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539|回复: 4

妈妈小时候的故事 (之一)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105

主题

787

帖子

868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868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19-12-25 11: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妈妈小时候的故事
之一
                                                                                                                                 敏文
妈妈和舅舅家的故事,应该可以写一本厚厚的小说,我多次想静下来,好好地写一下,倒不是为了安慰自己的内心,只是为了让妈妈和舅舅知道,我们并没有忘记他们当年的故事。
上周带父母到舅舅家,舅舅显然很高兴。舅妈做了一桌子好菜,吃的时候,舅舅喝了一些酒,不由自己地讲了很多他和妈妈小时候的故事。我以前和舅舅住在一起的时候,舅舅经常讲起他自己的小时故事,而且常发感慨。他这次在饭桌上,讲着讲着,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说哪个造孽?你妈小时候最造孽了。”他还跑进房间,挺神秘地拿出了一个很旧的长方形的深棕色看起来有些时髦的男式皮钱包,仔细地解开缠绕着皮夹的一根毛线样的绳子,很慎重地从里面拿出一张信纸,那信纸子经很泛黄了,四个边角已经磨出了毛边。他说这张信纸从1962年留存到现在,已经整整经历了半个多世纪55个春夏秋冬。
舅舅如此慎重地拿出的这张信纸,与其说是一张介绍信,不如说它就是一张通行证。
故事还需从从前说起,从前,我的祖爷爷在竹山县宝丰镇做生意,后来,我的外祖父也去了竹山县宝丰镇,当时竹山县宝丰镇怎么叫的行政区也不清楚,反正解放之后是叫竹山县宝丰镇。我的外祖父和我的祖爷爷为什么当年要去竹山县宝丰镇做生意呢?好奇心促使我想去了解竹山县宝丰镇。现在的宝丰镇网站上有这样的一段记述:宝丰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女娲炼石补天圣地。据史料载:“宝丰堡一作宝峰,距县城西35公里,达四川、陕西要道,宜加防御”。其来历是,因为镇南有座女娲山,山脚下女娲与伏羲成婚时住过的洞房里收藏的宝贝特别多,宝贝种类特别丰富,故此称宝丰。到了公元前221年,被称为上庸县的竹山隶属汉中郡,始建宝丰镇。时宝丰已是川陕鄂商贾云集之地。抗日战争时期,商业渐趋繁荣,宝丰成为竹山西部经济中心。解放以后,一直是区、镇行政机构所在地。
我的外祖父和我的祖爷爷在竹山县宝丰区做什么生意,住的什么样的房子,听妈妈说过,他们做的是杂货生意,也就是现在的杂货小商品生意,住的是“车水筒子”。我小时候听外婆多次讲过,日本人在中国烧杀抢掠之时,她和外祖父就相隔两地,外祖父在宝丰做生意,寄钱回家过日子,外婆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那时,外婆在罗家老屋,罗家老屋的祖屋当时是上下四丛的天井屋,上下左右连通,是电视里那种大富裕人家房子的样子,房屋很大,家里的人不多,只有两三个老人和我的外婆,外婆是小脚女人,脚是标准的三寸金莲,据外婆讲,老屋里常常在夜里会出现过世先人的身影,特别是在雷电交加的夜晚,一个白影在昏暗的灯影前一闪而过,她常常会吓得魂不守魄,但是又没有办法,日子就是慢吞吞地过。外婆的第一个女儿,也就是我的大姨,也就是在那个年代出生,大约三岁时却在老屋的村头被受惊的水牛惊吓而去世。担心受怕,照顾老人,没有办法与外祖父相聚,这样与家人相隔两地的日子,外婆估计是过了十几年。
