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549|回复: 2

[鄂东崛起] 市六项科技成果喜获省科技奖励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0-6-15 14:03: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冈新闻网
2小时前
黄冈日报讯 (记者沈红星 通讯员方洋)6月12日,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市6个项目荣获2019年度全省科学技术奖励,是近五年来获奖项目最多的一年。其中,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技术发明奖三等奖1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1项。

在获奖成果中,湖北蕊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科技成果“高性能新型电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荣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黄冈市农业科学院、黄冈市种子管理局的科技成果“国标二级优质香型杂交晚稻新品种A优338及其不育系A4A的选育与应用”,黄冈市劲马窑炉机械有限公司的科技成果“高效节能型循环风除尘器成套设备关键技术与应用”,湖北凤凰白云山药业有限公司的科技成果“一种镇咳祛痰药物制备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等荣获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湖北韩泰智能设备有限公司的科技成果“铝活塞阳极氧化自动线”获技术发明奖三等奖。蕲春时珍艾草科技有限公司荣获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紧扣“双强双兴”“四大行动”,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重点,以打造3.0版市校合作、千企联百校为抓手,聚焦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推进产学研合作,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引领支撑黄冈高质量发展作用不断显现。2019年,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0家,总数达到313家,居全省第5位。全市建成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2家、院士专家工作站32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校企共建研发中心60家。我市成功举办2019湖北·黄冈市校合作暨“千企联百校”对接活动,市政府与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19所高校院所签订第三轮战略合作协议。引进科技副总(创新团队)134个,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37.4亿元。黄冈高新区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上升9位,居全国第110位。

黄冈日报 查看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0-6-15 14:04: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利丝业: 发展桑蚕产业 助农增收致富

罗田新闻网
06-13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我县德利丝业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推动蚕桑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产业支撑。

“乡间初夏闲人少,正是采桑养蚕忙”。时下,夏蚕生长已到关键期,在位于匡河镇石桥铺村的县德利丝业有限公司的500亩桑园里可以看到,当地农户正在桑园里采桑叶。

石桥铺村四组的饶金凤,家里有6口人,爱人和儿子在外面打工,由于家里两位老人需要照顾,她从2018年开始在德利丝业上班,是蚕室的饲养员。

石桥铺村村民饶金凤说:“这个蚕室是由我负责,一天喂三天叶,早上六点、中午十二点、晚上六点半,一天八小时,我做到好轻松,一个月我也有两千多块钱,再个我的土地流转这个公司,我的五亩土地,一亩是五百块钱,一年下来(共)两三万块钱,在这里做事好舒服,照顾了屋的,做得好安心。”

匡河镇石桥铺村干部张明威介绍说:“德利丝业落户我们村后,给我们村带来了实惠,给农户带来了收益,我们村流转土地两百多亩,带来直接收入十多万元。同时带动39户的劳动就业机会,户平均每年增收达两万多元。”

德利丝业建于1993年,曾是我县茧丝绸产业骨干企业。经过26年的发展壮大和转型升级,现在已发展成为湖北唯一一家集基地+农户、栽桑养蚕、自动化缫丝、蚕丝被手工制作、农耕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企业,年产优质白厂丝100多吨,生产蚕丝被10000多条,各类绢纺原料80吨,销售收入达5000多万元,近200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桑蚕产业成为了当地的主要增收产业。

近年来,德利丝业极探索蚕丝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与周边6个村120户群众签订了帮扶协议,土地流转1000亩,仅去年就发放员工工资300多万元,每年支付土地流转费达50多万元。

德利丝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潘道进说:“我们打算采取这些办法,由我们企业提供技术,由我们统一流转土地,集体整理土地,再就是科学的栽培技术,用我们企业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把这个小蚕共育,土地集中管理,桑园集中管理,我们要集中起来,小蚕共育,把小蚕养好以后,再发给农户,一家家的养,养好后我们集体收购,在这个蚕具、蚕药、技术方面,我们全方位的服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0-6-15 16:06: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省属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活力迸发

荆楚网
4小时前
近日,为贯彻落实国家、湖北省关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最新法规政策,湖北大学在全省高等院校中率先出台《科技创新技术经纪服务奖励实施办法》,探索试行技术经纪佣金制度,激发产学研合作市场化活力。此前,该校已规定,成果转化收益80%-99%用于奖励研发团队。

政策落实不到位,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对此,省科技厅认真落实国家关于科技成果转化各项政策,指导省属高校结合实际出台科技成果管理、成果转化奖励等系列政策文件,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热情,引导科技人员把论文写在产业上,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

一项成果可救活一条生产线。湖北大学教授马立新专注各种基因工程菌种的构建,被企业称为“酶教授”。他的新成果“异源重组蛋白酶K”在病毒含量极低的情况下,也能富集病毒核酸,对艾滋病病毒、流感病毒等检测均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该成果已经过大规模市场验证。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支持教师创业,大幅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比例等举措,湖北大学一批实验室科研成果在企业落地生根。

汾酒、泸州老窖、劲牌公司、安琪酵母、良品铺子……这些响当当的企业及产品背后都离不开一所高校——湖北工业大学。该校负责人介绍,学校学科专业与湖北产业全面对接,科技成果80%以上在本地转化,学校已选派253名博士到企业挂职,与襄阳、麻城等地方或企业成立了8个产业技术研究院,促进学校创新成果快速落地。

膜技术,一直是国家的短板之一。武汉工程大学徐慢教授团队研发的“碳化硅陶瓷膜分离技术”,可应用在污水处理、水质净化等领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在“高校科技成果云推介”活动中,该技术最高意向成交额2400万元。武汉工程大学负责人介绍,学校将不断深化科技评价体系改革,引导学校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脱虚向实。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培育技术和数据市场,激活各类要素潜能。我省迅速行动,大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通过走访企业深入挖掘需求,智能匹配专家团队,向高校院所精准推送“订单”,集中组织“高校院所行”“高校科技成果云推介”“专家市州行”等活动,为企业与高校院所“搭台”“招亲”。1000个行业专家团队待命揭榜,48小时响应企业需求,20家国家级、74家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技术经纪人全程跟踪技术转移服务,加快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移转化。

省科技厅负责人介绍,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发挥科技创新在坚决打好疫后重振的民生保卫战、经济发展战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作为科技资源大省和技术交易大省,湖北急需按下科技成果转化的“快进键”,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俊 通讯员 胡安慰 丘剑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