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18-4-30 08:58 编辑
2018 年-4月关于打造“穿越六千年中国农耕文化时空城”的议案 李勋明 荆门推出 “中国农谷”已近十年, 各级政府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可惜一直没有打造出响誉国内外的精品看点和卖点。“中国农谷” 这张名片来之不易,如果不充分利用,发扬广大,实在可惜。记的“中国农谷”刚出台时,本人就曾经撰写了《屈家岭地理环境探密》 和《关于打造中国农谷标志的议案》,建议以屈家岭文化为载体,规划“穿越六千年中华农耕文化时空城”, 并把它打造中国农谷游览主景,可惜一直没有引起决策者们重视。下面不仿再略作概述,供有识之士参阅: 一、穿越六千年中国农耕文化时空城概要:依托屈家岭新石器文化遗址以西白木山山体塑造先农之神(谷神),向南延伸长约2.5公里,宽约500米的“穿越六千年中国农耕文化时空城”,彰显六千年中华农耕民居民俗文化,形成旅游看点和经济卖点。 二、五坊区概要:择屈家岭新石器遗址白木山塑造先农之神(谷神),向南延伸五坊区:1、谷神区(新石器人文),2、秦汉区、3、唐宋区、4、明清区、5、现代区。五坊区之间设百米景观分隔离带,掘河、建桥、设坊、布景相联。五区与外界掘河环绕,遇山围垣,形成独特太极城。每坊区街面两侧设门面若干间,深入小巷若干,均以大小四合院组合,千窗万户,廊桥回环,人行其间,晃入迷宫。其建筑风格,人文内容,景观布置,经营功能等必须代表各坊区时代特色。
三、主景“谷神”造型概要:谷神造型如(老子、炎帝、孔子、寿星综合形象),含山体塑像高约33米,倚阳坐阴,全其自然,与山势融为一体,巍巍壮观,让来者观之,心灵震撼。座下设九窟分别再现远古历史人文,儒释道三教等,香烟雾蔼,灵感四方。 四、资金回收概要:1、房屋可全出售,2、景区经营收入,3、门票收入。4、活动收入……。
关于打造中国农谷标志的议案 (2012年帖文) (未经本人同意,内容不得采用)
一、“中国农谷”标志设计理念:代表中国农谷形象,突出楚人筚路蓝缕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再现中华民族六千年农耕文化史,用1.5公里神道穿越六千年中华农耕人文。创造中国农谷第一景观,引八方来朝,创农谷文化旅游经济亮点.
二、“中国农谷”标志选址:定位于屈家岭新石器文化遗址西山头向南延伸轴线,该山发脉悠远,左拥青龙回头,右抱汉水环朝,明堂广阔,场气旺盛,建筑中轴由南向北层层推进,总长约1.5公里,总宽约170米,谷神神道轴线分两广场(起点广场、神前广场),五坊区(明清坊区,唐宋坊区、秦汉坊区、新石器区、谷神标志区)。神道分五轴线,中轴线宽12米(含分区牌坊),左右人文景观轴线各宽4.5米,左右街面道路各宽6米,左右街面建筑各宽33米,左右街背立面现代车道22米,含环城墙或护河)。
三、神道轴线五坊区:每坊区之间设100米景观带,建坊、掘河、建桥,布景相联,每坊区两边街面建筑设计风格代表各坊区时代特色。房屋高度不超过2层,每坊两边街面各长113.4米(4.2米×27间),深33米。
四、“中国农谷”标志造型:突出“农” “土”,形谷、形山、形木、形水,粗犷而不失大雅。为老子、炎帝、孔子、寿星综合抽象形象,并与座山融为一体,让来者观之,心灵震撼,印象深刻。谷神标志净高33米,立式半身,双臂舒展,向南呈环抱状,长袖垂地,怀抱九窟,分别再现古人衣食住行,礼仪廉耻,忠孝节义,儒释道三教等。神象倚日坐阴,座下填广场如半月,象征阴(月亮)。
五、景区与外界隔离带遇山围垣,平缓地带掘河环绕。设进出口五门。
六、资金回收:1、街面房可全部边建边售,2、景区经营收入,3、门票收入。4、活动收入……。预计五年可收回全部投资。
七、此方案选址只能在屈家岭文化遗址西山头向南一线,并且与屈家岭文化遗址融为一体规划,方成大观。各时代坊区内人文内容,景观布置,经营功能等,必须与该坊区所代表的时代相苻。
若听小民谏言,农谷必兴.否则天上浮云.
中国农谷之神标志必须选址在上图本人所指位置,否则难成大观。
上图可见屈家岭遗址位于南北有山环如龙口间,下颔山实际也象龙口。
建筑南北轴线布置:总长约1.5公里,由南向北层层推进。谷神神道轴线分两广场(起点广场、神前广场),五坊区(明清坊区,唐宋坊区、秦汉坊区、新石器区、谷神标志区)。
神道南北五轴线:总宽约122米(中轴线宽12米(含坊),左右轴线宽4.2米,左右街面6米,左右街面建筑33米,左右街背立面现代车道12米,含环城墙或护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