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0196|回复: 7

[鄂东崛起] 鄂州机场临空产业招商推进会召开,黄冈、黄石、鄂州同桌讨论发言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9-10-27 13:20: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石看小事
大鱼号
22小时前
关注
推进会上,刘海军介绍了鄂州机场、鄂州临空经济区基本情况和我市围绕临空产业招商工作思路及进展。黄冈市、黄石市相关市领导及部门负责人,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顺丰集团等企业负责人围绕临空经济招商引资进行了讨论发言。


刘海军指出,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加快导入临空产业,建设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对于打造内陆地区“空中出海口”、建设中部强大市场、推动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向东延伸、实现武鄂黄黄咸高质量协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要提升高度。站在构建武汉城市圈经济区的高度系统谋划临空经济发展,绘制产业招商地图,在武汉的带动下,共同打造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动力源。要拓展广度。按照临空产业圈层聚集规律,吸纳武汉、咸宁等城市参与,共同做大湖北临空经济蛋糕。要强化精度。根据鄂东各市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精准拟定临空产业规划和空间布局,开展协同招商、差异招商、有序招商,实现优势互补、携手共赢。

秦军指出,要提高站位,深化认识。抓住鄂州机场建设契机,加快补齐开放发展短板,进一步稳投资、稳外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明确分工,形成合力。鄂州、黄冈、黄石有关单位和省商务厅相关处室要明确各自目标任务,定期开展调度,协同推进工作;要建立机制,强化责任。不断细化举措,深入沟通交流,加强督办检查,促进项目早落地、早投产。(通讯员 王伟)

作者:大石看小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9-10-28 11:22: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武穴长江大桥主塔成功封顶

大石看小事
大鱼号
10-26
关注

25日,国内第七大跨度斜拉桥——湖北武穴长江公路大桥南岸主塔最后一节塔柱顺利浇筑完成,南岸主塔成功封顶。 通讯员 成实 摄

25日10时许,武穴长江公路大桥16号南主塔顺利封顶。在大桥南岸建设现场,矗立在长江岸边的16号A型主塔高耸挺拔,大桥雄姿初显。

“这标志着大桥工程转入钢箱梁和斜拉索施工的新阶段,为大桥主桥合龙和全桥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项目总工程师李福友介绍:“整个主塔共浇筑混凝土2万立方米,相当于灌满8个奥运会标准泳池,消耗钢筋3500吨,重量相当于近2400台小轿车。”

据介绍,位于长江南岸的主塔于2018年5月2日开始浇筑,历时18个月爬升了233.6米,相当于80层楼高,是中国铁建各类桥梁中的最高塔。南主塔位于江岸山坡上,施工场地狭小,其中主塔承台近50%是建在坡度近45度的山体上,而且山体岩层破碎,有5至16米的碎石覆盖在山体表面,极大增加了施工难度。

此外,大桥主塔采用国内首创的A型开口式下牛腿构造,有效解决了受力结构复杂难题,主塔选用进口VISA板模板及液压爬升模板技术,操作安全、提高工效、降低成本,同时对高性能混凝土从原材料、施工配合比等方面进行技术攻关研究,使塔柱的质量和外观均得到了保证。

“在主塔施工过程中细化塔柱施工责任矩阵,对钢筋、模板、混凝土浇筑、拆模、养护等各个环节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塔柱混凝土‘内实外美’。”中国铁建大桥局项目经理孙宏伟介绍,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申请专利5项,其中4项专利已通过立项,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技术团队已有5项微创新技术运用到施工生产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严把安全和质量关,抢抓有利天气,集中人力和机械,加快作业施工,为黄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孙宏伟说。

据了解,武穴长江公路大桥起于武穴市四望镇,止于黄石市阳新县,接杭瑞高速湖北段,全长约31公里,其中主桥长1403米,主跨808米。全线在武穴西、四望、武穴、富池、枫林东5处设置互通式立交。该项目将于2020年底建成通车,届时将极大提高两岸居民的出行效率,同时将沪蓉、上海至武汉、沪渝、杭瑞等多条东西向高速公路连接成网,与济广、大广等国家高速公路共同构成南北向交通通道,对加强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联系,促进长江经济带保护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黄石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9-10-28 11:44: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西统计局发布2019年1-9月江西各设区市主要经济指标。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南昌GDP4103.49亿元,赣州2157.95亿元,九江2071.96亿元,三市列前三。

按照实际增速排行如下:赣州GDP实际增速9.1%,列第一;九江实际增速9.0%,列第二;吉安8.9%,列第三。详情如下表:


