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如人生 ●刘学文(西流河人,现居沈阳) 人生如棋,棋如人生。
小时候,我就喜欢看大人下象棋,感觉隔着楚河汉界两军对垒、刀兵相见,既刺激又有趣。看着看着,不仅学会了下棋,而且懂得了下棋规则以外的规矩:观棋不语真君子,落手无悔大丈夫。修养高的人下棋,彬彬有礼,或是让对方先手,或是让一两子;修养差的人下棋,赢了沾沾自喜取笑对方技艺太差、输了骂骂咧咧指责对方耍赖,要是真急了,一言不合还能动起粗来。我那时候还小,对“真君子”“大丈夫”的理解,还只局限在棋局之中。现在看来,其实这种棋品见人品的优良品质,一直在潜移默化地熏陶着我。每每想到这些,我都会感叹古人把“琴棋书画”作为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高妙。
学生时代,我一直保持着闲时下下象棋的爱好。有时晚自习结束,一时兴起,回到宿舍熄灯后,我能与室友顶着被子、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一较高下。不过,那时候的我棋艺并不算出色,只是挂点小彩头赌一碗方便面而已,经常会输得一塌糊涂,真正使我棋艺突飞猛进的时候,是在我参加工作以后。
结束学生时代,我只身来到北方工作,身边没有亲人、没有朋友,生活独立,一切只能靠自己。我发现,自从独立生活后,我懂得了细心去做每一件事、懂得了珍惜眼前所拥有的、懂得了收获的来之不易,也逐渐转变了故步自封的“小农”观念、调整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打起精神勇敢面对一个全新的未来。这种转变,也反映在下象棋上。过去我总会以杀掉对方有生力量为致胜的主攻方向,独立生活后我变了,变得会通盘考虑哪些子可以丢、哪些子必须千方百计地保护好,从以前不加思考的落子逐渐变成慎重布局、大局为重,从以前浮躁焦虑的心性逐渐变得沉稳平和。自此日益精进,棋技一日千里。
不久,我下象棋的水平在单位无人能敌,随后又在上级单位组织的各类文化活动比赛中频频夺冠。但好景不长,正当我悠然自得时,单位分配来一名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干部,精于下象棋的他不到二十步,就把我杀了个片甲不留。
看着一盘三十二颗子的象棋,我又开始总结自己失败的教训,得出一个残酷却现实的结论:人的一生中并不存在着一味的赢或输,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能人背后有能人。如果想要比别人更加厉害,就要不断地钻研和努力,用比别人更多的汗水和付出,去超越自己,进而超越别人。
这种超越没有捷径可走,只能是静下心来,一头扎进棋里棋外的那个精彩世界,去努力的学习。
学习“卒”的品质。棋盘上,“卒”的地位或许是最低的,但它除了横向进攻、就是纵向向前拼杀,一步一个脚印、永不后退。然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待工作总会抱着“一蹴而就”的态度,完全忽略“万丈高楼平地起”辩证过程。须不知不论在工作上、生活上、还是人生路上,我们都要学习“卒”的品质,稳扎稳打,积累每一步成长的脚印,每一滴挫折的眼泪,每一份犯错的经验,才能“长风破浪会有时”。
学习“炮”的洞悉力。“炮”打击的目标,是与其相隔一子更为深远的“敌手”。这种越过表面,直击根源的洞悉力,正是我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必备素质。然而,我们总是会抱着“浅尝即可”的态度,找表面原因、草率解决问题,总会在一个问题上不停地犯错、在同一个地方多次跌倒。
学习“仕”的专一。“仕”始终在“将”周围三两步的方寸之间坚守,但凡有敌军威胁到“将”,“仕”便会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这种专一精神,值得当下的我们学习。如果说目标是夜空中明亮的星,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那么,如今许多人的“夜空”都是“满天星”的景象。目标太多,以至于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努力。要学习“仕”的专一,认准一个目标,以科学合理的思维结合实际情况,为目标制定短期、长远、局部和整体的计划,并为此奋斗终身。
转自:仙桃日报2020年04月17日期第03版:桃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