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中国
- 精华
- 0
下士

- 积分
- 96
IP属地:中国
|

楼主 |
发表于 中国 2020-4-25 22: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viking1111 于 2020-4-25 23:54 编辑
1)新中国成立后,荆州长时间定位于荆江分洪区、随时准备被大水淹,为保武汉与其他重要长江中下游城市长期牺牲过大,这制约了荆州发展——作为局部的跨江建设与城市规划布局(当然也包括过江通道建设与规划了),当然都受到制约。
这是外因,是为某段时间的国家战略作出的局部牺牲,荆州人民应该有这个担当。
好在,在国家宏伟战略下的三峡工程竣工后,荆江分洪区的作用大大下降、甚至可能成为历史名词,这给被束缚的荆州、有了重新施展活力的广阔空间,也给荆州的大项目上马、完善工业结构与产业链提供了极大可能。
2)另一方面,荆州自身也要反思,工业兴市口号很早就提出来了,但没有持之以恒、缺乏发展战略的主心骨(个人认为,荆州搞旅游兴市,比较优势与硬核卖点、都不如宜昌!),到现在也没有拿得出手的工业拳头产品,更别说哪怕是某个细分行业的完善产业结构与比较突出优势了(如武汉的光谷、贵阳的大数据、温州的鞋与打火机、东莞的中低端电子制品等)。
在近30年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过程中,荆州在工业制造业领域的“国内、甚至是省内的存在感”都不明显,坐失了很多机会(事实上,荆州作为人口众多、水资源丰富的平原地区,千百年来就是富饶的鱼米之乡、国之粮仓,先天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创造的财富少,财政收入有限,能干的事、当然也就少;不能只是靠天靠上头吃饭,自身强、才是真的强。
自身发展战略模糊、摇摆不定,浑浑噩噩浪费了一些自强的机会,这是内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