但是在1946年,那年我的外婆35岁,我的外婆相继送走了家里的老人之后,我的叔祖父和叔祖父的战友一起送她到了宝丰,来到了我的外祖父身边。据舅舅说,我的叔祖父和叔祖父的战友当时是参加了新四军,为了逃避敌人的追杀,到我的外祖父那边去避难,所以用桥子抬着我的外婆去到宝丰。外婆平安地到达宝丰后,我的叔祖父和叔祖父的战友就不知音信,也不知是在战场上牺牲还是被敌人捉去杀头了,还是到哪里去了,反正是没有了一丁点儿的消息了。
我的外婆和外祖父团聚了。后来就相继有了我的妈妈、二姨、舅舅。外祖父的生意做得也还好,后来解放了,搞公私合营,外祖父和家人都成了城市户口,外祖父也拿国家工资的人。
可是幸福的生活好景不长。1957年,外祖父突发脑液血去世,留下我的外婆和我的妈妈、二姨、舅舅孤儿寡母四个人无依无靠。我的外婆伤心过度,终日以泪洗面,哭瞎了双眼。
再者外婆又是个小脚女人,一生依靠外祖父,外祖父突然离去,更是使她六神无主。
当时我妈妈的年龄只有9岁,却成了家中的顶梁柱,政府照顾她一边上学一边到合作社上班卖杂货,小小年纪的她还没有柜台高,卖货时还要搭一个小凳子,才够得上去。单靠妈妈在合作社上班的工资,还远远不够一家四口人的生活以及我的妈妈、二姨、舅舅上学的费用,当时家里还开了个小杂货店,因为那时舅舅只有五岁,二姨才七岁,尽管家里在的守店卖货有我瞎眼的外婆,可杂货店的进货全部落在妈妈的身上,来回进货挑着二、三十斤的重担,走二、三十里的山路,山里还经常有狼出没,经常是凌晨夜半出发,傍晚才回到家里,妈妈当年受的苦难可想而知。
故事还是回到舅舅拿出的那张信纸说起,我说过与其说是一张介绍信,不如说它就是一张通行证。为什么是通行证呢?这张证明记录的便是我的外婆带着我的妈妈、二姨、舅舅历经周折的回乡历程,他们孤儿寡母4人从竹山县宝丰区走回到黄冈县潘塘镇罗家老屋的路程。
1962年,当时为了响应当时压缩铖镇非农人口充实农业第一线政策的号召,我的外婆执意要带着年幼的妈妈、二姨、舅舅回去黄冈县潘塘镇罗家老屋。那张信纸上盖了三个红印章,一个是“竹山县保丰区公所”,一个是“襄樊市收容遣送站”,一个是“随县民政局”。首先是“竹山县保丰区公所”开的介绍信,大意是简单地介绍了我的外婆和年幼的妈妈、二姨、舅舅的经历和如何要返乡的情况,并发送50元路费到达襄樊,请沿途的政府给予支持助其回乡。第二个公章是“襄樊市收容遣送站”,发到随县的路费19元。第三个公章是“随县民政局”, 随县民政局发放12元到武汉的路费。1962年当年的交通状况我想象不出来,但是我猜想得到那时他们孤儿寡母4人回乡所历经的艰辛。
舅舅跟我说,他们一家子人当年回潘塘镇罗家老屋,就是靠着中国共产党的政府发放81元钱的路费才得以回来的。舅舅说话的时候显然很激动,他说他感谢中国共产党,是党护送着她们娘儿4人回到家的。我相信舅舅的话,因为妈妈和舅舅回乡之后的成长故事,也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政府的关心与庇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62

