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7650|回复: 1

[图片集锦] 湖北拖拉机厂的老故事 自强“老黄牛”锐意造“神牛”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9

2829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东湖元老

小马哥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4963

IP属地:湖北省黄冈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冈市 2020-6-18 12: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1_b.jpg

p2_b.jpg

赵毅云与神牛25拖拉机

p3_b.jpg

p4_b.jpg

p5_b.jpg

省拖展览馆内的神牛25拖拉机

■东楚晚报记者 汪涛 实习生 胡恒/文 记者 何戈/摄
  七十年筚路蓝缕,七十年沧海桑田。对于78岁的赵毅云老人而言,他在自己的第二故乡黄石已度过了62个春秋,见证了湖北省拖拉机厂(也称神牛拖拉机厂)的兴衰,也见证了黄石的辉煌与转型发展。   “在这里我有过汗水,有过欢笑,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作为黄石的一分子,我觉得有责任把这份历史留住,为后人留一份黄石的工业记忆。”6月10日下午,在位于下陆区神牛路的湖北省拖拉机厂展览馆里,满头银发的赵毅云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白手起家建工厂   赵毅云是原湖北省拖拉机厂退休职工,河南唐河人。他从小跟着哥哥到上海讨生活,1958年5月,赵毅云和1200名上海知青响应号召,坐轮船沿江而上,支援湖北建设。他们被分配到潜江周矶农场、阳新国营农场。   同年10月,为了支援国家工业建设,赵毅云和400多位知青一起,从阳新国营农场抽调到黄石市下陆区,参与湖北农机厂筹建,开启了艰苦卓绝的建厂岁月。   湖北农机厂是湖北拖拉机厂的前身,建于1958年10月28日。赵毅云回忆道,当时条件很艰苦,部队转业官兵带领上海知青和农民工,空降到没有任何与外界联系的新地方,开荒山,填沟塘,搭帐篷,住民房。自己上山伐木、采石、采矿,自建高炉,自建水泥厂、木料加工厂,硬是把工厂厂房、宿舍、食堂给建成了。   “生产机械产品的工厂,竟没有专业技术工人。仅有两位部队转业的枪械修理师傅和两位汽车修理工,技术工人全是派出到外厂学习后担当重任的。国家只划拨资金,其余的事全是自己干出的。职工任劳任怨,从不叫苦叫累,不计报酬,不计得失,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为国家服务。”赵毅云说。   然而好不容易建起来的新厂又面临生存危机。1962年国家下命令,凡1958年上马的企业一律下马,工厂关门,人员分流。   时任湖北农机厂党委书记、老红军干部李震远,直接请示上级领导,最终同意工厂不下马,但人员要精简分流。   为此,湖北农机厂保住了。湖北农机厂从2100多名职工,精简分流后,仅留下532人坚持生产机引农机具。但不到一年时间,黄石、武汉下马工厂的职工,又陆续调入本厂,总数超过1200多人。   我国首台自主设计的拖拉机诞生   据赵毅云讲述,1964年,我国提出要研制自主设计的拖拉机。八机部义不容辞地接受任务,即命令所属洛阳拖拉机研究所立即组织力量承担此项任务。      洛拖所接到任务,平衡力量后感到技术力量不足,会影响进度,便向八机部领导反映。   一天,八机部办公厅受部领导委托,试探性地给湖北农机厂厂长办公室打来电话:“有项新型拖拉机设计任务,你厂有没有兴趣参加?如有兴趣请派人来部办公厅面谈。”   厂长李贵祥听到汇报后,非常敏感,立即通知一位技术干部动身进京,问明情况。技术干部从北京回厂后向厂领导集体汇报,厂里马上决定选派有实力的技术员四人,去洛拖所参与东方红20型拖拉机设计团队。   洛拖所参与东方红20型拖拉机设计班子,是所内顶级技术专家。湖北农机厂派去的是郑梦兰、杨世普、刘继威、江载钧四人。   在这期间,李贵祥积极向湖北省机械厅申请,将东方红20型试制权争取过来,最终省里同意了这一请求。为了缩短试制周期,洛拖所设计定稿的图纸,湖北农机厂立即派人乘夜班火车送回黄石,交车间投入试制。   1965年12月20日,东方红20型拖拉机五台样机,从车间开到厂区公路,各车间职工奔向公路两旁,围观拖拉机的诞生。   “当时我们职工都备感振奋,整个厂区一片欢腾,人们争相奔走相告。”赵毅云作为见证者,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   1966年2月8日,湖北省农机厂更名为湖北省拖拉机厂。1966年到1969年三年间,制造了177台东方红20拖拉机。   因为东方红20拖拉机的成功试制,湖北省拖拉机厂逐渐叫响全国。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依靠神牛25型拖拉机,省拖更是掀起了一个个高潮。