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456|回复: 2

[鄂东崛起] 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0-5-13 11:09: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冈新闻网
1小时前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交通先行的原则,把“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创建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全镇通村达组公路600余公里,2019年以来,新建二级公路以上标准的农村公路27公里,改造提档升级68公里。

农村公路建管是极好的筹资平台

一是项目好整合。千事万事,修路是好事;这错那错,修路不会错。我们新修并完善功能建成的长9.48公里的工业大道和长9.24公里的生态大道,路基、涵洞工程投资近2000万元,整合了扶贫连片开发项目、小流域治理项目、土地整理资金以及10多个零星的扶贫、移民、水利等项目。

二是群众易发动。只要说修路,乡贤能人、社会各界都踊跃捐资。

三是主体舍得投。农旅项目主体把道路建设作为项目开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先期工程,如:永佳河镇南斗天湖项目自主投资建设7米宽的硬化、黑化道路30多公里。同时,镇政府每年从镇级运转经费中拿出500万元以上的资金用于道路交通建设。

农村公路建管是开启农村发展的金钥匙

通过走路产融合、共享创建的路子,永佳河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修好一条路,发展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群众”的良好态势:一是形成了工业起步区,引进工业项目12个,已投产6家,红安县给永佳河镇定的“年税收过5000万元”的小目标指日可待,2019年镇级税收超过2000万元,而2011年前镇级税收为零。二是引进了一批文旅项目。南斗天湖项目总流转面积6000亩,总投资58亿元,建设用地1500亩,将打造全国一流的康养基地。三是催生了一批现代农业园。葡萄水果、栀果、脐橙、花卉苗木等4项各5000亩,奠定了休闲旅游农业的基础。四是打造了一批红色教育基地和古村落名胜古迹,为下步旅游招商积累了资本。五是改善了城乡面貌,在新的农村路旁边新建了党群服务中心,形成了村级中心,更好地凝聚了人心,增强了群众改善人居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六是巩固了精准脱贫成果。沿线贫困户均受益于道路畅、产业旺,自主发展信心倍增。

建设“四好农村路”助推镇域经济发展

建好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致富路”。我们始终将“四好农村路”与绿色生态产业发展+传统文化特色镇发展相结合,科学规划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着力完善交通+产业结构保山护水、交通+生态资源养山润水的农村公路网络;坚持道路建设和扶贫攻坚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大发展格局,秉持“修好一条路、带动一方富”理念,全力打通群众脱贫“最后一公里”。举全镇之力共建成农村公路600余公里,涵盖镇域内工农产业通道、生态旅游游循环线,李天焕故居、王建安故居红色旅游路,形成绿色生态产业园里体验绿色环保农业、将军故居前感悟红色文化、知青茶场寻乡愁的“交通+旅游特色”。

养好车通人畅“风景路”。一是规范养护制度。全面建立“县为主体、行业指导、乡镇主导、社会参与”的养护机制,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公室制定下发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组建专业养护队伍,实行“定路段、定人员、定标准、定责任”的“四定”模式,全面落实乡、村道养护主体责任。二是严格日常养护。按照每五公里配备一名公益性护路员岗位的日常养护模式,由村级路长负责管理,采取周督办、月排名、季考核的考评机制,实行奖优罚劣工资激励机制,确保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落到实处。目前,全镇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制度,建立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微信平台,示范线路实现了“田路分家”和“路宅分家”,路面整洁、边沟通畅,违法超限超载运输及损坏农村公路设施等行为得到有效治理,“实、安、绿、美”的通行环境基本形成。

打造综合运营体系。始终坚持路产融合共享创建,积极传承红色基因,开发“四好农村路+红色旅游、乡村漫游+古村落游、采摘体验+工业产业、生态项目”等品牌价值,推出将军故居红色旅游线路和古村落旅游线路,葡萄、脐橙采摘,栀子花乡村游等乡村特色旅游。将农村公路与扶贫产业相结合,建一条路,富一方民,管一条路,造一片景。养好用好一条路,脱贫巩固一方群众,推进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建立“五站合一”的五级客运站体系,建设公路管理站、交通管理站、安全劝导站、农村客运站、电商物流站,同步配套建设停车场,完善各支点物流快递超市、电子商务平台、农产品交易中心等功能设施,在县交通运输部门的支持下,开通绿色环保客运班线。开通4条客运班线,全镇绿色客运服务大格局逐步形成。服务过程程序化,服务管理规范化,服务质量标准化,确保运营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努力建成覆盖全镇的双向物流运输网络,以农村公路为基础,依托县“双向物流”电商销售和物流配送平台,将本地皮子、茶叶、葡萄、脐橙、香菇、红薯、花生、火龙果、无花果、栀果等农产品放上电商交易平台进行网络销售运送至全国各地,有效解决永佳河镇销售单一和运输难问题。同时,组织快递、物流、运输私营企业主进行大物件、长途件运输,基本形成连接省、县、镇、村货物配送全覆盖的良好局面,有力推动全镇物流运输体系建设。

