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找出绝症 一九七0年春,区、社、队三级干部会结束后,区委书记李文雁打起背包,到受灾最严重的二大队(阮家湾村)住点。此来目的有二:一是帮助二大队干群大闹春耕,加强夏收作物管理,以恢复上年受洪灾影响的创伤。二是对来往畈进行实地考察,以期找到破解来往畈频繁水旱灾情的办法。按照其意愿大队安排他到受灾最严重的一小队蹲点.进住一小队后李文雁带领全队社员大闹春耕,除处理重大的区内党政事务外,同社员一起,送肥除草,清沟整渠,加强夏收作物管理,为春耕作准备。劳作了几天,李文雁发现队内的前三田(空白、冬泡、白油菜田)中空白和白油菜田队长阮亮明均安排社员进行翻耕和送农家肥,但大片的冬泡田,阮亮明却未作任何处理。李文雁问他为何不作安排?阮亮明说这些田在春夏两季要淹三四次,只能插一季晚稻。李文雁不信,坚持要阮亮明安排人翻耕,插两季。阮亮明说,李书记,我不同你争,过几天就有雨,到时你看看就知道。果然过了几天,下了一声较大的春雨,估计降雨量在30—40毫米左右。次日早上,李文雁来到阮家湾湾头一看,只见来往畈一遍汪洋。他连忙赶到五四年在照儿山修的水闸,看是不是闸门未开,致使畈上渍水不能排出。结果使他大跌眼睛的是,这座水闸从内看门是大开,但整个闸门洞却只的四分之一的水往外缓缓流水,翻过堤埂,发现闸门有三分之二被巴河沙滩所阻。李文雁心想,怪不得一夜春雨来往畈就成水泊,原来是排水闸被巴河沙滩所困。能不能从沙滩上开一条渠道到巴河主河道,将畈上渍水排出?戴着这个想法,李文雁走访了二大队许多社员,结果,许多社员告诉他,他们曾经搞过,一场大雨,渠道就会瘫塌。再说主河道的水位基本上与排水港持平,这样搞,得不偿失。李文雁双眉紧锁,暗忖看来要想彻底根治来往畈的水患,只有走改道这条路。但改道从哪里改?李文雁决定到县水利局向专家请教。 安排好全区春耕生产后,李文雁带着区水利干事吴克非到县水利局,请专家会诊。专家们拿出范家岗公社地形图,指着矗立在范家泊南岸十二大队(石头湾)境内的高家岭说,只有挖开高家岭,沿十大队(王家岗)段家边的杨树冲,王家湾的磨儿畈开条主港到巴河。因此处巴河河道比阮家湾处河道要低三米,是完全可以将来往畈的渍水排出。专家们说,其实,早在数年前,县水利局和上巴河区就有移山改道治理来往畈的想法,但因工程浩大,挖压耕地面积大,历届领导怕得不偿失,难下决心。听了专家的指点后,李文雁马上回到上巴河,召开区委扩大会议。会上邀请年年受灾二大队部分社员代表及当时范家岗公社主要负责人夏华东,熊楚阶等人参加。会上二大队老贫农阮金庭含着热泪说,我阮家湾解放前年年受淹,户户讨饭,多少代一直盼望着有一天玉皇大帝降下圣旨,将压在烽火山下的青龙放出,将高家岭冲开就好了。大队长阮春柏说,就因为阮家湾年年受淹,别的大队一年可以插两季稻谷,而我们绝大部分只能插晚季,而且还怕旱,每年晚稻都是在巴河筑长达三里的沙港,将河水抽进排水港才满足晚稻用水。辛苦一年下来,全大队所产粮食还顾不了社员的口粮,年年要吃返销粮。在外有点事做的社员还好说,守在队上的,只能糠菜半年粮。所以阮家湾现在是只要外边有一点路子的人,基本上是举家外迁。阮家湾代表的发言说得李文雁和所有参会人员心头都沉甸甸的。是啊!不仅阮家湾是这种情况,来往畈上其他大队又好到哪里去?以前是各自为战的小农经济时代,大家拧不成一股绳,所以才有阮金庭老人所说的,阮家湾盼神龙下凡冲开高家岭的向往神话。现在是人民公社时期,全国一盘棋,我们共产党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彻底根治来往畈?不实现来往畈上所有居民千百年的梦想?会议结时,李文雁代表上巴河区委作出痛下决心,移山改道,根治来往畈,旱涝保丰收的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