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添加时间 : 2020/1/12 10:29:24
黄冈日报全媒记者 商中胜
打赢三大攻坚战,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黄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
2019年,在黄冈脱贫攻坚战场上,一个个扶贫队伍为贫困村脱贫而忙碌奔走,一项项产业扶贫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迈得更加坚实;
2019年,在黄冈污染防治战场上,绿色发展理念已成共识,铁腕治污决心始终坚定,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天更蓝了,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
2019年,在黄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战场上,既有防范风险的先手,又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金融行业不良贷款率消除警报,政府债务总体可控。
不破楼兰终不还。黄冈以决战决胜、不胜不休的精神,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
决战决胜 全域脱贫成定局
黄冈,湖北脱贫攻坚主战场。
黄冈是革命老区,地处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大别山片区,境内共有6个贫困县、4个非贫困县(插花贫困县)、892个贫困村、102.4万贫困人口,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数量分别是全省第一位和第二位。
这是一场扛起黄冈担当、锤炼黄冈作风的攻坚战——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市委、市政府把脱贫攻坚摆在中心工作重要位置。
市、县、乡、村四级书记齐上阵,担起扶贫第一责任。
市级领导包县(市、区)、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班子成员包村、驻村干部包户,实现行政村派驻扶贫工作队全覆盖,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全覆盖,市、县两级领导带队驻村扶贫全覆盖,市、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军分区及人武部门参与精准扶贫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干部结对帮扶全覆盖。
全市3930个扶贫工作队、17118名驻村干部,活跃在扶贫第一线,明思路、出政策、定项目,坚守岗位“五天四夜”,始终与困难群众奋战在一起。
这是一场考验黄冈智慧、汇聚黄冈力量的攻坚战——
罗田县骆驼坳镇燕窝垸村,曾经是偏僻落后的穷窝窝。6年前,在北京办律师事务所的徐志新回乡投资1.5亿元建设燕儿谷生态农庄,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如今景区接待游客20万人次,为村民提供200多个工作岗位,周边7个贫困村户均增收超过5000元。
燕窝垸村的脱贫实践,是黄冈创新脱贫攻坚思路的生动体现。
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一招。黄冈探索实施了“政府+市场主体+银行+保险+贫困户”的“五位一体”模式,确立茶叶、中药材、油茶等“十大扶贫产业”。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12934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下,产业扶贫惠及贫困人口18.13万户、55.23万人。
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黄冈在全省率先启动能人回乡创业“千人计划”。目前,全市已签约能人回乡创业项目带动就业6.05万人,其中带动精准扶贫对象就业2万余人。
红安探索出“985”健康扶贫政策,在全国健康扶贫工作现场会上推广。
这是一场彰显黄冈决心、展现黄冈韧劲的攻坚战——
脱贫摘帽了,是不是可以歇一歇?
