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丽乡村的气质 文 / 兰桂腾芳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光彩夺目的气质源自修养与内涵。文化是修养与内涵的根本。人的气质如此,事物的气质亦然。美丽乡村的气质当然也应该是乡村本土的历史与文化的征象。 大自然是美丽乡村的最佳文化。原生态是美丽乡村的不二历史。大自然的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炼就美丽乡村的魅力。日月星辰,风雨雷电,云雾雪霜,花草竹木,鸟虫鱼兽,水火土石,构成美丽的大自然。原生态的乡土气息、风土人情,自然风貌构成美丽乡村的涵养。风俗习惯,村舍民居,餐饮小吃,土特产品,特色产业,绿色作物构成古朴的原生态。归自然之环抱,发思古之幽情。才是美丽乡村气质之所在。 农耕文明,稼穑底蕴,是美丽乡村气质之魂。正月拜年送福。二月积肥备种。三月种瓜点豆,四月犁耙水响,五月割麦插禾,**采莲摘瓜,七月汗滴土渴,八月棉白稻香,九月五谷归仓,十月播籽种麦,冬月吟赋白雪,腊月置办年货。一年四季,劳逸结合。美丽乡村,不见手工劳动,只见机器作业。乡村以农为主。现代农业乃美丽乡村气质的灵魂。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美丽乡村气质之脉,稻谷小米,红薯玉米,大豆高粱,萝卜白菜,南瓜土豆,油菜小麦,芝麻棉花。禾苗苍翠。硕果累累。猪满圈羊满牢,牛满栏马满厩,鸡满笼鸭满棚。畜壮禽肥,肉富蛋丰。农业无外乎就是种植业养殖业。没有耕田种地,没有养殖畜牧。何来美丽乡村? 产业繁荣,人口昌盛。是美丽乡村气质之核。气质是优美的身段,气质是高雅的涵养。华丽的外衣称不上气质,光艳的架子谈不上气质。富丽的村貌加地老田荒,堂皇的农舍加人少巢空。如此组合与美丽乡村气质格格不入。发展经济,壮大产业,留住人力,扩大就业。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才是美丽乡村气质核心。 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是美丽乡村气质之韵。逃离喧嚣,摆脱浮躁,排解污垢毒素,远离奢侈浮华。乃乡村休闲之逸致。享受宁静,领悟恬怡,吸收新鲜空气,贴近绿色生活。为乡村休假之闲情。观赏植被,感知生态,游览田园风景,体验农耕劳作。为乡村观光之风采。松懈筋骨,舒张神经,探究民间工艺,考察民俗文化。乃乡村旅游之风姿。观秀丽风光则心旷神怡。赏民间文艺则醒脑明智。 体育健身,文化养老。是美丽乡村气质之趣。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人生后顾之忧。诚然,生老病死乃宇宙规律。但是,延年益寿也是人生追求。虽然,美丽乡村不是诊所医院。不能够救死扶伤,也不能够康复疗养。但是,修心养性,养身健体。美丽乡村还是可以发挥其作用的。老年聚居,互相照顾,同乐共趣。挥毫泼墨,摇扇舞剑,踢腿推掌,吹笛弹琴,唱歌跳舞,棋盘博弈,牌局斗智,网上社交。都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身病好治,心病难医。心情舒畅,心理健康,疾病难以缠身。身强体壮,才能够老有所乐,减少疾病,才可以老有所养。文化娱乐,体育运动,不仅是老年人健身养身的活动,也是年轻人锻炼身体,提高体质,修心养性,排解负荷,宣泄情绪之手段。更是人生之情趣。 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是美丽乡村气质之忌。美丽乡村不可以仿制,更不可以克隆。美丽乡村不是城市社区的复制品,更不是经典样板的山寨版。美丽乡村里不要假山假石人造湖。美丽乡村本来野花野草本地树。美丽乡村的景观是自然风貌,不要人工打造。外地的宝贵经验只能是学习的样本,不可以是抄袭的范本。气质不是舶来品。气质是自身修养而成的。修养要靠丰厚的文化底蕴做铺垫。效仿得出模样,效仿不出气质。美丽乡村的气质切忌千篇一律的样板。 鲜明的个性,强烈的特色,是气质固有的属性。美丽乡村的气质,既要时代精神,更具土特气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