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
上士

- 积分
- 775
IP属地:湖北省
|
三姑娘是谁
三姑娘是我的微信朋友,她姓李,叫李翠娇,湖北云梦人。2019年10月26 日,这天是周六,她的休息日,但她没有休息,她领我在广州老城区玩了一整天。天快擦黑,我俩在一个桥头等候那辆滴滴打车,我随口问翠娇,你爸妈怎么叫你?她说,叫我三女儿,我问,可以增加一个人这样子喊你吗?她笑了,利索回答道:可以呀。我又说,依我们乡下习惯,要叫三姑娘,她觉得这样叫也蛮好,如此,我就开始由从前喊她小李,一变而为喊她三姑娘。事有巧合,我平生育有两个子女,真是老天作美,又凭空送给我一个老三。
二 邂逅
我是武汉黄陂人,二十岁中师毕业后,分配到当时孝感地区安陆县工作,从此,一辈子生活在安陆,安陆和云梦毗邻,记得是2015年春,我到安陆普爱医院体检,在二楼排队等候就医,那一天,小李从云梦倒店过来,带她爸看病,她妈也跟着,我俩恰好排在一前一后,我其时拿着一本蒋谈的《截句》在阅读,站队时间比较久,可能是小李见我一直读书,便觉得此人有点异样,开始与我搭腔,慢慢地,我发现她谈吐不俗,便拿书中不甚理解的句子问她如何解读,她也很大方地直截了当说出自己的理解,让我觉得她的体悟往往开我茅塞,就提出互换微信,我那时并不很会玩微信,但终于有微信了,我记得当初感到有点奇妙,和一个陌生的女孩子一块排队候诊,前后半个钟头,就成了微信朋友,回家来,我在电脑上敲出一篇短文,来记叙这件发生在日常生活里很有趣的事。
三 相见
几年来,我们在微信里交流很少,我称她小李,她称我余叔,往往一年半载只在微信里说一两次简短的话。我不了解她,只知道她在广州打工,其它一概不知道,比如干什么工作,多大年纪,是单身亦或是有小家庭,诸如此类,我也不方便问询这类事情。我记得好像是前年,要过春节了,我问她能不能趁回家过春节的机会,领着爸妈来我家玩一回,她没有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过几天,再问她,她说初四就返回广州了。
有一年,我在深圳好朋友那儿玩过多日,想顺便到广州看看,消息告诉了小李,她也期待见见余叔,只是终未成行。今年终于等来了和小李一见的机会,我要去华南旅行,必去广州,10月16日,我从广西北海市坐动车到广州,当晚,住进了白云山附近一家7天连锁店,晚饭后,我将行踪告诉了我的学生姚平安,这是不久前在安陆与他约定的,也同时告诉了四年前仅仅相处过半小时,此后,就一直没有机会再次见面的微信朋友小李 。第二天,10月17日,姚平安同学带我爬白云山,看小蛮腰,玩了一天,晚上在酒店设宴招待我,我喊小李愿意过来吃饭否,她居然爽快地答应了,她在广州南,坐地铁,搭公交,辗转二十几公里路赶过来的时候,我到楼下迎接她,却不太记得她的模样,只凭感觉,在酒店一楼大厅,有个女孩走进来,到底是她眼尖,口齿快,迎着我走来边走边说,余叔没有变,我这才敢叫她一声小李。这是我俩在安陆普爱医院邂逅相识之后相隔多年的头一次相见。
宴席上,小李坐在我身边,我们有了交谈的机会,对她有了零星的了解,她是个热情大方的女孩,真心邀请我明天到她那边去玩一天,我说你忙,还在上班,耽误不得,她说不要紧,可以请假的,我说那不好,会扣工资,她对此深不以为然。她在酒席上落落大方,既不拘谨,也不浮华,既有礼貌,也不琐屑,言谈举止十分得体,看得出来,各位宾主都很喜欢她。
四 再相见
我和小李再一次在广州相见,是10月26日的事情,距离上一次见面仅仅相隔了九天时间,这九天中,我先去了厦门,后又经广州去了珠海澳门,10月25日,星期五,从珠海北上,我第三次抵达广州,在南站附近的番禺住下来,当日晚上用电话将消息告诉了小李,听得出来,跟九天前在酒店一样,说话实在,态度诚恳,她说明天过来带余叔玩一天,第二天早上八点,她按照我发去的微信位置准时找过来了,我和小李便有了在广州的第二次相见,这一回,是由她领我玩了一次老广州。
五 玩老广州
从上午八点,到晚上十点,一整天时间,小李带领我玩老广州,坐地铁,滴滴打车,走大街,穿小巷,吃我平生不曾吃过的,喝我以前不曾喝过的,到公园看戏,到博物馆参观,日里在老城区到处逛,夜里看最热闹的上下九。
她说,我要余叔今天多吃几种广州特色小吃。我们先到近处的尚品饭店喝早茶,走进大厅,放眼望去,红彤彤一片望不到头,所有的餐桌上铺着红桌布,我粗略一计算,大约百十来张桌子,都坐满了吃早茶的食客,我俩找到边沿的一张空桌坐下,小李说,广州的人们有喝早茶的习惯,她很客气地将菜单递给我,我哪儿认识这些菜肴?明明是鸡爪,它要说成凤爪,明明是菜心,它要叫白灼菜心,明明是糯米砣,它偏叫糯米鸡。我这个乡巴佬,不懂这些,推给了小李,她点了四个菜品,要了一壶普洱茶,我们边吃边喝边聊,象一家知根知底久别重逢的父女,叙谈得多么亲热。
