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20-3-12 19:45 编辑
《老莱子传奇》剧本中老莱子与楚王对 李勋明 一 ………
两人正说着,楚惠王、令尹屈固、少府范亥等已走近。子来退到后面,楚王上前向老莱子作揖施礼。
老莱子站起来作揖回礼。
老莱子:山野僻壤,虽非王宫之地,也是大王之土,请大王屈尊席地坐之。
老莱子让开自己坐的石头。
楚王:先生隐居蒙山,楚土因之生辉,孤王愿站着听先生教诲。
老莱子坐下,手抚竹简,两眼炯炯有神,和蔼的望着楚王。
惠王:我祖熊绎,辟在荆山,毕缕蓝缕,以启山林,奋于江汉,以方城为城,汉水为池,安邦兴国,地广五千里,已近四百余年,然而当今而北有秦晋,东有越国,无时不在威胁我楚国大好河山。先生修道德,胸怀奇术,其才不在姜尚老聃之下,必有治国安邦大略。倘能下山辅佐孤王,楚国必将重振雄风,扫平六合,一统中原。
老莱子:楚国自武王立国,庄王称霸,饮马黄河,问鼎中原,雄据中国南域,北方列国虽然对楚国虎视眈眈,不过,短期内不敢轻举妄动进攻楚国。老夫观大王形神气足,三才有余,必将成为楚国当政最长的一位太平国君。盛衰有定,大王不必为楚国今后的国事多虑。
惠王:寡人愚陋,独守宗庙,登门拜访,愿以守国之政相托,请先生幸临之。
老莱子:老夫山野之人,不足以守政。
惠王:先生有何良策让楚国长盛不衰?
老莱子:我华夏之地,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故山川发于西北,江河源于西北,王者多据西北而治东南。故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者常于西北。楚国虽然拥有江汉洞庭之广,却不及秦国八百里秦川风调雨顺,楚国欲统一华夏,必先进取西北。但是,现在楚国实力只能与秦晋抗衡。大王当延续历代楚王“以方城为城,汉水为池的”战略方针,行无为之治。方可使楚国长盛不衰。
惠王:按先生所言,楚国暂时无力进取中原,先生有何良策让国家可以国富民强。
老莱子: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欲而民自朴。以道佐人,以德治国。以政治邦,以奇用兵。防止国家祸乱,从安定时抓起。社会越是安定,越要注意那些图谋不轨的人,无为而治,则无不治也。
惠王:先生志修道德以济天下,孤王愿以国相托,变先生之志。
老莱子:小人为了个人利益而牺牲自己,大夫为了家族发达而牺牲自己,君王为了国家而牺牲自己,圣人则为天下而牺牲自己。今天下诸候纷争,强者为大,掠夺、杀戮无处不在,社会最缺失的是道德。我处卑微之谷,游大贱之渊,避世俗之沦污,融自然之本源,事师于今,理事于古,若夫道,则在我独行而已。
惠王:孤王明白先生之意,不愿效一时之政而舍弃修万世之德。先生胸怀比天大,比海阔。先生思想比山高,比水长。孤王虽拥有一国江山社稷,若论对天下后世之贡献则在先生之下也。还望先生不负孤王托国之意,下山辅佐孤王,行无为之治,让楚国长久繁荣昌盛。
老莱子: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夫恐怕会让大王失望也。
惠王后退几步。
惠王:孤王今日先告辞,来日再登门请先生下山。
老莱子:喏。
惠王作揖,后退十几步,转身上马离去。
…………。 二 楚惠王和令尹屈固、司马子南、少府范亥、子来小宴。几个宫女在一旁伺候,殿前伺士进来禀报。
殿前伺士:报告大王,杞国见我大军压境,已主动投降归顺楚国。
伺士献上杞国国君降书,惠王接过观看。
惠王看后高兴的端起酒樽一饮而尽。
惠王:我楚国强盛,杞国望而生畏,不战自降也。
令尹屈固:依微臣之见,楚国如今最大的威胁是秦国,大王当趁势挥师北上灭掉秦国。秦国一败,中原列国必象杞国一样不战自降。
惠王:我楚国虽可与秦国一争高下,但是东有越国势力逐渐强大,已经吞并吴国,对我东部构成极大威胁。现急于进攻秦国,一旦越国从东部出兵攻楚,我将腹背受敌,楚国有可能一蹶不振,祖宗四百年基业则毁于孤王之手也。
令尹屈固:自古成大事者,必有大胆量。昔先祖楚武王敢于冒险,才开创了立国大业。大王如果犹豫不决,必坐失良机。
惠王:莱子先生修道德,善阴阳八卦太极之术,知天文,识地理,他主张孤王“行无为之政,做一位太平国君”,必有道理。孤王明日再去蒙山求教赖子先生。
……… 老莱子站起来走出草堂,惠王和令尹屈固、司马子南、少府范亥已走进院子。老莱子站在中堂前廊下作揖施礼。
老莱子:大王二度驾临蒙山寒舍,令老夫深感不安。
老莱子请惠王于草堂分左右坐下,子苜端上茶果。令尹屈固、司马子南、少府范亥、子来分别立于门两侧。
惠王:孤王请先生下山辅佐国政,不知先生何日启程?