“巩固脱贫成果,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始终保证脱贫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全市第十一次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对脱贫摘帽县给出明确指示,也让脱贫群众吃下“定心丸”。
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是当前扶贫重点任务。
黄梅、罗田等地举行宣讲报告团,用身边的人和事,让贫困群众感同身受从而奋发向上;武穴、团风等地设立“爱心超市”,以 “爱心积分”换商品的形式鼓励贫困户参加公益活动;英山等地开展“脱贫之星”评比,“脱贫之星”佩戴绶带接受表彰。
截至目前,全市6个贫困县脱贫摘帽4个,剩余两个县有望即将摘帽。
脱贫攻坚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关键阶段,黄冈将以不胜不休的精神状态,奋力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与全省、全国一道昂首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铁腕治污 美丽黄冈入画来
湿地龙感湖,一群群天鹅、大雁飞到稻桩水田里自由地嬉戏、啄食。观鸟台上,人们架起“长枪短炮”,记录下这难得的人、鸟、自然和谐美景。
这幅美丽画卷,是龙感湖管理区损失近4亿元,拆除龙感湖保护区内24台发电机带来的喜人变化。
黄冈背靠大别山,面朝长江水。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让黄冈被誉为“中国中部生态之肺”。
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黄冈10个县市区中有9个为限制开发区,其中5个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市连续四年开展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雷霆行动”,2019年,市又同步推进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和实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
截至目前,全市30个黑臭水体整治项目实质性启动,饮用水水源地、地表水和国控断面水质100%达标,空气优良比例达79.6%,建改农户厕所51.1万座, 112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试运营,129个乡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率43%。
在沿江化工企业改搬转战役中,黄冈一方面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一方面督促企业达到安全环保要求,支持化工企业加快向绿色、循环、高端转型。
厚植绿色底色,发展绿色产业,黄冈积蓄黄冈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黄冈产业园,集聚了绿宇环保、星晖新能源智能汽车、和越工业机器人、顾家家居、湖北康兴电子、旸谷新能源科技城等高新技术企业,勾勒出新能源、循环经济、绿色建材产业新主轴。
麻城发挥太阳能优势,利用荒滩、荒山、推进光伏产业,打造大别山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光伏装机总容量115万千瓦光伏电站,每年可为当地群众带来500万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收入。
在武穴,祥云集团和泰山石膏两家大型企业,两边的废渣相互利用,即节省成本,又能将污染物化为产品和财富。祥云集团实施循环项目,因此年节约用水600万吨,泰山石膏则利用祥云集团工业尾矿渣完成产值3亿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位于罗田天堂寨风景区山脚下的小山村-九资河圣人堂村,依托风景区,开起了80多家农家乐,该村每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
“多情大别山,风流看黄冈”“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千里大别山,美景在罗田”“中国好空气,英山深呼吸”“中国艾都,养生蕲春”……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黄冈正款款走来。
严控风险 守住底线保平安
思所以危则安矣。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战略之举。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首当其冲是防控金融风险。
黄冈坚持主动防范,系统应对,以抓好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构筑起一道防风险绿色安全线。
金融监管机构督促各银行强化风险排查与监测,制定化解方案,加强防控处置,同时加强对地方类金融机构的监管,完成风险排查和年审评级工作。银行机构则通过“一企一表”对信贷风险企业进行科学评估、分门别类,建立重点困难企业清单,全面掌握信贷风险企业情况,对风险点及时提醒。
为防范非法集资作为宣传突破口,深入开展金融进机关、进校园、进小区等“六进”活动,组织开展打击非法集资和非法“校园贷”活动,让更多人认识和防范非法集资。
为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我市推进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金财公信贷”等地方法人网贷机构有序退出,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风险收敛。
目前,全市银行不良贷款率2.12%,严格控制在2.5%警戒线以内。全市金融风险总体可控,没有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在安全生产领域,强化行业监督检查,对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摸底排查整治,做到无死角、无盲区、全覆盖。
以综合执法和服务治理网格化为抓手,黄冈持续推进全域平安创建、社会和谐建设、基层治理提升“三大工程”,开展大排查、大走访、大化解活动。
亮点
黄冈连续三年有人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
湖北名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田县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锦秀,荣获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
湖北先秾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闻彬军,荣获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
黄冈市扶贫办原党组书记、主任方荣,荣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是全国唯一获该奖的地市扶贫办主任。
一系列国家级脱贫攻坚会议在黄冈召开
全国“万企帮千村”精准扶贫现场会、全国产业扶贫现场会、全省健康扶贫工作现场会、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等先后在黄冈召开。目前,全市6个贫困县已有4个脱贫摘帽,全市102.4万贫困人口,已有100.7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16.8%下降至0.28%。在湖北市州扶贫成效考核中,黄冈市连续三年被评为综合评价好等次。
麻城阎家河镇龙岗山光伏扶贫基地
“雷霆行动”成为全省绿色发展创新之举
黄冈结合实际,在全国首推河长制、湖长制,在全省市州中最早启动长江大保护环境整治,连续四年开展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雷霆行动”,每年十大专项整治,内容不断升级,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的创新之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