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496|回复: 3

黄梅东山五祖寺古道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0-3-6 12:38: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闻资讯
19小时前
吴头楚尾闻黄梅飘香,东山五祖开禅宗佛场。东山屹立于黄梅之北十二公里处,五祖镇所在地,属于大别山山系,古称:冯茂山,凤凰山。

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若探古道形成历史,应该归功于世代生息于东山后山,蔡田,向桥,大坪小坪等地的先民们,是他们的双脚,走出了东山古道的最初模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0-3-6 12:39: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五祖寺住持表自法师,募资化缘发动施主信众,分段捐石捐资,历数年寒暑,沿东山上山土路,建造修筑于山顶白莲峰的人工建筑,路宽约两米,取自然大理石基材修成。

东山古道,其实应该分成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天门起点至五祖寺唐风宋制古山门,为后山百姓与寺庙信众师德的共用部分。通天路至白莲峰顶,为寺庙弘法及游客登顶的专用部分。


清木刻《东山盛境全图》,是现存的一幅精美东山全盛时期的木刻记录图,沿东山古道中轴线,依次在古道两侧分布布局开来,展现了唐风宋制下五祖寺盛世时期的全景风貌。

一天门街古道起点,上世纪七十年代,本有三间两层木质结构建筑庙宇,年久失修到塌了。往前走,约两百米,便是释迦多宝如来佛塔,募建于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八角五层,大理石雕刻,底层设一佛龛,立于山丘之上。左边建有当地百姓祈福祭祀的五牲庙和土地庙。初一,十五香火旺盛。

古道前行,有近代高僧凈慧出资及东山见忍和尚,主持修建的,东山古道牌楼一座。上书净慧老和尚对联几副:

满祖传如来衣钵,东山开天下禅宗。

千丈百莲腾紫气,四时花雨落黄梅。

明镜非台含万象,菩提无树放千花。

东山古道南能北秀,真慧禅风种竹栽松。

前后门额上书:东山古道;不二法门。

蜿蜒上行,古道便依山势陡峭起来,两侧便是山林地带,主要分布有松木,杉木,枫木,竹子等品种。历陡坡台阶路面,闻泉水叮咚声,眼前便是古建筑二天门了。


二天门,俗称"凉亭"建于北宋宣和年中,牌楼式建筑,宽五米九,长八米二,前后贯穿式石园弧门,两方侧墙通风断开,形成四面通风的格局,下方为一自然通透石洞,山沟泉水洞中流淌而下。


出二天门直行,一座古塔隐现眼前,这便是三千佛塔了。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建,塔建一平台基石之上,塔八面五级六米之高,一层设佛龛,顶部仿古木八脊封檐,顶置仰莲承宝瓶塔刹。

此时改左道石级台阶上行,映入眼帘的是:青石碑及东山塔林。青石碑为一古留存石刻碑文,年代久远,字迹模糊难辨。近碑处还有一条状石刻柱,为名:千仞大师的纪念碑。沿松林上行,古代高僧石塔和近代师德石碑林立,这便是祭祀纪念五祖寺已故师祖塔林之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0-3-6 12:40: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石板路,石台阶,一座北宋古塔立于古道中间,这是十方佛塔了。此塔和三千佛塔构造相似,只是一层塔身,所刻:南無多宝如来;南無阿弥佗如来……等等佛教经刻有所不同。

沿四十八级台阶,右行至唐风宋制古山门,飞虹桥横卧山涧,历代文人雅士,对五祖寺的赞美之诗词,篆刻在飞虹桥门廊两侧。放下着,莫错过,更是佛教哲学的精神体现。求儿塔的设置,那是信众百姓,祈求生生不息的善心传承。

东山古道这一部分至此,全长约一千五百八十余米。出飞虹桥,沿山旁步小道至后山破额山,走马岭一带,古时候都是十分难走的羊肠小道,六零后之前出生的人们,记忆犹新。

五祖寺庙宇弘法建筑群里,上通天路各有两条。一为东坡流响,出后山门,沿一遍茂密的竹林,接半山通天路,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为改变的通道。至二O一五年左右,改为真身殿后门,直上通天路,这是一条历史的通道,是敬仰弘忍大师禅法通天的归真之道!

走过通天路,即是大满禅师塔。过去为中峰堂庙宇群,民国年间毁尽,塔留,后人建禅房三间。现平台到处散落塔座,门廊石条若干,足矣显现昔日庙宇建筑之气派!

接下来东山古道,通向白莲峰顶。走过象石,(从讲经台往下看,此石的确像一头象)一路台阶,陡峭难走,过左边讲经台,右边舍身崖,正面崖壁上现一"南無阿弥佗佛"石刻。讲经台为一石条垒起的平台,是古代禅师讲经弘之场所;舍身崖为一自然形成的约十余丈高的悬崖峭壁,下方即为清文人邓文滨石刻“福德"处。


继续上行,历峭壁而雕琢的台阶,小心上行,松林掩映下的古道,时而土路,时而石级,曲折艰难前行。不久,东山白莲峰顶白莲池显现眼前;鄂旅投在建的禅定苑金顶,更是光彩夺目。


登上白莲峰,东山古道全程即为结束。古道全程约四公里,二O一六年,被国家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年并对破损,毁坏路段,(一天门至古山门)予以维修。

东山五祖寺古道,是一条精美的中轴线,松林、修竹、法泉、庙宇伴左右;是一条生生不息的生命线,历代百姓,生活,奔波,出行,归家的路途;是一条师德信众的守候,高僧大德的追寻禅修之路。

古道悠远是禅宗五祖寺东山法门的开宗基石;古道厚重更是守本真心教义北渐南顿的传承。

踏先人脚印,寻师德经论。

探禅风古道,愿佛佑人生!


作者简介:孙文平,网名雅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123

2万

主题

60万

帖子

7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人在天涯ξ灵气袭人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776252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服务奖章东湖水王勋章东湖精华勋章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 2020-3-7 04: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活着应该快乐,因为你会死很久。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如果你涉世未深,我会陪你看遍世间繁华;如果你历尽沧桑,我会带你坐十遍木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