老莱子:老夫隐居养亲多年,现在父母均已八十高寿,患病在身,为儿不敢一日离开父母之侧,以尽孝心。
惠王:先生实乃大孝之子,只要先生答应出山,孤王会重修豪宅让先生和双亲居住。
老莱子:谢大王厚爱,双亲跟我们长居山林,与鸟兽为伴,以野菜为食,恐已无法适应宫廷生活。
楚王命范亥抬进一礼箱
惠王:承蒙先生教诲,孤王略备小礼,请先生笑纳,以表孤王敬佩先生之情。
老莱子:老夫对国家未有寸功,不敢受此厚礼。 惠王:先生不必推托,孤王今日登临蒙山还有要事请教先生。我楚国当今日益强盛,疆自降域不断扩大,前年灭掉蔡国,近日杞国又不战而归顺。当今能与楚国争高下者,秦国也。大臣们认为值此国威大振之机,亦当挥师北上进攻秦国,直捣中原,先生以为如何?
老莱子:不知常,妄作凶。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顺乎自然,无为而无不治也。
令尹屈固:惠王治国有方,风调雨顺,国富民强,疆域已占中国半壁江山,如不先发制人打败秦国。按先生“无为而治”之道,让秦国养精蓄锐,必先取中原,我楚国将悔之晚矣。
老莱子:昔武王立国,庄王称霸,靠的是楚人毕路蓝缕、自强不息的精神。请问令尹大人,楚国进攻秦国的胜算有多大?当今臣子将校还有楚人立国时毕路蓝缕的精神否?军队还有昔日视死如归的斗志否?还有那些昔日被并吞的小国百姓真正臣服楚国否?那些周边列国难道没有防备楚国去进攻他们?恕老夫直言,今楚国表面泱泱大国,其危机四伏也。
令尹屈固听了老莱子的一番话,无言以对。 老莱子:巅峰过后是低谷。昔楚人英勇善战,即使战死疆场,马革裹尸,也视为光荣和自豪。楚国对灭亡之国采取柔性政策,迁其宗室,存其庙宇,县其疆土,尊其习俗,抚其臣民,用其贤能,凝聚了民心,强化了国家意识,这就是楚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根本原因。秦人对他国动辄斩首几万,推行强权政治,他即使统一了中原,终久也会灭亡。
惠王站起来,向老莱子施礼。
惠王:先生不出户知天下,刚才一番话使孤王茅塞顿开,真正意识到治大国若烹小鲜。我楚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靠的是毕路蓝缕的精神、自强不息的意志、包容天下的胸怀。孤王治国当继承先祖自强不息的精神,推行先生“无为而治”之道,凝聚民心,休养生息,轻徭溥赋,减少战争,让人民安居乐业,真正做一个像先生所倡导的太平国君。
楚王起身向老莱子告辞。
惠王:愿先生不负孤王托国之意,过些时日,孤王再光临蒙山恭请先生。
老莱子:大王保重。
老莱子送楚王走出草庐。楚王一行上马准备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