546

主题

5903

帖子

6625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6625
QQ

IP属地:广东省东莞市

发表于 广东省东莞市 2019-12-25 14:59: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感人,接地气,学习欣赏了,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105

主题

787

帖子

868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868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20-5-22 17:2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罗老师,不好意思,才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9

1246

主题

8045

帖子

8832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832
QQ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20-5-22 18:40: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河南
精华
3

105

主题

787

帖子

868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868

IP属地:河南省郑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河南省郑州市 2022-6-2 22:29:24
一张珍藏的介绍信
   
舅舅年近花甲,经常跟我讲起他小时的故事,他讲着讲着,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舅这一生忠心地感念党的恩情,中国共产党对我们一家有恩,我们不能忘。
我记得舅舅珍藏着一张珍贵的介绍信。
有一次,舅舅讲着往事讲到动情处,忽然就停下来,挺神秘地对我说,要拿一件宝贝给我看。他走进房间,拿了一个男式皮夹出来,皮夹长方形,深棕色,样式看起来挺时髦但很显旧,用深色的毛线缠绕着,舅舅仔细地一层一层地解开毛线绳,慎重地很宝贝地从里面拿出一张信纸,那信纸已泛黄,四个边角已经磨出了毛边,折叠的地方有些细小的破损,上面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有的需仔细辨认才行。
舅舅说,这张信纸从1962年留存到现在,已经整整经历了半个多世纪55个春秋。而且这张陈旧的信纸当年也走了很远的路呢,千里迢迢,水路山路公路,费尽周折,很不容易。
从前,我的祖爷爷在十堰市竹山县宝丰镇做生意,后来,我的外祖父也去了竹山县宝丰镇帮忙父亲做生意。当年,我的祖爷爷为什么在竹山县宝丰镇做生意呢?好奇心驱使我去了解竹山县宝丰镇。宝丰镇网站上有这样的一段记述:宝丰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女娲炼石补天圣地。据史料载:“宝丰堡一作宝峰,距县城西35公里,达四川、陕西要道,宜加防御”。其来历是,因为镇南有座女娲山,山脚下女娲与伏羲成婚时住过的洞房里收藏的宝贝特别多,宝贝种类特别丰富,故此称宝丰。到了公元前221年,被称为上庸县的竹山隶属汉中郡,始建宝丰镇。时宝丰已是川陕鄂商贾云集之地。抗日战争时期,商业渐趋繁荣,宝丰成为竹山西部经济中心。解放以后,一直是区、镇行政机构所在地。”
在竹山县宝丰镇,我的外祖父和我的祖爷爷做杂货生意,就是现在的小商品生意,住 “车水筒子”。解放前,日本人在中国烧杀抢掠之时,她和外祖父相隔两地,外祖父在宝丰做生意,寄钱回家过日子,外婆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1946年,家里的老人相继去世。一个突然而至的机会,我的叔祖父和他的新四军战友,为了逃避敌人的追捕,到外祖父那里去避难,他们用竹滑竿抬着我的外婆,跋山渋水到了宝丰。外婆和外祖父团聚了,叔祖父和他的战友们却廖无音信。外祖父的生意兴隆,铺子有好几家,后来解放了,搞公私合营,外祖父将所有的资产和商品都交与国家,外祖父成了拿国家工资的国家人,他的家人自然也成了公家人,他本人担任宝丰镇公私合营的总会计,天天算帐到深夜。
可是幸福的生活好景不长。1957年,外祖父因过度操劳突发脑液血去世,留下我外婆和三个子女,孤儿寡母无依无靠。家中的顶梁柱突然倒塌,一家人失去了依靠,可怜的外婆六神无主,终日以泪洗面,哭瞎了双眼。当年舅舅只有五岁,二姨才七岁,我妈妈老大,年龄9岁,却成了家中支柱,政府照顾她一边上学,一边到合作社上班卖杂货拿一份工资。小小年纪还没有柜台高,卖货时还要搭一个小凳子,才够得上去。为了补贴家用,合作社还照顾家里开了个小杂货店,以维持生计。
妈妈和舅舅他们幼年在十堰市竹山县宝丰镇生活,少年和青年时期却是在现在的武汉市新洲县潘塘街道生活。
故事还是回到舅舅拿出的那张信纸说起,那张信纸与其说是一张介绍信,不如说它就是一张通行证。这张信纸记录的,便是我的外婆带着我的妈妈、二姨、舅舅,历经周折从竹山县宝丰镇回到黄冈县潘塘镇罗家老屋的艰难路程。 1962年,为了响应当时压缩城镇非农人口充实农业第一线政策的号召,我的外婆执意要回当时的黄冈县潘塘镇罗家老屋。那张信纸上盖了三个红印章,一个是“竹山县保丰区公所”,一个是“襄樊市收容遣送站”,一个是“随县民政局”。因为他们每到时一个地方,都要当地的政府接收盖章,才能继续赶路。首先是“竹山县保丰区公所”开的介绍信,大意是简单地介绍他们一家如何要返乡的情况,并发送50元路费到达襄樊,请沿途的政府给予支持助其回乡。第二个公章是“襄樊市收容遣送站”,发到随县的路费19元。第三个公章是“随县民政局”, 随县民政局发放12元到武汉的路费。
舅舅说,当年他们一家人从竹山县宝丰镇回黄冈市潘塘镇罗家老屋,就是靠着中国共产党政府发放81元钱的路费,和各级政府随行人员的护送才得以回家的。若是没有中国共产党政府的资助和扶持,就没有他们一家的今天。舅舅回乡之后的成长经历,读书,参军,再到后来在行政上工作,这些都是舅舅经常讲的往事。舅舅常常讲着讲着就问我,你知道舅为什么一直很努力地工作吗?因为舅这一生忠心地感念党的恩情,他感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政府的关心与庇护,是党护送着她娘儿四人回到家乡的。
上周去看舅舅,舅妈做了一桌子好菜,舅舅喝了一些酒,又讲起了往事,讲起了那张他珍藏了半个世纪的介绍信,又拿出来给我看,我知道舅舅的心思和用意,他是想告诉我们,那张介绍信是我家的传家宝,舅舅和妈妈不会忘记,我们更要时时记得当年他们的故事,记得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去好好地学习努力地工作,用舅舅的话说就是,要好好地学习努力地工作,才能回报中国共产党的恩情。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北
精华
1123

2万

主题

60万

帖子

7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人在天涯ξ灵气袭人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776317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服务奖章东湖水王勋章东湖精华勋章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 2024-3-10 21: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帮顶一下。
活着应该快乐,因为你会死很久。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如果你涉世未深,我会陪你看遍世间繁华;如果你历尽沧桑,我会带你坐十遍木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