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9-10-7 15:29: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乡镇的发展空间大,但要发展成型困难重重。一是缺少资金,二是缺少政策,招商引资见效不大,主要还有思想跟不上,目的性不明确。比如说本地的主要优势有哪些?我要往哪方面突破?盛产鱼,米的是不是搞一些加工产业?同时把资源整合,搞集约化生产。而不是望天收,今年棉花座价,于是明年都不种了,明年芝麻涨价了,又一窝蜂种芝麻,无头苍蝇似的。
养猪的这两年估计够呛,思路该变一下,比如引进一些抗病比较强的杂交野猪,定时检测等等。
散养猪是应该被禁止的,污染太大,天怒人怨!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是不会过时的。要想凤凰栖巢,梧桐树肯定是要提前栽好的。
前几年的挖沟清塘行动是对的,然而一些村湾由于执行力薄弱,依然是堵塞加污染,碰到天干,汰衣裳都寻不到处所。谁来组织他们?
工业引进,也要因地制宜,古人说:因天之道,就地之利。比如本地轻纺业基础好,当地也有纺纱绣花的文化基础,是不是利用这方面的优势来扩大影响力,发展纺织业?或者这地方河湖多,稻田多,规模养殖,农产品深加工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关键是要有引导,加跟踪检查。主将无能,累死三军。农业发展风险难测,比如说今年种这种水稻减产,亏本了,大概以后没人会种了。
像浙江那边很多一方一个村就是一条产业链,他们负责生产,销路是有政府兜底的,不然心里没底,做事不踏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