从名义增速上看,赣州名义增速10.7%,列第一,其中九江名义增速数据10.25%,但高于江西省整体名义增速10.14%。


中部6省份河南、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山西均已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GDP数据。GDP增速方面,江西省以8.6%的成绩排名第一。河南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GDP)39055.64亿元,接近4万亿元,排名中部省份第一,位居江西第五。

此外,中部6省份今年前三季度的GDP增速均已超过全国6.2%的GDP增速数据。除江西8.6%的GDP增速外,湖南、湖北、安徽3省份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均为7.8%,河南GDP增速数据为7.4%,山西为6.6%。

GDP总值方面,中部6个省份有4个省份今年前三季度GDP超过2万亿元,河南为39055.64亿元,湖北为30509.42亿元,湖南27981.2亿元,安徽23783.2亿元。此外,江西今年前三季度GDP为17176.0亿元,山西为12688.4亿元。

具体数据如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上海
精华
0

6

主题

1587

帖子

1599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599

IP属地:上海市

发表于 上海市 2019-10-28 15: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鄂州借机大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491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1407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9-10-28 20:44: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一次发展机遇,应提升大战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9-10-30 13:23: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1小时前
关注
文|凯风

中国最大城市群诞生。

近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吸纳蚌埠等7个城市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提案》,黄山、蚌埠、六安、淮北、宿州、亳州、阜阳7个城市加入协调会。

这意味着,安徽全部地市正式“入长”,长三角再度扩容。

自此,上海、浙江、江苏、安徽三省一市41个城市,全部纳入长三角一体化范畴。


从最初的15个城市到如今的41个城市,长三角终于坐实了中国最大城市群之名。

01

没有一个城市群,能像长三角覆盖范围如此之广。

最早的长三角,只有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无锡、宁波等15个主要城市,主要位居江浙沪三省,以上海为中心,构成环沪城市群。

2016年,长三角城市群规划获批。安徽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等城市获得“入长资格”,长三角扩大到26城。

2018年以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铜陵、安庆、蚌埠、阜阳等安徽城市全部纳入长三角范围,长三角最终扩容到三省一市41个城市,与古时的江南省高度重合。

上海
江苏: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常州、徐州、盐城、扬州、泰州、镇江、淮安、连云港、宿迁。
浙江: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台州、嘉兴、金华、湖州、衢州、丽水、舟山。
安徽: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滁州、阜阳、蚌埠、宿州、宣城、六安、亳州、铜陵、淮南、淮北、池州、黄山。
这41个城市所组成的长三角,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3.7%,但总GDP高达21.1万亿,人口合计2.25亿人,资金总量42.79万亿,分别占全国的23.6%、16.15%和23.45%。


与之相比,京津冀一省两市总GDP为8.51万亿,粤港澳大湾区11城总GDP为10.87万亿。

所以,说长三角是中国最大城市群,并不夸张。

02

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谁是最强城市群?

从人均GDP来看,大湾区人均GDP高达15.2万元,京津冀7.55万元,长三角传统26市人均GDP10.8万元,而全域41市人均GDP为9.38万,大湾区明显胜出一筹。


从城镇化率来看,大湾区超过80%,而长三角三省一市整体城镇化率为67.2%,京津冀为65.8%,大湾区同样更胜一筹。

从外资企业、国内上市企业和金融公司占比来看,长三角明显更胜一筹。上海的外资企业、金融企业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而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的上市企业都相当突出,只有安徽相对较弱。

从城市夜晚灯光图来看,大湾区和长三角融合度较高。大湾区11市基本连成一体,城市边界几近消失,长三角核心区基本连成一片,但江浙沪与安徽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空白地带,而京津冀在河北还有大量的空白地带。


可见,长三角虽然扩容到全域41个城市,但并非所有省份之间都有密切联系,城市与城市之间也并非都形成频繁互动,这些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或许并非如想象的那般密切。

不过,即便如此,能跻身长三角,本身就是一种政策取向。

以安徽而论,安徽整体跻身长三角,则是安徽向东发展的信号。

在区域规划上,安徽属于中部六省之一,且在“中部崛起”的战略范畴之内,合肥也往往与武汉、郑州、长沙、南昌、太原等城市进行比较。(参阅《高层定调,“中部崛起”号角再响!》)

事实上,安徽东部的芜湖、马鞍山等城市一直都在南京都市圈的辐射范围之内,而合肥与江浙沪之间的联系同样更为密切,这一次安徽集体跻身长三角,将这一发展趋势推向前台。

这就是长三角一体化的意义,不在于当下的收获,而在为未来寻找发展方向。

03

相比庞大的城市群,都市圈无疑更有现实影响力。

在长三角城市群规划中,长三角被划分为六大都市圈:上海大都市圈、杭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宁波都市圈。


