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974|回复: 0

来往畈上幸福港二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41

主题

41

帖子

71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71

IP属地:湖北省黄冈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冈市 2019-11-15 09: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残酷地理
陈策楼镇是一九九六年由当时的黄州市王家店乡改制而来。而王家店乡则是一九八七年由一九八四年撒社建乡的范家岗、程德岗、杨鹰岭三个小乡组建而成。历史上这三个小乡在一九五八年至一九七四年,分别为政社合一的范家岗、程德岗、杨鹰岭人民公社,为黄冈县上巴河区管辖。一九七五年至一九八二年属范家岗人民公社。其中范家岗人民公社辖十四个生产大队,管辖北起陈策楼,南抵祠堂湾,东至巴河,西至陈家湾,面积二十余平方公里,人口1.5万,耕地面积约三万余亩。
范家岗公社的地貌为典型的江南丘陵地带,境内岗地宛延起伏,岗与岗之间梯田环绕。地势西边为北高南低,东面自孟钵桥沿巴河至陈家寨一线地势平坦,在北起峰火山南至高家岭一线之间形成面积达十余平方公里的盆地。居于此处胡家破港、王家店、王福湾、陈策楼、盂钵桥、范家岗、阮家湾、陈家寨八个村之积水汇入此处的三个大湖泊范家泊、祁家泊,萌遐泊向东流向巴河。但巴河因常年雨水冲积,淤沙沉淀,致使河床高出地面1米多,使地处这三个泊周围的范家岗、阮家湾、陈家寨三个村成为堰塞湖。三村沿湖耕地历史上因巴河堤矮,河水泛滥,来来往往,被人们称为来往畈。而于之相邻的其他村因地处岗地,饱受干旱之苦。素有“三天无雨岗上急,一夜大雨畈上啼”的民谚。
“有女莫到来往畈,半年淹来半年干,干时井无水,淹时畈撑船”。这首不知传唱了多少代的民谣,唱出了范家岗这十余村半淹半旱的恶劣自然环境,和人民艰难求生的困苦情形。
翻开清光绪八年(1882年)时编纂的黄冈县志,我们发现自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至清光绪八年(1882年)的280年时间内,县志上:“是岁,大旱,东弦乡(即范家岗一带)塘堰涸绝。”或“岁涝,东弦乡饥,民易妇易夫食之”等特大自然灾害记载多达十余次。特别是清道光时的三十余年中,范家岗一带更是水旱灾情不断,至今民间仍流传有“道光道光,十年九荒”的民谣。
进入二十世纪,据一九九0年新编县志“大事记”载,自清光绪八年(1882年)至1985年百年中,全县大范围的水旱灾情有七次:
1.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长江流域洪水肆虐。黄州、鄂城凡口(当时属黄冈管辖)均成泽国,是岁,修凡口大闸。
2.民国十四年(1925年)“夏大旱,贾庙百丈岩,武训冲等地灾民打天地主粮仓分粮”。
3.民国二十年(1931年)“夏,大水,江河民堤多处溃口,淹没农田8.1万亩,死600多人,灾民30余万”。
4.1954年“六月,长江水位持续上涨。7月2日,长孙堤溃口。8月8日,临江干堤溃口。沿江湖区97个乡受灾。”
5.1959年“7月,自1日起,全县连续干旱121天,塘干堰涸,17万多亩稻田受重灾。”
6.1978年“8月,大旱。武汉市抗旱指挥部第七分部带领干部职工和运来抽水机械到河铺公社参加抗旱。”
7.1983年“7月19日,省委书记关广富等省、地领导巡视团风至黄州沿江大堤汛情。”
以上七次大的水旱灾情除1978年,1983年,范家岗十四个大队因幸福港建成,灾情有所减轻外,哪次都是在劫难逃,伤㾗累累。而未入大事记的水旱灾荒几乎是三、五年就发生一次。
为解救来往畈频繁的旱涝灾害,一九五四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涝灾害后,黄冈县组织民工对此段河堤进行了加大加高,并在照儿山修建了排涝闸,虽说有效的挡住了巴水倒灌,但因此段河床高出来往畈,渍水根本无法通过此河段排出。它成为黄冈县六十年代实现水利设施配套的死角,涉及范家岗公社十个大队的旱涝灾害,又因远离黄上公路,不易引起各级领导重视。面要根治这一顽疾,唯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重行移改来往畈排泄道,1957年,时县委副书记唐仲仪,县长赵子英,以及上巴河区委书记张汉舟,张必盛等各届县区领导多次亲临现场考察,因顾虑工程量大,怕得不偿失,难下根治决心。因此年复一年的灾害困挠着来往畈十村人民,自立社起基本上就是吃粮靠救济,生产靠贷款。1969年一场在黄冈算不上特大的水旱灾荒,却使范家岗公社的十个大队差点上演1959年的饥荒悲剧。
一九六九年六月下旬,刚入梅雨季节,范家岗公社就全面告急。虽未入汛期,因巴河河床的抬高,仅一个星期的中雨,就使来往畈(盂钵桥、王福湾、胡家破港、范家岗、陈家寨、阮家湾)周围六个大队五千余亩稻田全部淹没。刚调任为上巴河区党委书记李文雁立马赶到范家岗,带领范家岗公社社员进行抗洪排涝。当时无机制排涝设备,全社日常抗旱使用的是流传几千年的龙骨水车。公社在全社十四个村紧急抽调二百余台水车,组织青壮劳力千余人,在来往畈至照儿山一线采用人工递次车水的方式,昼夜不息,奋战六天,才将内涝水排至巴河,使即将灌浆早稻禾苗露出水面。不料七月初,倾盆大雨再次狂虐巴河两岸,上游罗田山洪爆发,巴河浊浪翻滚,波涛拍打沿河两岸,一タ之间,来往畈重入一遍汪洋之中。十余天的暴雨,使来往畈近二千亩早稻全部绝收,干群欲哭无泪,纷纷预测今年又得勒紧裤腰带,重过三年自然灾害时的窘迫生活了。
“七淹八干”是范家岗公社十四个村千百年来的桎梏。这年七月下旬至九月,九十多天的时间,范家岗日头高挂,炙热难挡。为保晚稻,各生产大队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抗旱保苗活动,全社老少齐上阵,男车女挑,日夜奋战。但地处岗上的石头湾、王家岗、李家湾、祠堂湾、王福湾、张家铺、陈家湾、破港等生产大队,稻田灌溉主要靠境内池塘和小泊维持,平常年景尚且捉肘见襟,在这特大旱灾面前,完全是杯水车薪。不到一月,池塘见底,湖泊水尽。不仅如此,各生产队之间为灌溉水系发生矛盾的事件层出不穷,个别地方甚至出现械斗现象。公社党委成员个个忙得脚不沾地,到处求援,四出扑火,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保住一半的收成。辛苦劳作一年,到头来,全社社员连基本口粮都无法保证。
春节一过,范家岗公社各生产大队支书纷纷向区委书记李文雁告急,大部分社员即将断炊,要求上级紧急调粮,以渡春荒。李文雁心情沉重,迅即赶到黄州,向当时县委书记王汝才汇报了范家岗公社严重缺粮情况。王汝才立即召开县常委会,亲自部署向范家岗公社调拨十万斤储备粮返销给范家岗公社缺粮社员,对部分无力购粮的特困户发放救济粮,在县社队三级党组织的大力扶持下,范家岗公社社员才有惊无险地度过了范家岗公社自成社以来的第二个春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