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原名万家宝,小名添甲,祖籍潜江,生于天津,卒于北京,其骨灰一半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一半葬于潜江森林公园的曹禺陵园。 曹禺虽出生天津,但其父(万德尊)是从潜江走出去的民国将军,曹禺出生第三天母亲薛氏就病逝,童年万家宝认识的第一个汉字就是潜江人(曹禺同父异母的姐姐万家瑛,小名珍珠)教的,可以说姐姐万家瑛是曹禺真正的启蒙老师。 而名义上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刘其珂也是潜江人(万德尊外甥)。 所以曹禺先生晚年思乡、恋乡的情结特别浓烈,总想回到他的父辈出生的土地上,看看父老乡亲,看看家乡改革开放以来日新月异的变化,由于病魔缠身,没有实现。 但多年来他密切关注着故乡潜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对故乡倾注了满腔热忱。 曹禺先生是在84年看到潜江花鼓戏《家庭公案》进京演出后,主动跟演出人员说的自己也是潜江人,并邀请潜江剧团人员去他家玩。 当时潜江人根本不知道曹禺祖籍是潜江,他观看首演,接见演员,并放开嗓门喊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也是在当年12月,74岁的曹禺随全国人大视察团到了荆州,这是他离潜江最近的一次。可惜参加的是集体活动,他只能与故乡擦肩而过。为此,他挥笔写下诗篇:“明月故乡晓钟,远隔千里相同,不知今夜何处,犹在思乡梦中。”思乡之情跃然纸上。 1989年秋,曹禺因病住进了医院,就在当天,先生写下了著名的散文《我是潜江人》,嘱夫人李玉茹和女儿万方带到潜江。 带着曹禺的嘱托,李玉茹一到潜江就说:“我是回家来了。” 第一次回到老家的万方向父老乡亲深深鞠躬,她展读父亲写给家乡的那封《我是潜江人》的家书时,当场的好多人都哭了。 曹禺的手迹《我是潜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