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 2019-12-26 18:05: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戴辉通讯员熊东东
进入秋冬,荆门漳河两岸又挂满金灿灿的柑橘。“同是柑橘树,普通柑橘卖1元一斤,果冻橙一斤卖38元。”荆门市漳河新区肖岗村,村民代家龙正在果树下忙碌。
漳河果冻橙,皮薄、糖分高,是荆门兴起的新型水果,被列入“荆品名门”八大产业。它带动漳河周边36个村4000多农民增收,包括219户贫困户。
精耕细作提高含金量
漳河镇,柑橘是传统产业。从柑橘转型果冻橙,源自一次创新。
北京荆门商会常务副会长何环,荆门钟祥人,1983年出生,在北京创业。2014年底,他组织一批企业家回荆门考察。“坐拥漳河,农民却赚不到钱,还要守着金饭碗要饭。”一位企业家的感慨触动何环。
“想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就要做高附加值品牌农业。”2015年,何环回到家乡,成立可可(荆门)农业有限公司。第一个难题是定品种,何环多次赴京,农业部专家推荐柑橘新品种“爱媛”。它皮薄、化渣、口感好,在国内卖到50元一斤还供不应求。但它对土壤环境、气候条件要求严苛,在国内种植成功的区域不多。
何环没有气馁,带着团队跑遍全国“爱媛”种植基地,与华中农业大学邓秀新院士、中国柑橘研究所邓烈研究员等专家合作,建立种植示范园,攻克新品种积温不够等难题,采用大龄柑橘老树高位嫁接技术,并申请专利。
然而,刚开始,村民们顾虑重重,不愿流转土地,何环只得利用村里抛荒地试种400亩。2016年,可可公司的老橘树上挂出新果,最大一个1.2斤,取名“果冻橙”。刚上市,定价38元一斤仍供不应求。看着一车车礼盒装的果冻橙快递到全国各地,村民们目瞪口呆,争着将地流转给可可公司。
一棵树只挂130个果,通过春剪、秋剪改变树形,均匀受光……在可可公司引导下,修枝、坐果、锄草、施肥等30多个工序均实现标准化,把企业规范引入田间管理,采用严格的品控管理,种树像加工零件一样精细。“普通柑橘便宜时5角一斤还卖不动,果冻橙给我们上了一课。”肖岗村村民冯德松种了30多年柑橘,刚开始反对种果冻橙,如今成了公司果冻橙生产经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