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帖子
楼主: 隐尘

何为人性?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4

主题

140

帖子

153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53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20-4-11 16:58: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一、兴趣是过程型动力,首先一定要教导孩子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学习比成绩更重要,劳动比金钱更重要。
        二、可以逼孩子学习,但绝不要拿成绩,目标,理想等结果去逼孩子学习。成绩,目标等是需要自信来支撑的,否则就会有心理压力,就会感觉到痛苦,进而厌学。
       三、言传身教,模仿是孩子的天性。
       四、不能拿目标去逼孩子学习,但可以引导孩子树立目标,如好奇心。家长不知道孩子信心的极限在哪,但孩子自己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4

主题

140

帖子

153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53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20-4-14 11:57: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让孩子不再沉迷网络游戏?
         让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的是兴趣这类过程型动力,当然也有几分目标之类的结果型动力,否则网络游戏便不会只有几年到十几年寿命。
       一、兴趣这类过程型动力很难改变,但目标这类结果型动力却很容易改变。所以第一步要将兴趣转变为目标,将目标这类结果型动力的比重扩大。在这方面,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是高手,就像拿目标逼孩子学习一样,逼孩子游戏。
     二、在游戏里,不断挫败孩子的自信。目标是需要自信来支撑,否则就会有心理压力,就会感觉到痛苦。这样孩子就会对游戏产生心理压力。
       三、如果不想挫败孩子的自信,也可以等待孩子的游戏目标实现,当目标实现,孩子的游戏动力也会消失很多,可以趁此机会,让孩子远离游戏。但机会可能稍纵即逝,孩子随时可能树立新的游戏目标。
      四、要想彻底根除网瘾,却不在游戏上。很多孩子沉迷游戏是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而对游戏的兴趣使人心情宁静,是最好的避风港。彻底的根除网瘾,就要帮助孩子减少心理压力,至于如何做,以前的回帖已经说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来自
江苏
精华
0

0

主题

1

帖子

7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7

IP属地:江苏省

发表于 江苏省 2020-4-17 22:09: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经历了什么对人性才有这般体验,公道自在人心,没有什么比自己更清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4

主题

140

帖子

153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53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20-4-21 13:28: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会经历的七大心路历程
一、初生牛犊不怕虎

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斗志和好奇,总想尝试去做做。

二、做自己力所能力的事

在经历了很多事情后,有成功,也有失败。终于明白自己的能力有多大,哪些事情自己能够做到,哪些事情自己做不到。你选择去做那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三、爱拼才会赢(愚公移山)

终有一天,你会遇到一件你认为做不到,但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就像人们常说的那句话:“人都是被逼出来的”。在形势的逼迫下,你不得不拼搏,不得不“愚公移山”。或许是因为你的勤奋努力,或许是你的精神感动了他人,帮助了你,让你走向成功。

其实很多事情不是你做不到,而是我们认为自己做不到。因为你认为自己做不到,所以不去努力。因为不努力,所以很多事情,你也永远做不到。

四、没有动力,就没有压力

常听说这样一句话——没有动力,就没有动力。当你选择了拼搏,选择了愚公移山,有了人生动力,那么压力也会随之而来。站得位置越高,目标越大,动力越大,而承受的压力也会越大。终有一天,或是因为失败,或是因为目标太大,你会因为承受不了心理压力而崩溃。

如何在保留动力的同时,摆脱压力?这个问题从此成了困扰我们一生的难题。我们常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这句话其实是错误的,正确说法是“没有动力,就没有压力。”。不是压力产生了动力,而是动力产生了压力。如果真是压力产生了压力,那么这就是一个无解的命题。

五、生无可恋

你放弃曾经所有的追求,梦想和目标,以为这样就可以彻底摆脱压力,但也让自己生无可恋,觉得生活毫无意义。

对于“如何在保留动力的同时,摆脱压力?”这个问题而言,这就是一个完全错误的答案。固然摆脱了压力,但也失去了人生动力。很多人因为感觉不到人生的意义而精神抑郁,甚至草率的选择了自杀。

六、自信

你不停询问自己生活的意义是什么。终有一天,你会明白生活需要动力,激情和目标,但远大的梦想(目标)必须强大的自信来支撑,否则就会有心理压力,就会感觉到痛苦。你决定重振旗鼓,但因为需要自信,所以改变了许多。凡是有助于提高自信的事和人,都乐意去做和交往;凡是有损于自信的事和人,都反对和厌恶。自信从哪里来?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实,一种为虚。