吃罢早茶,我们坐地铁去了老街,先参观了一处陈家书院,院子接院子,房间连房间,走进去容易,走出来就难,在各种各类古物中,我独对一个男青年埋头刺绣颇感兴趣,他那份专心致志,旁若无人的神情,那份一针一线不敢苟且的态度,让人感动。从书院出来,我俩在大门口照了合影,一老一少,素不相识,由当初的心有灵犀,到今天的并肩而立,无巧不成书。
时间过得忒快,我们在路边的津津菜馆二楼吃午餐,点了个铜盘蒸鸡,加一盘芥蓝,葷素兼备。
下午先逛荔枝湾公园,在一个角落,遇到粤剧演出,我们坐下来看戏,由二点到三点人家演了一个小时,我们看了一个小时,三个折子戏,只听懂了对白中的小姐两个字,其余无论演唱还是对白,一句也没听懂,我问小李,她也听不懂,她说她妈妈爱看戏,以后要带她妈妈来看的。
接着参观一个博物院和名人蒋光鼐故居,小李对古代文化和革命人物抱有浓厚的兴趣,看得很仔细,楼下楼下,大厅小屋,到处钻,生怕看漏了一点儿。一个城市女青年,外来打工者,能有如此的雅兴,在现今社会物欲横流的风气中,实为难得。
穿过一条特色小吃街,小李让我尝了几种钵仔糕,外观有点象厦门的土笋冻,只是内容不同,我吃了个红豆糕和马蹄糕,小李还要我多挑选两样,肚子实在装不下。况且,刚才在荔枝湾公园,小李特地将我带到一家小吃店,两人共一碗竹升面,还没吃完,那面细的跟头发丝一样,老板说,这面是用竹子人工轧出来的。
后来我们滴滴打车去了大教堂,就是在一个桥头等候滴滴车时,我头一次喊小李为三姑娘,在我的观念里,这样称呼一个女孩子更为亲切。教堂要到七点开门,现在还早,三姑娘就带我去热闹的商贸区,看门挨门的店铺,看货品单一的一条条专卖街,最后去了广州老城上九下九上下九,在一处抹角,有个名为大卡司的饮品店,小李拿了两大杯珍珠奶茶,全是冰的,她一杯,我一杯,在霓虹灯下,在人潮之中,我和三姑娘边走边喝,我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是谁,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年代,如梦如醒,似真似幻。
夜不早了,夲来可以在这里找个地铁口,我俩各回自己的往处,小李一定要送我回酒店。从地铁上来,到了我酒店附近,她又把我带去吃夜宵,我是从不吃夜宵的人,今儿乐得破例,我见那家饮食店店名难认,便考考小李,不料她很流利地读出淼鑫二字。我们在这家淼鑫猪肚鸡,吃猪肚鸡,喝菊花茶,饮雪花啤酒,品特色火锅汤,下一些配菜到汤锅,慢慢吃,喝,说些随意的话,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像心心相印的知己,又像一家其乐融融的父女。这一餐夜饭,晚上八点吃到了夜深十点钟。
三姑娘送我到店门口,然后我把三姑娘送上十字路口街灯下的的的打车。
六 关于三姑娘
单独和小李相处一整天,才对她有个初步的认识。她是个很好的城市女青年,十年前,在乡下念完高中,连高考都没有参加,直奔南方大都市广州,一干就是十年,她今年二十八岁了,暂时无心婚嫁,正在忙读书,忙事业。她爱学习,一边打工,一边读书,考过了初级会计证,中级会计证,眼下正报考中国注册会计师。我曾经听一位知情者说过,这个考试很难,能考过的人很少,但是,小李不怕难,交了一万五六千元的听课费,上班工作,下班读书,打算要攻下这个大难关。我想,正是热爱学习这一点做了媒介,让我和这个一面不识的小女孩成为了忘年交。她怀抱理想,不断改变自己,她先前在一家建筑公司上班,年薪较高,收人较为丰厚,但是,没日没夜干活,过于辛苦劳累,她认为那样为赚钱过一辈子不值,便跳槽到一家会计事务所工作,待遇低多了,但她能有时间读书和干别的事,能谋求将来更大的发展。她富有创业品质,这很不容易,我和她在上下九喝冰饮,她指着那家大卡司冷饮店说,她正在筹划自己投资开一家这种店,我听了很受感动,青年人来日方长,不可以停止前进的脚步,不可以停止追求更加美好的将来。我觉得她做事有心计,或者说有智慧,比方她买了房子,将一间层距很高的屋子改装成上下两层,以此扩大居住空间,她说,当初买房,钱不够,公司老板得知,愿意借钱,她终于没有向老板开口,因为她已经打算离开,另谋出路。
小李为人本色,朴实,一点都没有当今的浮华,我没有看见她穿着时尚,没有看见她打扮入时,没有听见她说话机巧,我也是个农村人,生长生活一辈子都在农村。我喜欢本色做人,我和三姑娘在这点上有高度的契合,要不然,我们怎么会成为朋友?因为以上几点人格人品,我和小李相处一天,说话一天,发现她的话语与别人很不相同,有她独特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显得很有个性。很可惜,我当时想用小本子记下她的几句话,却偷了懒,但即使记下来,那天小本子也终于不知丢失到哪里了。
(2019, 10, 28 记于海口小螺号旅店,回家后修改,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