如今,一条条农村公路化作“自然风景线”“科创产业线”“生态富民线”“人文历史线”,串联“山水林田湖、城镇乡村景”,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途,激活一个个“有颜值有产值”的美丽乡村。

(作者系红安县永佳河镇党委书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0-5-13 11:10: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我市计划建设5G基站1218个

黄冈新闻网
05-11
今年我市计划建设5G基站1218个实现黄州主城区信号连续覆盖

黄冈日报讯(记者汪秀玲)5月9 日,从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2020年第一次会议获悉 ,我市加快推动黄冈智慧城市建设和5G产业发展,今年年底主城区计划建 设5G基站1218个,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5G产业发展,是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增强经济发展和产业竞争能力、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载体。会议指出 ,要抢抓中央加大对湖北支持力度和产业发展等政策机遇风口,结合智慧黄冈总体规划,主动作为 ,努力实现黄冈智慧城市建设的快速增长。

据悉,目前黄州主城区已完成 185个5G基站建设。2020年底 ,四家运营商计划建设5G基站1218个 ,包括黄州主城区1105个(其中移动 343个,电信282个,联通330个,广电150个)、其他重点区域和垂直行业113个 ,实现黄州主城区5G信号连续覆盖。

如何做好这项工作 ?会议强调 ,要突出主题 ,务实推进 。围绕智慧黄冈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按照轻重缓急原则,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全面强化基础设施支撑 ,大力强化政务协同能力,推进城市治理共建共治,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质量 ,整体增强生态环保成效,创新实现数字经济发展,整合创新公众服务入口 ,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要加大争资立项工作力度,全力谋划争取中央、省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各类项目资金支持 ;要整合资源 ,加强对各部门和各县市区整合统筹,实行资金节约利用,项目共建共享共用,实现全市一盘棋,市区一体化,避免形成新一轮的重复投资建设。

要政企合作 ,形成合力 。加大政务服务,发挥企业智慧、企业力量,全面深化我市与浪潮集团等公司的战略合作 ,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逐步从政府主导单一模式向社会共同参与、联合建设运营的多元化模式转变 ,走出一条符合实际、后发赶超、绿色发展的转型发展新路 ,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要明确责任,加强协同配合,进一步强化机制建设,形成上下联动、整体协同的工作格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0-5-13 11:12: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麻城“三轮驱动”打赢“双战”

黄冈新闻网
1小时前
做产业 抓就业 促消费

麻城“三轮驱动”打赢“双战”

黄冈日报讯 (通讯员万永庄 赵咏松 江叔青)“我的黑山羊养殖场里现在养了200多头黑山羊,去年年底卖了68头黑山羊和2头犊牛,收入有9万多元。政府不仅帮我争取到了2000元的产业奖补资金,还安排专家对我进行‘一对一’技术指导。”5月8日,麻城市龟山镇西埠冲村黑山羊养殖基地,贫困户李福生的话语难掩喜悦之情。

麻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产业、抓就业、促消费,“三轮驱动”齐发力,坚决打赢“战疫”“战贫”两场硬仗。

做实特色产业。麻城利用大别山区域优势,继续打造“一镇一品”特色产业,山上种油茶、板栗,山下种菊花、蔬菜,打造全国最大的菊花生产基地,构建形成“麻北菊花、油茶,麻东板栗、中药材,麻中南粮食蔬菜、花卉苗木”的产业扶贫格局,扩大180万亩产业扶贫基地带贫效益,全力实现贫困户全覆盖。新增产业发展基金5000万元,围绕特色产业,培育“一村一社”,每个村至少培育一家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拟计划扶持带动贫困户产业就业增收扶贫市场主体2753家,扶持“一户一业”,力争各类市场主体累计带动贫困户42543户,实现“镇镇有主导产业、村村有产业项目、户户有增收途径”。

拓宽就业门路。针对疫情影响,麻城及时解决贫困人口就业问题,通过调整产业扶贫奖补政策,安排3000万元资金对发展特色产业的贫困户和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市场主体给予一次性补助,安排120万元统筹资金免费为贫困户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辐射带动36800户贫困户通过特色产业实现增收,动员市内企业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确保增加1万人左右实现在家门口就业。通过自驾、包车和开通专列等方式,向珠三角、长三角等地输送10万多人,近两万贫困人口优先登记、优先上车。该市还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500万元,补助约1.5万个公益性岗位,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实现就近就业。

开展消费扶贫。为帮助解决扶贫产品滞销问题,麻城多措并举,推动产区和销区“点对点”对接,认定扶贫产品17家、供应商30家,协调优化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推动种植养殖基地(公司)与超市做好产销对接。通过电商平台,建立“互联网+产业”体系,倡议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各界人士优先购买扶贫产品。通过政府采购、以购代捐、商超购销和“互联网+”销售等消费模式,已帮助销售滞销扶贫产品1390万元,助力贫困人口稳定增收,降低致贫返贫风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