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202|回复: 5

湖北黄梅县流传的民间故事,一副对联,展现黄梅人的聪明智慧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0-3-16 08:45: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青年文化观察  03-15 02:00 阅读 217
黄梅县在湖北的版图上,是东南边最边缘的县城,东边和安徽宿松县接壤,南边和九江隔长江对望。正是因为这样的地理位置,历史上黄梅县的隶属地问题曾多次调整,和隔壁的九江、宿松、湖口等地分分合合,因此黄梅县曾被寻阳、庐江、蕲州、新蔡、广济等代指或隶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0-3-16 08:47: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梅县被命名至今有1400多年,与隋文帝创立科举制度为同一年,因黄梅县境内的黄梅山、黄梅水,当然这些地理特征至今可能已经无法查证,只有少数的本地人才知晓。

对于黄梅县,大多数人外地人的印象无外乎就是两点,一是起源于黄梅县的黄梅戏,二是佛教禅宗的发源地。黄梅戏的名气家喻户晓,虽然关于起源地至今还有一些无聊的争议,但是公众的认知基本达成一致(黄梅县是起源地)。而关于禅宗发源地,黄梅县在宣传上似乎力度还不够,境内的四祖寺、五祖寺等一些悠远历史的佛教寺院虽然都是见证,但世人似乎都只知“禅”而不知黄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0-3-16 08:48: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梅县历史上出过无数名人以及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不过在这里跟大家分享的是一则小的民间故事。虽然那些佛与禅的深刻故事多不胜数,但是还是想跟大家换一种口味,看到不一样的黄梅的人文文化。
话说在晚清时,黄梅县有一位名叫张子远的名士,不仅才气过人同时又为人谦逊,曾在武汉江汉书院讲学。有一次江汉书院的主管领导张之洞想要考一考张子远,给张子远出了一个上联:
四水江第一,四季夏第二,先生到江夏,是第一还是第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0-3-16 08:49: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之洞的这副上联,前两句有理有据,点出了武汉江夏之名,后两句以反问将了张子远一军,着实考验张子远的应变和才识水平,张子远却立即答出了下联:
五色黄为贵,五花梅为尊,学生出黄梅,不为贵亦不为尊。
张子远的下联和张之洞上联一一对应上联,前两句自报家门引出老家是黄梅县,后两句以面对长辈谦卑之态也接上了张之洞的反问,不为争第一第二,也不是为了富贵权力,只是一个学生,完美对出下联。而这种自我介绍式的下联,也成为了黄梅人常被提起用作介绍的用语,可见在黄梅厚重的文化背景和佛与禅的哲学烘托下,黄梅人的品质里面自带这种高雅气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0-3-16 08:50: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黄冈景区位于湖北黄梅县境内
放眼之下,黄梅县虽然没有一些知名历史悠远的县市超高名气,但是论楹联或者对联的文化传统,黄梅县是居全国之首的,据史料考证,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副楹联就是出自黄梅县(麒麟阁上精神爽,虎豹关前胆气豪),黄梅县也是中国首批获得“全国楹联之乡”的称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0-3-16 08:51: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祖寺《四组法语》
关于黄梅县的更多故事、风土人情,感谢各位留言分享,文中的这副对联,也欢迎各位书友评论聊一聊自己的见解!
扩展阅读:
湖北浠水民间流传的两副对联,衙门内外不同视角,引人深思
蕲春民间流传的一对联,上联:楼上佳人,穿红着绿,未必三从四德
湖北武穴的特产作一副对联,上联:武穴酥糖名扬天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0-3-16 08:52:32 来自手机
工作人员向省记者介绍柳林红烧肉
有的时候,一道简单的菜谱取之于普通的食材,仅仅因为寓于他奇妙的传说和故事。此道菜谱便闻名于天下。有了深刻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普通的菜便有了深刻的意义。这真是百姓日用而不知。比喻,看过毛泽东遗物的故事,我们便知道毛泽东一日离不开霉豆腐。因为有了领袖情节在里面,精明的商家看到了商机大力推介,长沙臭豆腐便全国火遍全国。还有红烧肉是毛泽东的最爱,毛氏饭店里的招牌菜便是红烧肉。简单的五花肉食材做出了人们喜爱雅俗共赏的美味佳肴。

红烧肉
说到红烧肉,我们便知道毛氏红烧肉,这因为有了伟人和红色元素而出名。其实用五花肉做的红烧肉在湖北早已出名。便是黄冈的“东坡肉”,一说杭州的东坡肉,其实都是有椐可查。总之东坡肉是寓于了名人元素到里面而驰名天下。话说苏东坡被谪居到黄州,为官清廉,吃不起当地富人吃的羊肉。苏东坡是最懂生活的人,不管什么处境他都寻找生活的乐趣。他研究出“少许水,慢着火,火候到时味自美”的东坡

东坡肉
东fh用简单的食材,苏东坡做出了千百年来流传的“红烧肉”。却说这红烧肉肥而不腻,色香味俱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黄冈东坡肉早已闻名天下,黄梅柳林为何又打出柳林红烧肉作为地标优品在黄冈食卷重点推介。原来黄梅柳林红烧肉也是一道红色菜品,流传着关于红军的故事。

黄梅飘香宴中有柳林红烧肉
一九三一年三月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清剿黄广地区一带红军。当时活动在黄梅的部分红九军团将士退守到柳林镇一个叫太平洞里。红军在山洞里弹尽粮绝当地老百姓知道这个情况后自发地把家里猪杀掉做成红烧肉给红军作粮食。他们用竹竿一根根的装好肉送到洞里来接济红军。因为红烧肉易于保存,比较耐饿,红九团官兵吃了之后有了力量赢得了突围的时间。所以柳林红烧肉成了当地老百姓津津乐道的一道红色菜品。这也反映了革命时期军民鱼水情深。
真是不听不知道,柳林红烧肉同江西井岗山的红米饭南瓜汤一样,他还是我们忆苦思甜的鉴证。它承载了老区人民对红军的深情厚谊。怪不得黄梅在地表优品文化美食上隆重推介柳林红烧肉。
支持 反对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