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江苏
- 精华
- 1
下士

- 积分
- 150
IP属地:江苏省
|
本帖最后由 流苏 于 2020-1-19 21:13 编辑
西凉肉糕
周宽意
你若来赤壁做客,不游览下赤壁古战场,你也许永远很难听懂“鼓角争鸣”;你若来神山西凉,不品尝下西凉肉糕,你则一定怀疑“天上人间”。
据云:中央前一高层,来我赤壁视察。就餐前再三叮嘱,三菜一汤,不得搞特殊。机智的厨师,端来一盘“豆腐”,高官一尝连说,蒲圻豆腐真美味!此“豆腐”就是郝郝有名的赤壁肉糕。赤壁肉糕那个村镇的最纯正?西凉,水清鱼甜,当属西凉。我们那儿过大事有“无糕不成宴”之说。遥想当年我一堂哥结婚,我端着一盘上面插着二杆小红旗的肉糕于嫂子桌前,嫂子还塞给了我一个大红包 。每家过大事,第一盘菜就是肉糕打先锋,客人们品尝后,往往纷纷点评一番 。厨师得到好评,望着他亲手做的肉糕端上桌就一扫而光,那几天的劳累也一下子烟升云散。
我爱吃肉糕,虽喝了西凉大半辈子的水,但我从来不会做。往日,农村人不流行进城的时候,每每在快过年时,屋后当老师的二堂哥称来几条七八斤一条重的青鱼来。二堂哥也不会做肉糕,听说做肉糕是个技术活,生粉放多半勺则老,食之如嚼蜡,少放半勺则嫩,上不了筷,夹之则碎…口感柔韧,质地软嫩有弹性则为佳品!同住周刘村的大姐夫是我们西凉村一名厨,以前西凉村方圆几个组,红白喜事都是请他去掌勺。他做的肉糕在西凉都得到了一致好评!二堂哥性格豪爽,把鱼称回来,让二嫂把鱼宰好,姜、蒜、葱、油等佐料备齐,他在他家厨房案板上方牵根线点亮一只二百瓦亮堂堂的白炽灯泡。一个电话,他请来了大姐夫,叫拢了几个堂兄堂弟。
只见大姐夫把刀磨,翻手为肉,覆手为鱼;切切嚓嚓,一盆肉,嚓嚓切切,蒜姜香。鸡蛋半瓢一个不能多,一个也不能少。生粉几两几钱用称度,鱼肉,猪油,佐料桃园“结义”用表咔。好几根烟功夫,大姐夫变魔术一样把鱼肉变成豆腐样。他叫我拿只碗,舀半碗水来。我不知作甚,只见他弯腰从则才我和得满头大汗小水缸中用小白勺,舀半勺糕芡于碗中。那一团糕在碗水中,沉了下去又慢慢浮了上来,几番沉浮后终于定了位置。大姐夫紧紧盯着,最后很有胜算大说一声:“可以上蒸笼了”。八十多岁的大娘和一只猫坐在灶门口,早把蒸笼烧热,冒了热气。糕芡上了蒸笼,余下的时间就是几位堂弟围坐火炉吃着狗肉,喝着烈酒。等待着糕熟飘香。大姐夫边喝着酒,时不时望着蒸笼热气大小,提醒着大娘…不到二盏酒许,肉糕也香气四溢,刚才鸡蛋清和入糕芡余下的一碗蛋黄,姐夫揭开蒸笼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倒入笼中,刀来刀去,刚才是十五月亮的肉糕,顷刻变成了一只金黄黄的大太阳。大功已成,热腾的蒸笼中切一片孝敬灶门口的老大娘;切二片给端着碗抬着脖子望的孙子辈;切一碗,兄弟们,狗肉琼浆不足奇,来尝肉糕鲜!…
这几年,弟兄们都进了城,也很少回西凉,在城市里逢年过节,都是花钱买别人做好的肉糕,食不岀西凉味,慢慢也就没几个人爱吃了 。
我最爱吃大姐夫每年亲手剁的肉糕,但我更珍爱的是那份其乐融融的兄弟情!西凉肉糕是用情剁的,能不美哉吗?
周宽意,七零后,在粤务工。湖北省赤壁市神山镇西凉村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