1993年年产量创造历史最高纪录,达到10300台,且全部销售一空。   “从1983年到1995年,是湖北拖拉机厂最辉煌的时候,前来我们厂订购拖拉机的客户络绎不绝,经常出现排队购机的场面。”赵毅云不无自豪地说,有的客户大老远跑来买拖拉机,厂里没有现货,他们干脆住在老下陆,想方设法拿到购机指标。因为拖拉机产销两旺,老下陆的宾馆和餐馆的生意也特别好,南来北往的客商络绎不绝。   但是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农村巨大的运输市场被蜂拥而至的农用运输车、机动三轮车、轻型汽车迅速占领,经过多年多机型共同经营,农村运输市场趋于饱和,神牛25拖拉机的销售逐渐萎缩。   1996起省拖逐年亏损,2000年3月转为民营企业,省拖从此退出国营体制,完成了42年的国营生涯。神牛25完成了从试制、生产、兴旺到衰落的35年历史,昔日的辉煌已载入史册。   拆掉棚户屋搬进电梯房   伴随着省拖的兴衰,赵毅云的家也几经变迁。赵毅云回忆道,1958年刚来黄石时,他和工友们住在东方山下张家湾的农舍里,和当地的农民住在一起。1959年厂里在神牛二村做了平房,他们又搬到四人一间的宿舍,后又搬进筒子楼。   1970年,婚后的赵毅云终于分到了一间房,和另外一家共用一个厨房;1980年,生了女儿的赵毅云分到了人生第一套住房,50平方米的两居室。“我们一家人在这套房子里,一住就是36年,直到2016年碰到神牛二村棚改,我们才能换上一套新房子。”赵毅云感慨地说。   2017年,赵毅云用拆迁款在下陆紫新苑小区买了一套电梯房,28楼, 84平方米,两室一厅的新居宽敞明亮,他和老伴很是满意。“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在晚年还能住上崭新的电梯房。”为此,赵毅云还写了一首打油诗:“出棚进楼境界变,高楼宽敞明亮的大房间,油然而生的幸福和美满,没有棚改政策哪有今日的好舒坦。”   在赵毅云的眼里,黄石的城市建设更是日新月异。最让赵毅云触动的就是交通,“过去从老下陆到黄石,要么搭班车,要么坐火车;从老下陆汽车站到市中心,没有直达的路,要从肖铺绕到沈家营,然后再到天津路的汽车站,坐车就要耗上大半天。当天的事情没办完,晚上还没有班车可以坐,要在市中心找个小旅馆住一晚,第二天才回来。”赵毅云说,而现在,黄石的道路四通八达,公交方便快捷,私家车更是全民普及,人们的生活半径越来越大。   随之而来的是,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还有大大小小、无处不在的公园,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倍感舒适。   传承“神牛精神”激励后人   2008年,省拖迎来了建厂五十周年,作为参与建厂的第一批工人,赵毅云与来自五湖四海的神牛人再次相聚在下陆。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赵毅云便开始为了保护神牛拖拉机厂的历史而奔波忙碌。   他笔耕不辍、废寝忘食,甚至自掏腰包买书、买资料、印书,老伴从开始的不理解,到现在满口支持。赵毅云曾跟老伴说:“我们老房子拆迁后换了电梯房,两个老人都有退休工资,钱也花不光,不如做点事,给后人留下点东西。”   截至现在,他已经完成了《神牛群英谱》《神牛儿女》等三本书籍的编写工作。目前,他正在着手写作《黄石机械工业简史》《湖北农机工业历史》以及《中国农业机械50年》等书籍。   2019年,赵毅云开始为筹建省拖展览馆而奔走。随后,赵毅云、曹新民、俞基道、沈新华等神牛退休职工和社区干部组成的筹备小组成立,先后搜集了上千张图片和实物。2019年9月9日,在下陆区相关部门以及神牛社区的支持下,省拖展览馆在神牛路正式开馆,当天就吸引了300多人前来参观。   展览馆开馆后,赵毅云也闲不住,他主动申请当一名义务值班员和讲解员,负责日常维护管理。   在展览馆的墙上挂了一幅书法作品,上面书写了“务实、创新、团结、奉献”的神牛精神。可见,神牛精神与“包容、创新、唯实、自强”的黄石精神不谋而合。

  “神牛拖拉机厂是黄石工业的一张独特名片,更是黄石制造业的一段奋斗史。黄石的工业历史不能没有神牛,我们要把神牛的历史传承和保护下去,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而激励后人更好地建设黄石。”赵毅云充满希冀地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9

2829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东湖元老

小马哥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4963

IP属地:湖北省黄冈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黄冈市 2020-6-24 20: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石骄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