的起身、弯腰、伸手,就会给他人带来莫大的帮助。文明是什么?文明就是一场洗涤人类灵魂的雨水,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灵。 带着爱人肖医生和爱心朋友一起前往麻城村帮助帮扶对象彭云南,一路温情无限;席间和朋友亲切交谈时,频频为嫂夫人夹上一两筷子可口的味蔬、奉上一两勺子甜汤,举杯畅饮时也总会和嫂夫人相视会心一笑;中天街手挽手、肩并肩,一路脉脉深情无言,荧幕上的情节活生生眼前展现。文明在哪里?文明之花需要人人呵护,同样来自和和美美的家庭。 价值观是什么?心中的坚定信念,判断是非的标准,行为遵循的准则,“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代代传承之理。用他的话说: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文明传承同理——想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奉献一点情怀浇灌文明之花,这朵花才能健康的生长、盛开、延续。 此时,让我们在王哥的文明引领下,将我们的真诚赋予爱心奉献,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见证和谐社会的文明之花处处绽放,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回首过去,文明催人奋进 展望明天,豪情满怀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