实:自信从胜利和成功中来。然而有人成功,必然有人失败;有人胜,也必然有人会负,而我们也很保证自己能够一直胜利(成功)。选择用这种方式获得自信,就意味着把人生看成没有硝烟的战争,选择了一条残酷而又血腥的道路。能够永远胜利的人少之又少,所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自信的人注定只有少数,正如“一将功成万骨枯”。但这种自信是真正的自信,是实力和能力的真实体现。
虚:自信从别人的夸赞、尊重、羡慕、马屁中来,有些人把它们称之为“面子”,“虚荣心”。面子、虚荣心为何如此重要,我想原因或许就在于此。这种获得自信的方式是和平的,人人都可以做到,但虚的终究是虚的,这种“自信”并不是自己实力和能力的真实体现,更应该称之为“自大”,而自大会使人失败,自满会使人落后。
自信固然可以在保留动力的同时,摆脱压力,但无论是实的方式,还是虚的方式,都存在种种缺陷,并不算完美的答案。

七、知天命

古人云:“五十而知天命”,此时的你就如同看破红尘的老翁。放下了成绩,却不放下学习和努力;放下了梦想和目标,却不放下奋斗;放下了金钱财富,却不放下劳动工作和思索;放下了结果和收获,却不放下过程和付出。自信、面子、虚荣心对你而言即是浮云,毫无意义;胜负成败那是天注定的,正如那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功到自然成,功不到自然不成,该是你的自然是你的,不该你的强求不来,一切皆是自然的规律,用人们的话说,这就是“天命”。

从理论上来讲,带给我们心理压力的正是结果型动力,当我们放下结果型动力,而不放下过程型动力时,就能在保留动力同时,摆脱压力,这应该就是完美答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4

主题

140

帖子

153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53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20-4-26 11:32: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何为好人?
有人说“世上没有好人”,有人说“世上还是好人多”,到底谁对谁错?我认为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只是人们对好人的定义不同而已。
       我想好人的定义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好人是指人性中纯粹只有善,没有恶的人,付出而不求回报。广义的好人是指人性中有善,也有恶,但善的部分大于恶的部分,付出也求回报,但付出远大于所求回报。
          狭义的好人,只付出而不求回报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所以“世上没好人”;广义的好人,付出远大于所求回报的人还是很多的,所以“世上还是好人多”。比如很多父母对孩子的付出远大于他们的所求—养老送终,用广义的观点来看,父母对孩子是最好的,但用狭义的观点来看,几乎没有一个父母是好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4

主题

140

帖子

153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53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20-4-29 07:54: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生育率越来越低?
         无论是生育,还是养育孩子,无疑要付出很多,而付出需要的是过程型动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4

主题

140

帖子

153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53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20-5-1 22:50: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外星文明是野蛮?还是和平?
      在很多科幻小说中,外星文明是野蛮的,然而社会稳定的基础是狼(肉食者)和羊(植食者)的比例维持在安全范围,而野蛮的外星文明中,狼(肉食者)一定远大于羊(植食者),狼(肉食者)和羊(植食者)的比例不在安全范围内,所以这样的野蛮文明从理论上必然会毁于内乱,根本走不出自己的星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4

主题

140

帖子

153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53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20-5-8 08:36: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才是真正的挫折教育?
       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然而现实中,很多人遇到挫折失败,便浅尝截止,一蹶不振,甚至抑郁,自杀,如何让孩子变得更坚强?挫折失败打击的人的自信心,而自信心决定了结果型动力的大小,故而挫折失败会使人一蹶不振。结果型动力需要自信心来支撑,否则就会有心理压力,就会感觉到痛苦,但过程型动力则不受自信心影响,反而会使人心情宁静,专注。所以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让孩子经历更多的挫折,而是培养孩子过程型动力,如爱国、责任、习惯、兴趣,尽量的淡化孩子的结果型动力,如目标、欲望、梦想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4

主题

140

帖子

153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53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20-5-12 11:29: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有的学生成绩差,有的学生成绩好?
        在很多人眼中,孩子的成绩好坏是遗传,(甚至有的专家学者提出人种优劣论,进而种族歧视)但现实中的种种事实都无声的驳斥这种看法,为什么有的父母优秀,孩子却很差?为什么同一父母生育的兄弟姐妹,有的成绩优秀,有的却很差?
        如果要问那些优秀的学生,为什么成绩好?我相信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勤奋努力。我认为正确的答案也是勤奋努力,但决定学生勤奋努力的是学习动力,就想车一样,动力越大,车跑得越快。学习动力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过程型动力,如兴趣、习惯等;一类为结果型动力,如目标、名次、理想等等。决定过程型动力大小的是长时间的坚持和磨练,这样的人大多都是大器晚成,暂不讨论。而决定结果型动力大小的是自信心,但真正的自信心来自真正的成功胜利,而是真正的成功胜利只属于少数人,所以真正的自信心也只属于少数人,也就是说注定只有少数学生的成绩是优秀的,而大多数学生沦为垫脚石,除非愿意承受心理压力或者虚荣心,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学生成绩优秀,有的学生成绩差的原因,也是应试教育即便再怎么公平,也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公平,不可能把所有学生培养成才的根本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4

主题

140

帖子

153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53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20-5-12 11:37: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校如此,社会同样如此,为什么有些人穷,有些人富,同样如此。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即便再怎么追求平等,也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平等,人与人之间注定会有阶级分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