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孙金福 于 2020-2-5 11:00 编辑
1、杜审言(约645-约708),字必简,唐朝襄阳人,后迁巩县,官修文馆直学士。唐高宗咸亨进士,唐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越南越池东南。杜审言是西晋杜预的子孙。在咸亨元年与状元宋守节同榜登进士第,任隰城县尉。审言凭借自己才能过人,为人高傲,被众人忌恨。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卒,赠著作郎。 2、张柬之(625年-706年),襄阳人。唐朝名相,诗人。张柬之中进士后任清源丞。689年以贤良征试,擢为监察御史。后出任合州、蜀州刺史、荆州长史等职。狄仁杰向武则天举荐,升任宰相。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与桓彦范、敬晖等乘武则天病发动政变,复辟唐朝。因功擢天官尚书,封汉阳郡公,后升为汉阳王。不久,遭武三思排挤,被流放边疆。张柬之被流放泷州,气愤致死。时年八十二岁。 3、张继(生卒年不详)、襄阳人。唐代诗人,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约天宝十二年(753年)登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4、张子容,襄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前后在世。先天元年(712)举进士,仕为乐城令,开元中谪为东城尉。又曾官晋陵尉。初,与孟浩然同隐鹿门山,为死生交,诗篇唱答颇多。复值乱离,流寓江表。后竟弃官归旧业以终。子容为诗兴趣高远,为当时文士所称,有诗集传于世。 5、柳浑(公元714-789年),柳悛六世孙。襄阳人。唐代宰相。少孤,志学栖贫。举进士,为监察御史。魏少游镇江西,奏署判官。后为袁州刺史,迁左散骑常侍。拜宜城县伯,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卒于德宗贞元五年,年七十五岁,谥号贞。 6、张士逊(公元964年—1049年),老河口人,北宋政治人物、诗人。宋太宗淳化三年(992)举进士第,为湖北郧县主簿,除四川射洪令,历江南、广东、河北转运使、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康定元年(1040)拜太傅,封邓国公致仕。皇祐元年(1049)卒,年八十六,谥文懿。张士逊曾经活跃于北宋政坛,在真宗、仁宗二朝三次拜相。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 7、范宗尹(1100-1136) 南宋初宰相。襄阳人。宣和三年上舍登进士第,累迁侍御史、右谏议大夫。吕颐浩罢相后,宗尹摄其位。授通议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时年三十。“近世宰相年少,未有如宗尹者”。绍兴元年,因与秦桧交恶,旋落职知温州。及退居临海,不久病卒,年三十七岁。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 8、王之望(1102-1170),南宋谷城人, 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后寓居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安徽省歙县通判,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授处州教授,历官太学录,知荆门军,湖南茶盐第,潼川府路转运判官,成都府路计度转运副使、四川茶马,太府少卿,户部侍郎,川、陕宣谕使,直学士院,复除吏部侍郎、通问使,又擢右谏议大夫登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 9、任亨泰,生卒年不详,明初大臣。字古雍,襄阳人,为襄阳明代唯一的一名状元,也是中国首位以圣旨建状元坊表彰的状元。洪武二十一年进士第一,官至礼部尚书,订定旌表孝行事例,曾出使安南。太祖重其学行,常每呼“襄阳任”。著有《使交集》等。 10、曹璘,字廷晖,襄阳人,明代官员。成化十四年(1478年)进士。曾任御史。孝宗即位,他上书请用王恕等大臣,遣返宫中怨女,撤走监督京营及镇守四方的太监等,均被采纳。后因上书请罢斥大学土刘吉,并停调京营北征,以出师之费赏边卒,逆孝宗之意,被调往广东任职。不久即弃官归乡,建室于大铁山中读书,几十年不入城。著有《襄阳府志》,《光化县志》及《西田存稿》二卷。 11、郑继之(1535-1623),字伯孝,湖北襄阳人,嘉靖四十四年乙丑范应期榜三甲195名进士,历任郎中、迁宁国知府,进四川副使,明朝吏部尚书。 12、邱瑜(1606-?),湖北宜城人,人称邱阁老。天启五年(1626年)进士。由庶吉士授检讨。崇祯中,屡迁少詹事。襄阳陷,瑜上恤难宗、择才吏、旌死节、停催征、苏邮困、禁劳役六事。帝采纳焉。历礼部左右侍郎。因召对,言:"督师孙传庭出关,安危所系,慎勿促之轻出。俾镇定关中,犹可号召诸将,相机进剿。"帝不能从。十七年(1638年)正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正一品,宰相),同范景文入阁。都城陷,受拷掠者再,搜获止二千金,既而被害。 13、方岳贡1622年中进士以后,任户部主事,虽为小吏,但肩上的担子可不轻,“历典仓库,督水平粮储”,在当时的农耕社会,管理着粮食储备,绝对是一个“肥差”,但他没有因为手中有权,就丢失读书人的本色,而是“以廉谨闻”。崇祯元年(1628年),方岳贡出任松江知府。方岳贡深得人心的举措,是修建了石塘,并以此名垂青史,让上海人民至今铭记于心。李自成起义军攻克北京后,自缢 14、刘镐(?-?)湖北省襄阳府宜城县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天启二年(1622年),登进士,授崇文门监课主事。崇祯十一年(1638年),授甘肃巡抚。 15、王琰,字良壁,枣阳人。明宪宗成化十一年(1476)进士,授行人(官名,掌传旨、册封等事)官职,后升任监察御史。琰为官清正,秉公执法。苏松地区贪官污吏横征暴敛,鱼肉百姓。琰巡察至此,经周密查访,了解下情,制定法规,革除弊政,惩治恶人,为民众所称道。后因直谏,遭廷杖而死。由于为官清苦,死后家无余资,棺衾即不能置办,经至亲赙助,方得归葬。 16、王一鹗、字云衢,别号宾衢,枣阳人。明世宗嘉靖三十二年(1554)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幼时聪慧,二十岁时,与从弟一鹄(字正衢)在县邑儒生间都有名声。 17、鲁点,字子与,南漳人,万历葵未进士,除广州推官,折狱忤时,拂衣奉母归,起补休宁令,邑有堤有祠,皆以鲁名,御史金声为之记。擢户部郎,庚子,主滇试,甲辰,督漕徐,卒于署,惟有图书而已。著有《澹斋草》、《黄楼集》、《齐云山志》、《杜诗类韵》(襄阳府志)”。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