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赵孟頫《自画像》图页绢本设色,24x2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画的右上角有自书款“大德己亥子昂自写小像”小楷书两行;左上角有“赵氏子昂”朱文印。 元 赵孟頫《重江叠嶂图卷》纸本,墨笔,纵28.4、横176.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江水辽阔绵延,群山重叠逶迤,舟楫往来江中,画境清旷。山石的形态、皴染的方法、乔松和虬曲的蟹爪形枯枝,一看即知画家采用的是李成、郭熙的山水画程式。但略带乾笔的勾皴,简逸的笔法又透着画家的新意,已不是对李成、郭熙画风的简单因襲和重复。卷首仅存“嶂图”二字,余字残缺。卷尾署“大德7年2月6日吴兴赵孟頫”。大德7年即公元1303年,画家时年50岁。拖尾有元虞集、石岩、柳贯,明陈敬宗、陈琏、魏骥、吴宽、沈周、王世贞等跋。卷中钤有明李應桢、王世贞、王穉登、严泽,清梁清标及清宣统内府等鉴藏印。《铁网珊瑚》、《清河书画舫》、《故宫书画录》等书著录。
《红衣罗汉图》又名《红衣西域僧》元·赵孟頫 纸本 26×285厘米 辽宁博物馆藏。 赵孟頫人物画杰作《红衣罗汉图》描绘西域僧人跌坐之状,深目高鼻,浓髯大耳,一手作平伸说法相,宁静而和睦,又不失庄重慈祥之态。僧人的红垫、红屐,皆刻画得很工细,尤其是脸部,傅色细腻,落笔精巧,质感强烈,形象生动;红衣则以意为之,着笔不多,而大略可观。僧人身旁之岸石,染以绿色,更衬映出僧人红衣域外客的特征;其前牡丹香花开放,其后菩提大树挺发,给全图增添了佛家吉祥、庄重之情。赵孟頫自己说曾在大都见到过西域僧人,又见到过唐人阎立本所作吐蕃僧人像,因此该图既有唐人古朴之态,又有元人现实之意,借古开今,形神相兼。 元 赵孟頫《渔舟问答图》148×88cm 创作年代 1297作设色绢本 画入逸品,高者诣神。工释像、山水、木石、花竹,尤精人马。少时步武李思训、王维、李成皆缣素滃染之笔。及壮,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北宋之雄去其犷。他人画山水、竹石、人马、花鸟,优于此或劣于彼,孟俯悉造其微,穷其天趣,至得意处不减古人。作画初不经意,对客取纸墨,游戏点染,欲树即树,欲石即石。尝自题画马云:“我自幼好画马,自谓颇尽物之性。友人郭佑之尝赠余诗云:世人但解比龙眠(李公麟),那知已出曹、韩上。曹、韩固是过许,使龙眠无恙,当与之并驱耳。”能以飞白作石,金错刀作墨竹,则又古人之所鲜能者。刻印与吾丘衍齐名,专尚玉筋,一洗唐、宋陋习。卒年六十九。有《印史》、《松雪斋集》。 董其昌边跋:赵文敏此图与高逸图同一笔法,雄古之气非四大家可及,由其胸中有古今,非画史流也。董其昌题。印文:董其昌印(白文) 鉴藏印:可庵珍秘(朱文)、程伯奋父秘籍之印(白文)、真赏斋图书记(朱文)、伯奋长寿(白文)、巨燕轩(白文)、程氏伯奋(白文)、可庵庚子五十以后所得名迹(朱文) 壮为 题签:赵文敏高山流水图无上逸品。一名渔舟问答图,董香光题于边绫。明锡山华氏真赏斋,秀水冯氏快雪堂,华亭董氏画禅室传藏。见严氏书画记,画禅室随笔、董华亭书画录。甲辰中元壮为题签。印文:壮为(连珠朱文) 《将军狩猎图》元 赵孟頫 赵孟頫力追晋唐和北宋风貌,其工笔重彩人物鞍马, 取唐人风范, 法度严谨, 风格古朴。此作绘一执弓荷箭蒙古将军策马而行,似在狩猎。画面用线丝丝不苟而气韵生动,人物、鞍马分别施以不同色彩,丰富浓郁而又清丽,做到了色不掩笔。用笔精细,色调浓润,风格清新秀丽。马的结构除了线条之外,主要运用渲染的方法,继承了唐代的鞍马画风。画上有鲜于枢题诗一首,书法精绝 款识:至大五年秋七月。子昂。 鲜于枢题:天上房星原不动,人间画马亦难逢,当时笔下千金,此是窗前八尺龙。鲜于枢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