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述 在王家岗近六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各姓居民俱以耕读为继世之准则。但孟子的“民为贵”和“汤武革命顺天应民”的思想同样深入民心。他们认为统治者必须是为民服务的,如不能为民排忧解难,便不具有统领万民的资格,应于革除。因此自明及清,本村虽无著名农民起义首领,但不乏他们参于吊民伐罪的身影。 明末,天下灾荒连年不断,官府横征暴敛,人民挣扎在死亡线上,纷纷揭杆而起。从1640年至1643年,义军罗汝才部革左五营数出鄂东大地,王家岗有大批贫民加入义军。其中王家岗财主王九儒曾给予义军大力支持。 清道光三十一年(公元1851年),洪秀全,杨秀清在金田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同清庭争鼎。第二年,太平军进入湖北,自那时直至太平天国运动(1864年)失败,湖北一直是主战场。在长达数十年的战争中,王家岗有许多农民加入太平军,同腐朽的清王朝作殊死拼搏。最著名的有王业绳,王业顺,王业勤,王业明四位王氏弟兄。王业绳为太平军北伐主将林凤翔部将,随林北伐,攻打山西怀庆府牺牲。王业顺为太平军九江主将林启荣亲兵,九江陷落牺牲。王业勤为东王杨秀清书吏,韦杨事变遇害。王业明为石达开中军,牺牲于四川大渡河。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王家岗的许多仁人志士并未放弃推翻腐朽的满清王朝革命活动。1897年,为挽救清朝的没落,光绪帝在康有为鼓动下,发起戊戌变法活动。当时维新党人王家湾王泽鸣在武汉三镇上层人士中大力宣传变法维新,同立宪党人汤化龙堪称莫逆。戊戌变法失败后,湖广总督下令通辑王泽鸣,汤化龙得知消息后,立即通知王泽鸣隐匿乡间。戊戌变法虽只短短百日,但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变法图强,挽救民族的进步一笔。通过此举,使仁人志士更加看清了腐朽清王朝不思进取,腐化堕落的真实面目。坚定了革命党人以武力推翻清王朝的决心。变法失败后,王泽鸣看到腐朽的清王朝已无药可救,遂转而顷向共和革命。同革命党人孙武等接触,走上武力推翻清王朝腐朽统治的革命道路。1908年王家湾王宪章在武汉与同乡陈防武(陈潭秋次兄)组织日知会(同盟会分支),在湖北新军中进行排满革命宣传活动。首义胜利后曾到黑龙江,奉天等法院工作。一九三一年病逝。通山县长许愈初撰墓志,称其为武昌首义有功人员。 1911年十月十一日武昌首义爆发,时在湖北新军中的陈家垸陈金甲,陈金鳌二弟兄在熊炳坤等带领下,冒死攻向楚望台,抢夺枪械库,为武昌首义成功立下首功。随后在黄兴指挥的大洪山战役中,为抵抗北洋军攻占武昌而捐躯。 一九二二年初,在党的创始人之一陈潭秋同志指导下,中共陈策楼、八斗湾党支部成立。书记胡亮寅发展王家岗王森、王新元、王长安、王厚本、王凤清、王益山等入党,成为中共黄冈特别支部最早党员。在他们宣传发动下,王家岗一带贫苦农民纷纷拿起大刀,长矛,组建农民协会,打土豪劣绅,支援北伐,展开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活动。王家岗成为名闻鄂东的“共匪窝”。 大革命失败后,他们组织农会骨干,农运积极分子参加了著名的“回龙山”爆动。此后他们在烽火山,贾庙一带展开游击战, 组建红廿六军,刘家乡苏维埃政府,严惩土豪恶霸。坚定了广大革命群众的革命信心。从一九二七年“七、一五”宁汉合流起至一九三二年除王长安外,其他五位英勇牺牲。 一九三七年,日寇精心策画芦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抵抗日寇的进攻,拯救中华民族,国共两党捐弃前嫌,携手抗战,在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中,王岗村有王年高,王金林,王道武,王燕田四位村民献出宝贵生命。同时有十多位村民加入新四军五师地方组织,协同援肋五师抗战。其中原黄冈地区水利局长王善一为新四军五师十四旅旅长张体学部连长。皖南事变后,国民党程汝槐和朱怀冰部对坚持抗战的黄冈民主抗日政府进行残酷追剿,时县委主要负责人孙侠夫,余保成等多次隐蔽于戴家边杨藻清家。有一年多时间,该家成为黄冈中心县委秘密驻地。 一九四七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解放战争的序幕。王善一两个弟弟王善言,王善信参加了漆先庭,漆少川同志创建的鄂东游击队。王厚愿,王树芬,王芳裕在此阶段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入推翻腐朽的蒋家王朝。 一九五0年,朝鲜战争暴发,为打败美帝国主义企图以朝鲜为跳板,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王家岗村有陈林波,王正东,王树芬,王芳仁,王芳裕四位热血青年响应党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加入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狠狠打击美国侵略者。 一九六五年,黄冈巴河流域普降暴雨,大部农田被淹,而烽火山水库闸门变形关闭不上。库水咆哮而出,严重威胁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堵住漏洞,村民王良成同志献出宝贵生命。 综上所述,王家岗村村民与生即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道。不管是封建时代的农民革命战争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各时期革命战争,王家岗村民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兴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谱写出光辉的历史篇章,留下许多珍贵的红色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