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岗“祠粑” 糍粑是流传于鄂东豆丝、油面、糍粑三大民间特色食品之内。相传是春秋时期,**宰相伍子胥为备越国复仇为吴军储备军粮而制,以糯米捣烂,制成砖形藏于**都城下。在吴军粮绝之时,取面食之,助吴军渡过了断粮绝境。自此后。制作糍粑风靡楚天。但王岗糍粑除用于招待客人和食用外,还用于祠堂作为供奉祖先的供品。称作“祠粑”。 传说,元末,占据武昌的陈友谅为同吴王朱元璋争夺天下,在境内大肆征发民工前往江西鄱阳湖与朱元璋一较高低。当时居于王家岗的段何姚戴四大姓氏居民被征发得十室九空。只有一皮姓居民藏于祖先所建的暗楼内,靠食先前备下的糍粑得以逃脱家破人亡的悲惨命运。为酬谢祖先救命之恩。自此后,皮姓子孙在春节祭祖时,每以糍粑作供品,以示永铭祖恩。后平这一习俗逐渐为其它姓氏所接受。迄今,王家岗一带居民春节上祠堂或家中祭祖,必备糍粑作供品。故王家岗糍粑又有“进奉祠堂之粑”的含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