在这六大都市圈里,上海、杭州、南京、苏锡常均属于发达型都市圈,合肥、宁波则属于崛起型都市圈。


当然,这六大都市圈并非泾渭分明,而是相互重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上海大都市圈的辐射范围涵盖苏锡常和宁波,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在安徽滁州,芜湖,马鞍山等城市也形成竞争关系。

严格来说,长三角城市群主要有上海大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四大圈层。 毫无疑问,上海大都市圈是龙头。

上海大都市圈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湖州在内的“1+7”城市,2018年GDP达9.1万亿元,常住人口6597万,上海、苏州、无锡、宁波4市GDP均跻身万亿俱乐部。

可以说,上海大都市圈是中国第一大都市圈,无论是综合实力还是发展潜力,均超过广佛肇都市圈、深莞惠都市圈以及北京都市圈。

上海大都市圈发展相对成熟,城市和产业外溢效应均十分突出。目前苏州与南通的上海第三机场之争,体现的就是都市圈的外溢效应。而上海人在昆山、嘉兴等地的大举置业,则是居住外溢的体现。

与上海大都市圈相比,杭州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不相上下。

杭州都市圈包含杭州、嘉兴、湖州、绍兴、衢州、黄山6市,2018年常住人口2621万,GDP2.9万亿元。 这其中,嘉兴、湖州、绍兴等地产业与杭州高度协同,不少产业均受惠于杭州的电子信息产业和电子商务产业,这同样成为都市圈溢出效应的体现。

04

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重合城市较多,双方既有竞争又有合作。 南京历来有“徽京”之名,因而南京都市圈的势力范围蔓延到安徽境内,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跨省都市圈”之一。

南京都市圈包括八大城市:除了江苏本省的南京、镇江、扬州、淮安之外,还有安徽的四个城市: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

同样,这四大城市,基本也都在合肥都市圈的辐射范围之内。

然而,从交通通达性来看,南京与马鞍山、滁州的高铁最短运行时间只有20分钟,到芜湖也仅有半个多小时,交通通达性明显超过合肥,这也导致南京相对于合肥的巨大吸引力。

同样,南京经济实力整体上优于合肥。

南京2018年GDP高达1.28万亿,是合肥的1.6倍。人口规模843万人,比合肥多了35万人。资金总量3.45万亿,是合肥的2.2倍。一般公共预算1470亿元,是合肥的两倍左右。


不过,合肥发展相当迅猛,未必没有一较之力。

从2008年到2018年,合肥经济总量增长3.7倍,财政收入增长4.2倍,本外币存款额增长4.9倍,在二线城市中遥遥领先。

更关键的是,在“八纵八横”的高铁时代,合肥成了米字型枢纽城市,摆脱了过去交通区位弱势的尴尬。


而过去几年间,合肥的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家电产业、汽车制造等产业发展迅猛,未来有望惠及到都市圈城市之内。

05

长三角一体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前不久的高层会议明确指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可见,大城市时代已经到来,长三角极其中心城市将会获得强大的战略加持。

其一,上海,过去是未来仍将是长三角的最大龙头。

上海的城市地位之高、全国影响力之大、在长三角的核心驱动力之强、辐射范围之广,在一线城市里几无挑战者,更不用说二线城市。

要知道,上海的强大不仅在于自身,更在于将苏州、无锡、宁波等纳入辐射圈的上海大都市圈,这是上海在长三角的核心“势力范围”,也是上海借以影响长三角的关键所在。

其二,长三角幅员广阔,每一个中心城市和都市圈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

杭州、南京、合肥三大省会,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这三大都市圈,都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获得强大的虹吸效应,同时也能不断产生巨大的溢出效应。

就短期而言,都市圈内将会形成1小时交通圈,高铁、城轨、地铁将从中心城市向都市圈内延伸。就中长期而言,产业、人口都将从中心城市向都市圈内城市溢出,从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其三,长三角几大中心城市既有产业互补,也存在产业竞争,如何合作共赢、协同创新是关键。

其中,上海金融业、汽车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首屈一指,杭州互联网、电子信息和数字经济产业优势突出,苏州拥有电子、装备、冶金等支柱产业,南京以电子、石化、钢铁、汽车为支柱产业,合肥的显示产业、家电产业优势明显。

这些产业中,金融、数字经济和高端制造业面向未来,机械、钢铁、冶金等传统产业则面临转型升级,汽车、家电容易受经济周期的影响。

显然,谁拥有的高新产业最多,谁的产业结构越“新”,谁就能在经济新周期中保持强大韧性,进而提升在都市圈、城市群乃至整个区域的影响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0

24

主题

978

帖子

1060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060

IP属地:北京市

发表于 北京市 2019-10-31 12: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三角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携手共进,共同谋划的跨区域大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57

主题

2240

帖子

315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3154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9-11-4 14: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尽快招商,招大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